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峰
摘 要:區縣圖書館是提供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化條件下,面臨著數字化改造的艱巨任務。本文以“信息化條件下區縣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為題,指出了數字化是圖書館建設的必然趨勢,分析了當前區縣圖書館數字化的現狀,探討了數字化建設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了建設的基本路經,希望能對區縣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圖書館;數字化
區縣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主要供給者,也是公共圖書館消費的重要提供者。在信息化條件下,區縣圖書館要想適應公共閱讀習慣的轉變,滿足公眾的多樣化需求,就必須加快數字化建設。
1 數字化是圖書館建設的必然要求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和手機的廣泛普及,已經深刻影響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區縣圖書館,不可能置身事外,是大勢所趨。
1、加快數字化建設是政策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不僅為圖書館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縣級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好國家的這一政策,按照國家確立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政府保障底線”,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多方面籌集資金,加快數字化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適應公眾多元化需求的能力。
2、需求端的閱讀行為發生深刻變化。在信息化條件下,公眾的閱讀習慣、閱讀模式、閱讀內容與傳統相比,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從閱讀習慣來看,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手機的廣泛普及,使得閱讀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愿意,隨時都可以閱讀相關的文章。調查發現,80%以上的讀者愿意通過互聯網、移動手機進行閱讀,傳統的閱讀渠道日益呈現萎縮狀態。從閱讀模式來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網絡的應用,做到了“點對點”的閱讀,讀者只要通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閱到所需要的相關資料。而且對一般性的新聞資料和文章,可以做到跳躍式快速瀏覽。從閱讀內容來看,互聯網上提供的閱讀內容十分廣泛,幾乎涵蓋了讀者需求的每一個方面。大到文章,小到詞語詞匯,古今中外,文史理工,方方面面無所不有,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提供的閱讀,絕大多數是免費的,除了專業性很強的圖書外,很多可以被復制、引用。需求端發生的變化,必然要求供給端做出響應調整,有人將之稱之為“讀者導向”,絲毫都不夸張。主要提供閱讀、查閱等服務的圖書館,要想適應讀者閱讀行為的變化,沒有數字化做支撐,是根本做不到的。
可以說,無論圖書館的職能定位還是國家政策要求,都要求區縣圖書館順應時代要求、趕上信息化步伐,加快數字化建設。這也是縣區圖書館自身實現現代化的需要。
2 區縣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現狀
從全國來看,區縣級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起步較晚,而且發展極不平衡。
從總量上來看,根據文化部《2015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到2015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39個,計算機21.18萬臺,同比增長6.6%,供讀者使用的電子閱覽終端12.67萬臺,增長4.2%,同期發放借書證5721萬個,比上年增長45.1%,書刊文獻外借冊次50896萬,增長8.9%。電子閱讀終端是圖書館數字化的最終體現,其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同期的借書證增長速度,也趕不上書刊文獻外借量的增長,顯示圖書館數字化步伐與圖書館數字化需求之間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從區域來看,東西部地區數字化建設拉開距離。例如浙江嘉善的圖書館數字化,已經涵蓋了圖書、期刊、報紙、音視頻等多種文獻,擁有十幾個專業數據庫,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源的全文檢索、瀏覽下載和文獻傳遞,而且開發出移動版上線服務、數字圖書館的電視服務系統。而地處大西南的重慶武隆區,館藏資料長期處于傳統管理、手工操作狀態,2008年縣圖書館成立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但直到2012年才實現借閱數字化,大多數鄉鎮圖書館(室)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目前已經建成的區圖書館,仍然面臨艱巨的數字化改造任務。
從縣區內部看,縣級圖書館與鄉鎮、村社圖書館(室)發展不協調。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設施投入的加大,縣級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已經普遍得到了改善,大多數縣區的圖書館已經完成或者正在進行數字化改造,服務設施、服務手段日趨完善。但是就鄉鎮一級、村社一級來說,差距仍然很大。不僅總館與分館之間沒有做到互聯互通,即使實現互聯互通,也因為人員素質跟不上,致使有了設備、有了手段,卻出現無人會操作的尷尬局面。如濟南市縣級圖書館工作人員大專以上學歷的僅占17%,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僅有10%。對于鄉鎮、村社一級來說,更是如此,多數鄉鎮、村社的圖書館(室)處于閑置狀態,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3 縣區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基本路經
“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意見”對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公共文化事業提出的要求。作為縣區圖書館來說,實現均等化,不僅體現在圖書館資源布局上均等化,更要體現在圖書館公共服務上的均等化。
1、加快館藏資源的數字化改造。這是圖書館提供均等化服務的基本前提。區縣圖書館作為區域內總館,應在對現有館藏資源進行徹底摸底的基礎上,運用數據存儲和管理技術,開發電子檔案,實現現有館藏資源的數字化轉型。引入超文本、超媒體概念,建立和完善信息搜索系統,實現全文檢索、超文本聯想檢索和網絡搜索。積極推進數字實用服務,建立光盤數據庫系統和聯機數據庫,建立統一的瀏覽界面,向讀者提供服務。在此基礎上,建立電子閱覽室、多媒體信息閱覽室等多種數字化服務模式,大幅度推進區縣圖書館服務的現代化。
2、加快總館與分館之間的互聯互通。第一步,首先是實現總館與分館之間的互聯互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數字化的作用。總館應當加強網絡平臺建設,構建與分館之間的資源共享平臺,建立有效推動資源建設的模式,做到兩級圖書館的資源共享。第二步,加快與社區、鄉村一級圖書館(室)的互聯互通,通過數字化手段,發揮及時更新內容的優勢,充實和豐富農家書屋內容,讓基層民眾享受到現代文化傳播手段所帶來的便利。
3、加快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區縣級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關鍵在人才。人才不足,是最大制約因素。區縣圖書館現有的工作人員,大多專業單一,僅僅懂得圖書館管理的一般技能,缺乏對館藏資源進行數據化改造的能力,缺乏對數字化系統進行維護和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區縣圖書館應采取多種措施,著力培養復合型人才。首先可以通過送出去的辦法,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選拔具有較強業務基礎的人到大學、研究院進行專項培訓,以掌握信息技術單一技能為目標,加快培養本單位的數字化領軍人物,為數字化改造打好人才基礎。其次,應采取請進來的辦法,對現有職工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操作技能,并加強互聯網安全知識培訓,讓他們不僅會用,而且掌握一般的安全防護知識,保證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同時,改革現有人事管理制度,加強績效考核,對不能適應工作要求的,調整工作崗位乃至予以辭退。
參考文獻
[1]邢穎.談縣級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J].赤子,2014(02):217.
[2]范杰.關于新形勢下加強縣級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5(15):29.
[3]張玉香.如何加強縣級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