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松
口語交際能力存在于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這其中基礎階段就要屬小學語文階段了。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語言優美、生動、形象、活潑這些都是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師往往忽視的一點就是小學語文是學生鍛煉口語的最佳時期。鍛煉口語并非需要正式口語交際課程的安排,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閱讀就是鍛煉口語的“最佳素材”。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成績更加重視,對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能力培養得甚少。因此教師可以將閱讀環節作為最好的素材用以鍛煉與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將口語交際能力運用于生活之中。
一、在閱讀教學環節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意識
在小學的語文教材中有專門的部分是針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設定的,因此大部分的教師就會產生這樣的誤解,認為所有有關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的培養和訓練都是放在這一部分進行的。實則不然,學生只要是開口說話就能夠得到關于口語方面的訓練,只不過是在這其中真正有效的部分是少之又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將閱讀作為閱讀環節來向學生進行講解,在課上講得繪聲繪色,將每一個部分都剖析得很到位,語音盡量生動、優美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但是學生在下面對于老師激情的講授并不感興趣,閱讀課程并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會伴隨著口語能力的運用,學生在和同學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口語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加強,間接的就是對口語交際能力的運用。然而,這一環節往往都是被教師忽視的。
比如,《放小鳥》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情境與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通過想象來進行思考。在文中作者突然聽到了小鳥焦急的叫聲,原來是窗外也有一只小鳥,它們在交流著什么呢?教師可以關于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聯想,然后用流利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學生通過想象將自身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個過程就是學生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一個很好的機會。
二、閱讀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
1. 對學過的課文進行復述
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對于課文的利用率并沒有很高,對于課文的掌握情況也沒有達到標準。大部分的學生不能夠將課文復述下來,用自己的話將課文闡述成小故事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困難的。對于這樣的現象,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環節時就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比如說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復述,可以不用完完整整地復述出來,但是一定要具有自身的語言特點,這樣的訓練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學生在復述課文之前會對本篇文章有一個深入的思考,思考之后再經過自己組織語言、加工語言,最后用自己的語言特點將其表達出來。這一系列的過程,學生的思考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與鍛煉。
2. 認真仔細描述插圖內容
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中會穿插著許多圖畫,這些圖畫大都有色彩絢麗、人物表情豐富、性格鮮明等特點,這些插圖大部分都是配以課文出現的。針對這些插圖,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的見解。比如,一幅圖上有一片大海,大海上有許多的帆船,沙灘上有孩子在嬉戲,大人們在進行沙灘排球活動,偶爾會有海鷗飛過,這樣一幅畫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用語言去進行描述,雖然給出的畫面是一樣的,但是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的不同,其表達形式自然也不同。學生通過對插畫的觀察,然后通過自身的想象,將自己置身于其中,然后再進行畫面的描述,整個過程都是學生思維高度活躍的階段。在活躍思維的支配下,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會得到更大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學生也更加愿意進行表達。
3. 對相關課文進行續編
每一篇課文都有自身的主題思想,也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都是完整結束的。對于一些課文來說,在結尾的設置上常以留白的形式結束,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針對這樣的課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續寫。首先在續寫的前期,學生肯定會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主題、中心思想都會有大致方向,這樣學生在進行續寫時,在把握好大體的主題思想之后剩下的語言就是學生自己掌控,進而使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煉。
閱讀教學可以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前提是教師需要對學生口語水平有大致的了解,教師需要在課前積極備課,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使閱讀教學發揮真正的價值。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水口山鎮寶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