文/余樂
唐氏綜合癥動作康復初探
文/余樂
唐氏綜合癥兒童是目前我國特殊學校中重要組成部分,其智力水平低下,語言障礙明顯且肌張力弱,精細動作能力水平偏低。為發掘唐氏綜合癥兒童潛能,從動作康復入手,將認知訓練與動作訓練結合,以學校康復課程為基礎,家校結合共同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發展。
唐氏綜合癥(Down Syndrome,DS)是小兒染色體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在新生兒的普查中,國外報告發生率為0.32~3‰,國內為0.56~0.64‰。患有唐氏綜合癥兒童具有特殊面容,如眼距寬,鼻根低平,眼裂小等。由于韌帶松弛,關節可過度彎曲。其智能低下,智商25~50,動作發育延遲。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唐氏綜合癥兒童屬主要組成部分,其認知能力、動作能力、語言能力等都亟需教師及研究者的關注。
唐氏綜合癥具有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神經發育理論指出,運動機能的整合中樞包括脊髓、腦干、中腦、皮質4個水平,下位中樞受上位中樞控制,由此,唐氏綜合癥兒童動作發育,尤其是精細動作發育較為遲緩。研究指出,感覺統合訓練可強化運動覺、觸覺和前庭覺的感覺刺激,增加唐氏綜合癥兒童的感覺體驗,因而也促使患兒的精細運動發育。基于此,遵循個別化教育計劃,將認知訓練與動作訓練結合在唐氏綜合癥兒童的康復課程中,以期進一步發掘其潛能。
2.1 跪走數數訓練
將跪走訓練與數數結合,跪走即在泡沫墊上雙膝跪地向前行進,增強兒童的本體感覺;數數即每向前跪走一步則用語言依次表達數字1,2,3,…,通過感覺通路,借助語言用抽象數字將自身感覺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增強唐氏綜合癥兒童本體覺感受,且加強對數字概念的感知,由于唐氏綜合癥兒童整體認知水平偏低,在跪走過程中,將抽象數字與自身本體覺、視覺等聯系,共同促進其認知能力發展。
2.2 交替半跪數數訓練
交替半跪即單膝跪地,另一只腳呈90度屈膝向前行進,每往前一步則交換跪地與屈膝的腳,同時依次數數1,2,3…。交替半跪數數訓練相比跪走數數訓練,需要更高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一般在唐氏兒童能熟練完成跪走訓練后進行。
3 唐氏綜合癥兒童動作康復建議
唐氏綜合癥患兒的主要問題是缺乏運動動機,他們的關節和姿勢沒有明顯異常,但對事物的注視和興趣上明顯缺乏動機,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很少用視覺去引導手的活動,接受物體時目光往往一掠而過,準確性很差。而且對需要注意力持續一段時間的任務缺乏興趣,所以強化感覺刺激,激發患兒的動機,增強他們的活動興趣,是治療中的關鍵。結合實際動作康復中出現的問題,歸納出在進行跪走數數訓練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第一,以動作評估為前提;每一位唐氏綜合癥兒童在康復之初需進行動作評估,了解其骨骼肌肉發育情況以及認知發育情況。第二,以個別化教育計劃為基礎;查看每一位唐氏綜合癥兒童個別化教育計劃,了解其病史、家庭背景、日常興趣等,進一步制定科學有效康復訓練計劃。第三,避免單純的跪走數數;在康復課程中,教師需加入游戲、競賽或者兒童的興趣物引導唐氏兒童進行跪走數數訓練,增強兒童的康復興趣,促進動作康復的完成。第四,避免疲勞過度;動作康復過程中,肌肉和骨骼都會參與運動,因唐氏兒童本身肌張力過高,骨骼發育較為遲緩,且康復對象為學齡期唐氏綜合癥患者,為促進其肌肉以及骨骼發育,應合理安排訓練強度。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