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桂芳
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文/魏桂芳
微課是一種新興的微型多媒體視頻教學方式。它一般在10分鐘以內將一段碎片化的知識點、數學概念或作業題、考試真題、模擬題進行詳細講解,讓不同學習進度的學生能夠將不會的方面重點學習薄弱的知識點加強且重復觀看。它既可以作為課前的預習方式,又可以作為課后的輔導,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定。這樣不僅能夠刺激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從滿足不同學生對學習的不同需求。
微課作為一種多媒體視頻教學,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能夠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教育模式的改革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微課能夠從根本上關注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每一個微小變化,從小處著手,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進度與節奏。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教學視頻,傳統課堂一般為40—45分鐘一節課,但中學生的注意力最多為20分鐘左右,所以一節課下來總會有分散注意力的時候。而微視頻一般課程時長為5—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所以也可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也正是因為其時間短,所以這幾分鐘里的教學內容都是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微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極強的實用性以及其他特點。
1.1 資源構成情景化
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是微課對所選取的教學內容的一般要求。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廣大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這種典型案例化的、具體的教學情景中來實現其“隱性知識”。同時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也能在其中提高自身學業水平。對于學校的教育而言,微課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重要教育資源,也是學校教育模式改革的基礎。
1.2 主題突出,內容具體
每節微課只講解一個主題或一個重難點,且其多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重點講解,或是難點突破,或是教學反思,亦或是生活反思,學習方法、教學策略等自己和同伴能夠解決的問題做成微視頻,供需要的人學習。正因為其內容的精簡與短小,所以,每個人都能夠研發制作課程;在使用者多為學生與教師的情況下,課程的研發能夠將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系起來,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而不是去驗證與推演理論。所以,微課堂研發出的一定是一套教師自己所感興趣的、且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2.1 利用微課的動畫性促進課堂的有趣性
數學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但微課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視頻,在初中教學課堂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情境設計。這決定了教學內容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是否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一個成功的情境設計就是奠基成功就讓課堂的教學成功了一半。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融于融入有趣的動畫或是圖示讓學生更易理解其中的核心內容。其用簡明、清晰及生動的畫面呈現,給予學生視覺、聽覺的強大多方面刺激。既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同時又能真正的理解、學會其想要明白的知識點。
2.2 能夠重復性掌握知識,達到真正的理解
視頻可以作為資源下載到手機或電腦里供人們反復觀看。微課也不例外。傳統課堂學生只能跟著老師的步驟聽講,不會的地方記筆記,下課再問老師。但有時候聽老師再次講解完,雖然沒有聽懂也不好意思問,最后就把這個疑難點遺忘了長此以往,很容易在初中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而微課有每個老師對重難點的解析,因此只需要學生自己去找疑點然后不斷的學習直到真正的理解。同時由于初中數學概念較多,記憶量很大,因此可以利用微課對之前學習的概念進行鞏固,溫故而知新,形成對數學概念知識的充分積累,課后學生也可以進行反復的記憶,這樣有助于教師在上課時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2.3 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
數學知識的預習部分,對初中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課前用微課進行有效的預習有利于課上更好的理解與教學內容以及對知識點重點的掌握。學生通過微課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需求,并與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內在聯系,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
微課將碎片化的知識點進行重點式的講解再將其進行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初中數學中的重點難點,也輔助彌補了老師在教學中可能講解不到的地方,更是對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起到了重大的推進作用。在未來的教學模式中其應用的范圍也會更加廣泛,使學生在各個領域都能突破提高自己的重難點。通過這種不受時間、空間控制的視頻資源來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反思揣摩,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吉林省柳河縣安口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