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原++陳祖瑤++唐義++楊紅++牟東嶺
摘要 論述了畢節市冷涼蔬菜發展的現狀,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發展對策,以期為畢節市冷涼蔬菜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冷涼蔬菜;發展現狀;對策;貴州畢節
中圖分類號 F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277-02
畢節市地處烏蒙山脈腹地,大部分地區夏秋氣候較為涼爽,雨量充沛,日夜溫差大,蔬菜干物質積累多,品質好,是全國三大夏秋喜涼蔬菜優勢區之一[1-2]。全市有7個縣(區)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夏秋蔬菜發展重點縣,是全省蔬菜產業“十三五”規劃重點發展的高山冷涼蔬菜區。
1 畢節市冷涼蔬菜發展現狀
1.1 產業區域布局不斷優化
畢節市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2010年,啟動實施的“3321”結構調整工程,將蔬菜作為全市五大主導產業之一重點發展;特別是2015年,畢節市委一屆七次全會提出的深入實施農業板塊經濟“4321”工程,又一次明確將商品蔬菜作為“農業六大板塊經濟”之一重點打造,并出臺了具體的扶持政策。在系列配套政策的推動下,2015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26.6萬hm2、產量600萬t,其中特色辣椒5.65萬hm2、畢節大白籮卜3 333.3 hm2、食用菌1 333.3 hm2,新建成蔬菜育苗中心87個。初步形成了以威寧、七星關、大方、納雍、織金等縣為主的高山冷涼蔬菜板塊經濟區;以大方、黔西、赫章、金沙等縣為主的辣椒板塊經濟區;以七星關、金海湖新區為主的畢節大白蘿卜板塊經濟區;以大方、威寧、黔西、織金為主的食用菌板塊經濟區,蔬菜產業格局不斷優化。
1.2 科技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畢節市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農技干部帶薪帶職、停薪留職領辦現代農業,支持科技人員以技術承包、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有償方式和以技術、品種、專利入股或投資參股等形式參與農業板塊經濟建設,目前,全市已有300余名農業科技人員領辦創辦農業發展項目。同時,組建了商品蔬菜板塊經濟專家咨詢組,組織專家針對蔬菜產業關鍵技術進行科技攻關,解決制約發展中存在的技術“瓶頸”問題,為冷涼蔬菜產業發展提高技術保障。
1.3 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
著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等模式,逐步把一家一戶的蔬菜生產轉變到商品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軌道上來,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在產業帶上、建在利益鏈上,把專業組織制度引入到蔬菜產業的各領域和各環節,引導農民科學、有序地生產、統一購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據統計,全市蔬菜企業(含合作社)數量達到700余家,投入資金總額超過4億元,年銷售量35萬t,銷售收入超過6億元。蔬菜(辣椒)企業中,省市級龍頭企業38家,其中市級29個,省級9個,蔬菜商品率由2014年的30.4%提高到現在的57.13%。
1.4 農業品牌形象不斷提升
近年來,畢節市著力打造了全省第一個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烏蒙山寶·畢節珍好”,著力實施品牌農業帶動戰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積極面向珠三角、長三角、東南亞等地區,加強區域協作和對外交流合作。著力構建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中心的三大農副產品外銷平臺,并借助中心城市的影響力,逐步輻射華北、東北、華東、華南地區二線和三線城市,擴大品牌影響力,畢節市農產品品牌形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提升。同時,“大方皺椒”、金沙“灣子辣椒”“畢節大白蘿卜”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擁有“中國皺椒之鄉”“中國竹蓀之鄉”的稱號;“織金竹蓀”和“灣子辣椒”分別入選2013年、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一批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已經逐步形成。據統計,全市現累計申報認證蔬菜類無公害農產品94個,申報認證蔬菜類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05個,面積7.37萬 hm2,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快速提升。
1.5 市場區位優勢不斷凸顯
近年來,隨著廈蓉、杭瑞、畢威、黔大、黔織、貴黔和織納等一批高速公路、鐵路的建設通車,以及成貴快鐵的建設,縮短了畢節市與東部泛珠三角經濟圈直至”海上絲綢之路”的距離和時間。目前,農特產品通過高速公路運輸16 h即可進入深圳市場,市場區位優勢逐漸凸顯。高速、快鐵、空中走廊構筑的互聯互通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加快推動畢節市作為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區域性中心的集聚效應爆發,現代山地高效生態農業、文化旅游業、現代商貿物流、大數據信息產業迎來了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的千載良機。
2 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薄弱
一方面,由于地形破碎,生產基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生產風險高,規模化生產難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運輸途徑單一,農產品運輸成本高,加之缺乏加工處理、冷鏈運輸等配套設備設施,運輸損耗大,導致商品蔬菜農產品綜合成本偏高,價格優勢不強。
2.2 組織化程度不高
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市場主體規模小、運作不規范、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生產以家庭經營為主,千家萬戶分散種植,隨意性大,組織化程度低,市場銷售單打獨斗,很少有聯合起來共同闖市場的情況,同類產品經銷者甚至存在相互競爭、相互壓價、相互拆臺的現象。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突出,沒有形成”抱團發展”的格局[1-2]。
2.3 品牌意識不強
調查發現,全市農產品品牌過多過亂,市場影響力不夠。即使同一區域、同類產品,也沒有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知名度高的產品品牌。雖然畢節市委、市政府打造“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區域農業公共品牌在省內及省外部分大中城市宣傳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評選授權使用“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公共品牌的79家企業的產品也沒有統一印制“烏蒙山寶·畢節珍好”規范的品牌包裝,很多產品包裝上連“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商標都沒有用,也沒有進入“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公共品牌運營平臺進行銷售。
2.4 市場開拓力度不夠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雖然在北京、深圳、杭州、廣州、深圳、南寧等大中城市建立了農產品直銷窗口或門店,但由于農產品運銷企業、經紀人隊伍規模小、實力不強,直銷窗口相對偏少,尚未形成產銷聯盟,對全市農產品生產供給來講還是顯得相對不足。
3 發展對策
3.1 抓好產業基礎設施建設
協調整合部門資金,加強蔬菜基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提升,尤其是基礎的排灌設施,保證規模化蔬菜基地較好的生產條件;保險機構應嚴格執行國家對農業的產業保險政策,制定價格保障機制,解除企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產業的后顧之憂。同時,積極引導金融部門對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放寬抵押貸款條件,鼓勵蔬菜產業的發展。
3.2 抓好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完善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依托畢節農業大數據中心平臺,建立從生產到市場銷售全程質量安全追溯二維碼,建立企業質量誠信體系;積極推進”三品一標”申報及管理,健全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臺帳和質量管理檔案;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真正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從源頭上把好質量控制關。
3.3 抓好組織化經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在政策上、資金上進一步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生產基地的支持力度,著力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產品具有競爭力的蔬菜企業和合作社。探索創新農戶與合作社、農業企業之間的利益鏈接機制,構建穩固的產業鏈條。
3.4 抓好市場營銷與品牌打造
圍繞蔬菜產業鼓勵發展流通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中介流通組織建設,支持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擴大農社(校、超)和農企對接范圍,培育新型流通業態;健全覆蓋蔬菜產品集散、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增強產品分級包裝、加工轉換、冷鏈物流和倉儲運輸能力,建立蔬菜銷售的綠色通道,促進商品蔬菜產銷大流通。以畢節、深圳兩地建立“農超對接”為契機,在深圳、廣州等城市建立一批蔬菜直銷配送窗口,推動畢節蔬菜進入全國大中城市。同時,加大“烏蒙山寶·畢節珍好”農業區域公共品牌宣傳力度,大力培育一批高山冷涼蔬菜企業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3-4]。
4 參考文獻
[1] 邵宇,龍明樹,張紹剛,等.貴州蔬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0(3):184-187.
[2] 吳學大,李順雨,趙維,等.黔西北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北方園藝,2010(23):185-187.
[3] 劉芳,王琛,何忠偉.中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1(7):91.
[4] 李明艷,李姣姣,鄭鵬飛,等.淺析文山州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