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開應
摘要 烤煙產業是景谷縣民樂鎮重要的農業支柱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短、平、快項目,本文對民樂鎮烤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烤煙產業;發展現狀;對策;云南景谷;民樂鎮
中圖分類號 F3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283-02
民樂鎮位于景谷縣城西北部,距縣城56 km,屬半山半壩區,地處東經100°23′51″~100°33′36″,北緯23°00′2″~23°51′42″,跨經度9′45″,緯度51′40″。東西最大橫距25.83 km,南北最大縱距40.1 km,東南與景谷鄉、威遠鎮相連,西南與永平鎮、臨滄市臨翔區接壤,北與鎮源縣振太鄉毗鄰,全鎮總面積724.66 km2,轄8個村委會150個村民小組。全鎮有耕地面積4 621.67 hm2,人均有耕地0.204 hm2。境內最高海拔2 200 m,最低海拔880 m,主體氣候屬東南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最高氣溫38.6 ℃,最低氣溫0.2 ℃,年平均降雨量為1 411.6 mm。烤煙產業是民樂鎮重要的農業支柱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試種,但因種植技術不成熟、政策扶持不到位、收購價格低等因素影響,沒有取得成功。2005年,在翁孔村試驗試種,共2個村民小組31戶農戶完成種植 7.28 hm2,完成產量16.08 t,實現產值33.2萬元,因受“雙控”政策等影響,未再進行種植。2011年,全鎮響應普洱市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和打造“一流現代煙草農業精品示范區”,全鎮大面積推廣種植烤煙,共有8個村38個村民小組 512 戶種植,完成種植面積224 hm2,完成產量356 t,實現產值 784.8萬元。此后,民樂鎮每年都進行推廣種植,但種植面積逐年下降。
1 民樂鎮烤煙產業發展現狀
2015年,民樂鎮共有8個村32個村小組292戶種植烤煙,完成種植面積153.85 hm2(清塘點株),完成產量266.55 t,實現產值734.5萬元,產值51 007.5元/hm2,完成稅收64.636萬元,全鎮共累計完成煙水工程建設投入1 260萬元,建設田間道路26條,長度達87.6 km,完成煙水工程溝渠配套12條,總長23.7 km,完成農田地改造51.7 hm2,建設小水窖120口,可蓄水1 800 m3。
2 民樂鎮烤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十二五”期間,民樂鎮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加大煙葉生產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煙水、煙路、烤房等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但仍然較為薄弱。主要表現為:一是降水雖然豐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勻,春旱夏澇,季節性和工程性缺水,影響民樂烤煙產業的發展。多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和煙草企業等部門逐年增加煙水工程投資,但由于工程項目的規模小、效益低,加之建后管理不到位,到目前為止,煙葉大面積生產仍然是靠天吃飯,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弱。二是民樂鎮煙區主要分布在翁孔、大村等半壩區、半山區、山區,雖然近幾年實施的一部分“通達”工程較大程度地改善了部分種煙村組的交通條件,但絕大多數的種煙村組道路和田間機耕路等級較低,“晴通雨阻”現象較為突出,一到雨季或采烤季節,燃料、生產物資和煙葉往往需要人背馬馱進行運輸,嚴重制約烤煙產業的發展。三是烤房分布不合理。全鎮共有烤房312座,其中翁孔、大村共建了180座,而兩村多年來種植烤煙面積每年僅為93.33 hm2左右,按每座烤房可烘烤0.67~0.80 hm2計算,共有閑置灶房40~60座,造成烤房烘烤能力剩余,而其余村組想種煙無烤房的窘境。
2.2 認識不足,重面積輕管理,重任務輕服務
民樂鎮在近幾年的烤煙產業發展過程中,較多地注重面積的落實和任務的完成,而沒有真正做好服務工作和實現烤煙富民興鎮的根本實質,造成烤煙種植“兩極”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特別是2011年大面積推廣種植時,以“種煙建煙水工程”“種煙修田間道路”,種煙給予其他項目扶持等方式方法發動群眾大力種煙,部分煙農歪曲了種煙是為了增加收入的本質,出現了種“關系煙”“人情煙”“政治煙”等現象,部分煙農不結合自身實際,“跟風”種植,形成“廣種薄收”或“廣種絕收”,部分干部職工“談煙色變”,慢作為或亂作為,加之科技隊伍不健全,科技服務未配套,煙農種煙技術未成熟,使少部分煙農種了“貼本煙”,對烤煙產業發展持消極態度,而大部分煙農在烤煙產業發展中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種煙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高,種植技術越來越好,種煙收入越來越高。
2.3 勞動者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農村收入來源少,農村的青壯年基本上都外出務工,在烤煙產業從業人員中,年齡大都在40歲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以上,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趨于老化,煙農隊伍后繼乏力。大部分煙農雖然每年都參加烤煙生產技術培訓,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礎差、接受能力不強,烤煙生產的重要技術難以推廣普及[1-2]。
2.4 部分煙區輪作難度大,或輪作間隔時間短
近年來,由于外地客商到民樂流轉土地種植甘蔗、西瓜等經濟作物,產業之間爭地現象比較突出,導致輪作難度加大或輪作間隔時間縮短,土壤養分失衡,肥力下降,烤煙生產病蟲害發生日趨加重,特別是中后期根莖類病害嚴重,影響了煙葉質量的提高。
2.5 種煙地塊較為零散,集約化生產水平較低
民樂鎮煙區主要分布在山區、半山區、半壩區,山大坡陡,相對平整土地連片面積小,有效耕地較為零散,連片程度不高,機械化作業水平不高,生產計劃指標零星分配到千家萬戶,導致烤煙生產點多面廣,生產成本增加,資源內耗嚴重,同時加大了技術指導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制約了烤煙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3 加快民樂鎮烤煙產業發展的對策
3.1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
一是鎮黨委、鎮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強對烤煙工作的領導,按照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原則,抽調和組建一支敢擔當、善作為的烤煙生產工作組,切實抓好烤煙產業的發展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烤煙生產目標責任制度及政策措施,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支持好、協調好、服務好烤煙產業發展。二是繼續實行領導和相關部門掛鉤負責煙區制度和“風險金”抵押制度。“一竹竿”插到底干工作,領導包村,工作隊員包組、包戶、包煙田,實現“責有人擔,事有人管,獎有人受”的工作機制。
3.2 明確政策扶持,增加投入
一是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及上級煙草部門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進一步夯實煙葉生產基礎條件。整合項目資金,將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與中低產田改造、高穩產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工程、通達通暢工程、農機具扶持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聚集相關部門涉農項目和資金,集中優勢資源、充分發揮資金效益,推進煙區建設與發展。二是在煙草部門對煙用化肥、農藥、地膜、燃料、漂浮育苗、科技培訓等煙葉生產所需的農資與技術給予投入補助幫扶的基礎上,繼續批配一定烤煙發展專項扶持資金,規范資金使用,發揮資金效益。堅持扶優扶強,調動煙農種煙積極性,培育和狀大一批“鐵桿”煙農,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和促進全鎮煙農 “學、比、看”,創造大力發展烤煙生產的良好氛圍[3-4]。
3.3 建立烤房等設施設備的管護制度,實現設備可持續利用和有效維護,發揮更好的效益
按照“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要求每群烤房有專人負責,落實管護責任,杜絕出現煙農種出煙不能烤或烤不了的現象。
3.4 新建民樂鎮烤煙種植示范基地
在集鎮周邊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地點新建一個烤煙種植示范點,發揮示范點種植技術展示和輻射帶動作用。同時科技人員通過親手實踐和試驗,不僅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掌握實實在在的技術要點和烤煙各生育期的特點特性,不斷提高自身實用技術裝備,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并且通過示范點的試驗示范,對新科技、新成果的轉化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3.5 強化培訓和服務,提高煙葉生產科技水平
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及積極性,繼續實施“科技興煙”戰略,送技術上門,隨時掌握所負責農戶的基本情況、種煙情況和烤煙生長情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繼續開展“統防統治”工作,把規范的生產與化學藥物防治有機結合起來。烤煙產業是一項科技水平要求較高的產業,必須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科技隊伍素質和煙農技術水平掌握并科學落實烤煙在各生長環節的技術特點和要求,才能確保取得高效收益。同時,重點加強政策引導,并通過現場觀摩、現場指導、以會代訓、相互交流以及發放針對性較強的報刊、書籍、光盤等簡單易學的教材等方式開展培訓工作。
3.6 做好發展規劃,規范土地流轉,保障煙用農田地
土地問題是制約民樂鎮烤煙規模化發展的關鍵因素,鎮黨委、鎮政府應做好烤煙發展規劃,以期實現合理化布局、區域化發展、專業化生產。按照資源條件,壓縮或轉移自然條件不能滿足優質煙葉生產的產區,進行種植區域的調整,優化生產布局[5];對宜煙田地進行摸底調查,并對烤煙生產所需的速效氮、磷、鉀以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進行測定,建立基本煙田,原則上基本煙田地不再種植其他作物;根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土地流轉補償標準,做好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對土地寬余、外出務工農戶,無勞力或無能力種植農戶等閑置的土地作一定補償后,將土地資源有償向種煙能手、種煙大戶流轉,擴大種煙規模,逐步實現規模化發展[5]。
4 參考文獻
[1] 李天福,王彪,王樹會.云南烤煙輪作的現狀分析與保障措施[J].中國煙草科學,2006(2): 48- 51.
[2] 張秀珍.商洛市商州區烤煙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334-335.
[3] 黃體艷,楊洪,藺應福.云南龍川江流域優質烤煙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6):3-4.
[4] 張艷芳.香格里拉縣金江鎮烤煙生產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11):50-51.
[5] 倪毅,廖偉,舒芳靖,等.甕安縣烤煙生產現狀及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15,9(3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