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田玉英
摘 要:企業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企業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加強企業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的履行是企業的主要市場競爭力之一。認清企業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分析企業存在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方面的問題,采取相應對策,有助于打造一個誠信、守法、奉獻的良好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倫理道德;社會責任;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2-0122-03
一、企業倫理道德與企業社會責任
(一)企業倫理道德
企業倫理道德的提出最早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我國對于企業倫理道德的研究與西方國家相比仍處于起步階段。企業倫理道德是企業走向良好發展道路的指南針,可以引導企業向符合社會認知的方向發展。企業倫理是企業經營本身的倫理,凡是從事經營活動的組織或團體都存在著企業倫理問題,其中的“倫”指的是人倫,即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理”指的是行為的準則,所以企業倫理就是指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之間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和法規。很多人認為企業只以賺錢為目標,不需要考慮企業的倫理道德,因此有許多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無視法律法規,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虛假宣傳,以次充好,欺詐消費者,使企業在消費者中不能樹立良好的形象,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長久良好地發展,除了應遵守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還需加強企業內部的倫理道德建設。
(二)企業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需要對社會履行的一種責任。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認真履行社會所賦予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可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環境責任、社區責任和慈善責任等。
1.經濟責任。經濟責任是指企業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而獲取利潤的行為,這是企業的基本責任。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的組織,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將投資變成更大的回報,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企業想要獲得利潤,就必須承擔應當擔負的責任,企業的經濟責任是企業承擔其他社會責任的基礎。
2.法律責任。企業在市場中獲得利潤的前提是要遵守國家的法律,不能為了獲得利潤就置國家的法律法規于不顧,從事違法犯罪的生產活動,所以企業的法律責任是企業獲得利潤的前提。企業要主動遵守國家制定的產品質量標準、排污標準等,摒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企業要積極主動地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繳稅,不損害國家的利益。
3.環境責任。環境責任是指企業通過各種方法獲得利潤的同時要保護當地的環境,不能因為企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破壞,并且要協助政府來治理當地環境的一種社會責任。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保護生態環境,嚴禁浪費資源,使企業生產與周圍環境不產生沖突。
4.社區責任。社區責任是指企業與所在社區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企業在發展的同時要能夠做到與社區緊密結合在一起,幫助所在社區解決就業問題,積極響應社區舉辦的公益慈善活動。企業也要主動向社區公開企業經營的相關信息,讓社區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起到對企業監督的作用。
5.慈善責任。慈善責任是指企業的領導者以社會人的身份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給予金錢等幫助的一種社會責任。企業是社會組織的一部分,不僅應當追求自己的利益,還要能夠帶動社會及其他成員的利益。企業承擔慈善責任在前期可能會損害部分損失,但從長遠來看,承擔慈善責任有助于企業在社會上樹立良好聲譽,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企業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區別
許多人認為企業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根本就是一回事,二者并沒有什么不同,鮮少有人對這兩個概念進行詳細區分。其實這兩個名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有著不同的背景和對象。
(一)背景不同
企業倫理道德的提出是由于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經常會發生違反社會道德的事情,對企業的利潤造成了損失,為避免和減少這種情況造成的損失而提出的。通過在企業內提出倫理道德,使企業員工明白倫理道德的重要性,并對員工進行倫理道德教育,構建倫理道德的防火墻。通過企業各級員工的努力,減少生產經營活動中違背社會道德事情的發生,從而避免企業遭受損失。
社會責任的思想出現于20世紀2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之父” Bowen在1953年首先給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明確定義。社會責任的提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企業的發展必然會面對一些社會上的壓力,而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二)對象不同
企業倫理道德是在企業內部提出的,面對的對象是企業的各層級員工,要求各級員工要在倫理道德的范圍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不違背社會的倫理道德,通過各級員工的努力創造良好的企業內部氛圍,使企業能在良好的內部環境中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則更多地是面對企業的外部利益相關者,如合作者、消費者、競爭者、所在社區和政府等,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在利益相關者中樹立良好的聲譽和形象,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企業在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缺失
由于我國的倫理道德建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所以除了一些大型企業外,存在對倫理道德的意識十分模糊,管理者只注重經濟發展,對于企業的道德建設認識不足等問題。有的企業內部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領導者缺乏對企業倫理道德的清楚認知,員工之間缺乏良好的氛圍,造成企業中違反倫理道德的事情時有發生,對企業的文化建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有的企業內部結構簡單,沒有專門負責倫理道德建設的員工,致使企業內部缺乏良好的倫理道德建設,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對環保責任的缺失
在我國傳統經營理念中,企業一般只考慮自身利益,不顧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只要有利益可得,就會通過各種手段來獲取,即使破壞周圍環境和過度開發資源也在所不惜。一些企業周圍的環境被破壞得面目全非,亂砍濫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河流被污染,許多水中生物滅絕,大氣污染嚴重。面對這些環境問題,一些企業依然我行我素,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為了獲得利益而變本加厲的破壞環境。
(三)企業對員工責任和消費者責任的缺失
有的企業存在與員工簽訂不平等合同、克扣工資、非法壓榨員工、性別歧視、教育歧視等現象,讓員工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造成員工不能用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工作。企業為了獲取利益還會通過以次充好、抬高產品價格等方法來欺騙消費者,對產品的售后進行虛假承諾,對消費者不負責任,導致消費者對企業失去信心,使企業喪失信譽,從而造成巨大的利益損失。
(四)政府監督的缺失
政府對企業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承擔的監督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企業只顧獲取利潤,而忽略了倫理道德建設和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宣傳不到位,執法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管理不到位。
(五)法律責任的缺失
企業為了使利益最大化,通過各種非法手段進行偷稅、漏稅,給國家的稅收造成很大的損失,同時企業也觸犯了法律,損害了企業信譽和社會利益,使企業的競爭力下降,對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四、加強企業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對策建議
(一)企業定期進行倫理道德教育
企業可以聘請道德建設較好的企業領導人開展講座,通過講座讓企業的員工了解什么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建設的好處等。企業要成立專門負責倫理道德建設的部門,定期對員工進行倫理道德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的倫理道德水平。對表現良好的員工給予相應的獎勵,以促進員工間倫理道德的建設。讓員工意識到每個人都是企業倫理道德的執行者和管理者,使員工能夠自覺地提高個人的素質,以最飽滿的精神和最大的積極性進行工作。
(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
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向人類敲醒了警鐘,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企業不能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獲得利益,而應跟隨時代的步伐作出策略調整。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生產技術水平,不斷開發新產品,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對環境的破壞。企業在生產產品時,要盡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減少各種工業污水、廢氣的排放。企業要積極地投入到周邊環境的治理中,為環境治理提供最大的幫助,做到既能從自然中索取,也能回饋自然。
(三)善待員工與消費者
員工是企業的內部“上帝”,企業要發展必須先要有優秀的員工,企業只有讓員工有安全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才能夠獲得員工的支持。因此,企業要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員工,不壓榨員工的勞動,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讓員工能夠在企業中感受到溫暖,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要借助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因此企業要生產最好的產品,做到真材實料,物美價廉。在宣傳產品時,要做到實事求是,不做虛假宣傳,不夸大產品的效果,讓消費者能夠理性地選擇產品,同時要做好售后服務工作。
(四)政府要積極督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政府在企業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監督中起到一個執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政府可以依據法律法規建立關于企業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承擔的相關制度和評估標準,依靠媒體和輿論的力量,根據評估標準定期對企業的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承擔進行評估,對于表現好的企業給予稅收和政策優惠,以鼓勵企業進行倫理道德建設和承擔社會責任。對于表現不好的企業,依法進行嚴厲的懲罰,引導企業轉變方向,朝著積極建設倫理道德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向發展。
(五)強化企業的法制建設
承擔法律責任是企業獲得利潤的前提,要強化企業的法制建設,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從事違法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為了獲得利益而置國家的法律法規于不顧,應主動遵守國家制定的產品質量標準、排污標準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稅收進行繳納,不損害國家的利益,不生產和銷售偽劣產品來欺騙消費者,積極主動地承擔法律責任。
[參考文獻]
[1]劉鳳軍,楊崴等.中外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09(12).
[2]楊帆,吳江.國外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評介[J].暨南學報,2006(5).
[3]谷慧敏,李彬等.中國飯店企業社會責任實現機制研究[J].旅游學刊,2011(4).
[4]劉娉.管理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倫理[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7(2).
[5]劉思華.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思考[J].市場論壇,2009(2).
[6]石小玲.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0(26).
[7]劉建花等.消費者響應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機理研究[J].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4(11).
[8]張靜.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08(7).
Abstract:Corporate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one of the main market competitivenes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and taking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ill help to create a good corporate image of honesty, law-abiding, dedicat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corporate ethics; social responsibilit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責任編輯: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