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大力推進,“一址多照”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商事登記中。“一址多照”的商事登記模式,有利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創業成本并可以激發市場活力、節約資源、提高空間的利用率。但這種登記模式不利于交易相對人的保護和工商監管。健全網上信息公示平臺、完善商事公示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信用等級評價機制以及信用評定機制,一方面可以加強對交易相對人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工商監管,從而能夠促進市場快速高效的運行。
關鍵詞:“一址多照”;商事登記;監管
1 概述
“一址多照”是指以同一地址作為二個及以上企業的住所(經營場所)并進行登記注冊,即,一個地址核發多個營業執照。我國《民法總則》第六十三條規定 :“法人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企業住所經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確定后,除了確定企業商事主體的準確地點外,也確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監管的歸屬,同時也確定了國家征納稅收的歸屬,進而也就明確了訴訟、審判的管轄和收受法律文書送達的住所,確定了企業的司法管轄。所以,住所登記的重要意義在于確定企業工商行政管理機構和企業的司法管轄。
在經濟高速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形勢下,“一址多照”這種新型的企業住所登記模式有其積極作用。首先,“一址多照”這種登記模式有利于降低創業門檻和創業成本。對于一些對辦公場所要求不高的產業,如電子商務、軟件設計、動漫游戲制作、文化創意、咨詢服務等新型行業,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就可以開展經營活動,或者以家庭為辦公場所即可開展經營活動。采用“一址多照”這種新型的登記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其創業成本,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難度。其次,可以節約資源,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土地資源稀缺,已成為制約企業辦理登記注冊的瓶頸。“一址多照”登記模式,允許同一住所登記注冊多家企業,有利于節約空間資源,充分發揮市場效能。
2 “一址多照”存在的問題
“一址多照”這種允許一個地址登記注冊多家企業的登記模式在經濟活動中有其優點,但其缺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其缺點主要集中在對商事交易相對人的保護和工商監管方面。傳統的商事監管方式年檢、定期檢查與臨時檢查、主動申報等監管制度能否適應于采用“一址多照”方式登記的市場主體,商事監管部門能否從“守門員”到“偵察兵”的角色和功能的轉換,都是擺在商事主體監管部門面前的一個挑戰。
第一,實行“一址多照”,不利于保護交易相對人。
為充分利用有限的場地資源,有些商業區內的物業管理公司將每個辦公室分割成若干個小格子,分別租給不同的企業,甚至有些企業只有一張小小的辦公臺,但卻長期不在這一地點辦公或經營,沒有固定的工作人員和固定的資產,不利于保護交易的相對方。公司的資產是公司的責任財產,是對交易相對人的一種財產擔保,是交易相對人信任的基礎。而采用“一址多照”這種模式登記的公司通常都是規模較小的公司,企業擁有的資產較少,一方面,很難使潛在的交易相對人產生信任并與之進行交易。另一方面,這類公司相對靈活,違法成本較小,這樣就很可能會出現在商事交易活動中,該公司或企業不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致使交易相對人在現實中找不到具體的負責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系,而該公司又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這種情況對公司進行交易相對人的權利保護非常不利。
第二,不利于工商監管
由于采用“一址多照”登記注冊的企業多由商務秘書托管,監管部門很難與企業人員面對面接觸,從而給監管帶來了困難,不利于工商部門對其進行后續的監管。例如,現實中,有些企業將同一經營場所,按“一址多照”的登記模式,將“一戶變多戶”,但經營范圍、項目、品種仍相同,通過這種方法從而享受稅收起征點的優惠。
3 完善“一址多照”登記模式的建議
“一址多照”這種登記模式對市場的成熟化和誠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市場主體的公開化、透明化。讓監管方進行有效的監管,同時讓市場主體快速、準確的了解交易相對方的信息,從而促進市場健康高效的運作。
(一)健全網上信息公示平臺,完善商事公示制度
健全的商事公示制度不僅有利于政府部門的監管,也可以為社會提供公共信息服務。商事登記的公示制度,正是體現其服務功能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商事登記制度的核心環節。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信息公示平臺對企業和市場進行監管,另一方面社會公眾和企業的交易相對人也可以通過該公示平臺了解該企業的相關信息,從而對該企業做出初步的判斷,降低交易風險。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信用等級評價機制和信用評定機制。
一個成熟的市場需要有市場主體準確的判斷能力、發達的信用體系,商事主體在進行交易時,不再單純以營業執照的信息或注冊資本、實收資本等靜態信息判斷商事主體的資質好壞,還可以通過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公示平臺,讓交易雙方可以查看對方的登記信息、商事主體主要負責人個人信用情況等動態的信息從而進行研判。健全的信用監管體系可以為交易安全提供保障,通過這種健全的監管體系,交易雙方可以盡可能多的獲取對方的商事信用等級,并作為與對方合作的重要判斷指標。
市場經濟也是信用經濟,在市場經濟這種陌生人社會中,信息安全可靠是交易安全的必要條件,商事登記的公信力使得其公示的信息具有較高的可信度,這就可以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的風險,增強交易安全,實現的是商事登記的安全價值。信用信息平臺可以將失信違法企業列入異常名錄或黑名單,增加企業失信成本,懲戒失信行為。通過這種方法也可以督促企業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履行應盡責任與義務。
(三)工商部門需加強監管
第一,凡是發現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系的,應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向社會予以公示,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的企業名單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第二,由商事主體自行上傳年報到商事主體信息平臺,不按時按規定上傳的,須進行公示,公示后載入經營異常名錄,負有責任的董事、監事、高管也將被載入經營異常名冊,借此提高失信成本,以實現社會監督與自律相結合。
再次,已通過商事登記的主體須定期披露信息,不披露或披露不良的,可由商事登記部門進行行政處罰。
4 結語
商事登記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門檻,同時也給市場交易相對方和市場監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商事登記制度的改革需要有商事監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的配合。這就需要建立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機制,加強企業的信用信息披露,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監管模式,使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湯艷:對農村市場主體實行“一址多照”登記的思考《中國工商報》2015年8月
2.包雅琳:“我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理論探索和立法完善”《蘭州大學學報》2015年4月
3.彭小毛、蘭晶:關于實行“一址多照”登記制度的思考《中國工商報》2014年7月
4.劉翛然:“我國商事登記制度的反思與完善”《法制博覽》2015年1月
5.印露、張育:簡析“一址多照”企業的登記管理《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第15期
6.王開琳:《論商事制度改革背景下市場監管部門職能轉變》載《經貿實踐》2015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崔金枝(1991-),女,山西保德人,西南民族大學民商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