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陳琰雯+魏曉雪


摘 要:隨著貿易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跨境電商以銳不可擋之勢,沖擊著傳統貿易營銷渠道,逐步成為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新方式。中小企業也紛紛借助跨境電商來擺脫危機后貿易保護抬頭造成的出口困境,但是中小企業利用跨境電商促進出口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對此,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商;中小企業;出口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2-0088-03
一、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現狀
(一)出口規模逐漸擴大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中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出口額占我國總出口額比例逐年上升。由表1可知,中小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從2009年的41519億元增至2013年的48628.1億元,年均增長率為4.03%。其中,2010年較2009年增長19.2%,是由于2010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調整,很多中小企業趕在政策實施前出口商品,出現了一波出口熱潮。2011年較2010年下降了15.8個百分點,2011年后開始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業開始利用跨境電商這一平臺來擴大出口。
(二)出口以通信設備產品為主
從表2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結構來看,我國中小企業在計算機軟件、電子通信技術等代表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制造行業中,中小企業對外出口連續三年穩居第一且上升速度飛快,這反映出中小企業對高新技術產品的愈加重視以及逐漸在高技術產品制造領域顯示出優勢。
(三)外貿企業是出口主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我國中小企業中非公有經濟占比逐年遞增,中小企業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出口占比也較大。根據表3,2013年中小企業出口交貨總值為48628.1億元,其中私營中小企業出口交貨總值為13858.9億元,占全部中小企業出口交貨總值的28.5%;外資企業出口交貨總值高達27989.7億元,占全部中小企業出口交貨總值的57.6%。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出口的主體仍以外資企業為主。
二、中小企業利用跨境電商促進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程度低,跨境業務能力弱
我國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時間較短且業務不熟練,加上中小企業資金實力弱、信息化程度不高,電商操作經驗欠缺,所以中小企業在開展跨境業務時,多為進入第三方平臺或自建平臺,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是第一選擇。雖然許多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商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收效不大,自建平臺企業網站存在定位不清晰,功能不齊全,信息不全面,信息使用率低,所以反映不出企業的形象,效益也較低。
(二)跨境產品同質化,缺乏品牌建設
中國制造的產品在性價比方面很有優勢,但在利潤方面卻十分有限。外貿出口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是熱銷產品總是會被模仿甚至抄襲,產品的高同質化和價格競爭導致利潤縮水。因此,部分外貿企業開始建立跨境電商品牌,但這必須考慮海外國家風俗、文化、消費者等因素,很多外貿出口企業的產品仍然存在瑕疵,加之品牌建設和服務意識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其國際競爭力較弱。
(三)跨境電商人才缺失,企業人力資源成本高
企業急需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員、跨境電商客服人員等“互聯網+外貿”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在跨境電商業務領域需要富有經驗的人,但在人才培養方面做得還不夠,如何培養并留住人才已成為跨境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個大難題。
(四)出口跨境電商渠道有限,物流體系支撐不足
電商的產生與物流相輔相成,電商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物流的競爭,物流的速度與質量與電商聲譽成正比。由于自建物流體系需要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現在的電商大多委托第三方物流,如郵政國際小包、國際快遞和貨運。據統計,中國通過郵政系統收寄的快遞在跨境電商出口業務中占據絕大部分比例,但郵政是用個人名義出境,沒有辦法享有一般的出口退稅,且丟包率很大,速度也不盡如人意。而國際快遞和貨運價格太高導致成本增加,而且貨運并不適用于中微電商,時效性很差。
三、中小企業利用跨境電商促進出口的對策
(一)科學制定電商規劃,強化大數據應用
在出口紅利消失加上銷售成本提高的狀況下,企業可利用大數據對自身產品進行有效配合,提升在國外的營銷效果及區域競爭力。企業可根據網絡數據分析不同用戶的需求,推出有針對性的產品,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同時,通過“云營銷”模式,將企業優勢傳遞給潛在客戶,借助大數據的力量推動市場營銷,而這必須在擁有專業的企業網站及信息基礎設施的前提下,才能使大數據挖掘更精準有效。所以企業要加強對自身硬件設施如網絡、計算機等方面的重視、保護與管理。
(二)注重創新發展,構筑區域品牌
我國中小企業在出口產品質量上,具有波動性、 低質量等缺點,與日本、韓國等國家存在很大差距。為了提高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必須不斷創新產品,在技術上提高競爭優勢。比如說可口可樂、麥當勞、奔馳這些全球性的大品牌,它們不僅滿足了不同性格的消費者需求,還結合了當地的文化特色,深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由此看來,我國正處于出口產品貿易的初期階段的中小企業,要不斷學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形成鮮明的品牌效應,樹立良好的產品形象,贏得客戶的信賴。
(三)“引、留、培”結合,建立穩固的人才隊伍
在對外出口的過程中,出口型人才的匱乏導致中小企業對外出口發展陷入困境。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要想做到更好走得更遠,就應該重視出口型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要加強優秀人才引進。在引進人才過程中,一方面政府應提供一個寬松的人才流動環境,促進人才流動。另一方面,企業應完善薪酬制度和完善人力管理制度,讓企業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要加強校企聯合,注重人才培養。企業可依據對人才的需求,委托高校進行專業人才培養,以解決人才后備力量不足的問題。
(四)創新物流模式,合理選擇跨境物流渠道
一方面,企業做跨境電商物流時要重視培養專業人才,通過全球的視野來進行建網布局,對于跨境交易過程中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問題,應建立海外倉,通過加強跨境電商物流配套等方式,縮短消費者退換貨時間,同時也可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企業還可以完善產品信息系統和國外分撥中心,以此拓展跨境業務的范圍。另一方面,政府應明確跨境電商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對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業進行立法,同時為鼓勵物流企業走出國門可以設立物流發展專項資金,對于探索出全新物流新模式的企業給予優惠補貼,為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打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張雪鵬.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現狀及趨勢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4(12):100.
[2]朱愷.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J].現代商業,2014(18):65-66.
[3]席波.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機遇與對策探討[J].電子商務,2015(3).
[4]張春玉.跨境電商視角下的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4(19).
[5]方馨,王敬.我國跨境電商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J]. 智富時代,2015(3):130.
[6]羅亞康.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物流渠道的選擇 [J]. 商場現代化,2015(15):43-44.
[7]沈丹陽,黃金利,何仕奇.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研究 [J].價格月刊,2015(8):39-42.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rade globaliz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is striking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 which gradually becomes the new way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ake advantage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to get rid of the export dilemma resulted from the trade protection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Bu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on using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to increase export. Aiming at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xport
(責任編輯:顧曉濱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