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探索過程中,小組合作能為學生在群體思考的過程中提供思維碰撞,得到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的機會;它能使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促進學生間的交往,促使學生參與傾聽、表達、協作、競爭;在辨論過程中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知識,特別有利于對教材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把握。
高效課堂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推動了課堂教學向前發展。高效課堂中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交流關鍵是通過學生合作學習小組來完成。那么如何利用小組合作讓課堂更高效呢,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一、科學地建立合作小組
小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小組的劃分必須根據學生的成績、性別、性格、個人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
(1)男女比例分配要適中。要想讓小組的效益最大化,必須注意小組內成員的性別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調配好。這樣做有幾點好處:一是思維的互補性。一般情況下男同學敢想敢做,思維跳躍性大,女同學細心認真。男女同學搭配,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有一個很好的互補。二是便于競爭。小組學習既競爭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適,老師可以在小組評比的基礎上再開展男女生比賽,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2)學生性格搭配要互補。在分組時,應該注意學生性格的差異,尤其是開放性的課堂,如果不把內外向性格的同學搭配好,那么小組的同學在課堂中便不能很好地配合,讓各小組都能搶到展示的機會。所以老師必須把外向的同學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織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外向的同學帶動內向的同學,從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3)優勢學科與弱勢學科要結合好。小組互助式教學,有助于同學間的互幫互助,在排座位時我們應該注意,在同一個小組內,應該讓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都有帶頭人,不能都偏某一學科,否則容易造成幫扶時沒有優生可進行指導。
(4)階段性隨機調整。小組內成員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評比,也許會因為當初小組初建時無法預設的情況,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小組之間的實力出現一些問題,這時我們要及時進行調整。
二、合理地進行小組分工
小組分好以后,我們會對小組內的各位成員做出具體合理的分工,達到人人都有責任、人人都有事做的和諧局面,并在需要時適當地進行調整。
每個小組有組長、紀律監督員、作業檢查員和記分員各一名。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進行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習小組組長至關重要,關系著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組長的培養關系到一個小組的進退,有一個好的組長,是小組順利實施合作學習的必備條件。紀律監督員的職責是記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獨立學習的認真程度、小組交流時的發言情況、紀律情況等。作業檢查員的職責是檢查、督促小組成員的學習提綱、作業完成情況等。記分員專門負責統計每周本組成員的總體得分情況。
三、精心地打造小組文化
為了加強學習型小組的團隊功能,增強小組內的凝聚力,小組要進行必要的文化建設。小組文化建設包括制定組名、口號、組訓、組規、組徽、組歌、目標等內容。小組文化進行合理的建設,對學生的管理就能放手讓學生做主人,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管就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我在教室后面建立了“小組展示墻”,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創意的舞臺和空間:
一個有意義的名字,體現了小組的特色,振奮人心;
一句響亮的口號,喊出了士氣,放飛了夢想;
一則小組公約,讓這個團體有了約束,賦予了他們更多的責任;
一個意義深遠的組徽,是他們小組文化內涵的體現;
一張肩并肩手攜手的合影,把幾顆火熱的心捆綁在了一起......
在這一方小小天地里,有他們的夢想,有他們的憧憬,有他們的信念,有他們的榮譽。
四、及時地開展小組評價
小組評價是對小組合作過程和學生合作表現的監控,是促進合作小組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評價包括個人自評、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平時主要以小組自評為主,個人自評和教師評價可以定期進行。“說說我自己、人家評評我、老師眼中的我”是對學生以往參與小組合作表現的評價、認定,是面向學生的過去;“將來的我”則是讓學生認準自己今后的主要努力目標,是面向學生的未來。這樣,就使評價體系成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和一個開放的系統,最終成為一個增強學生發展的“發動機”。
一周召開兩次組長會,開會的內容主要是發現課堂存在的問題,了解他們組內的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大家共同提出整改意見,并要求相應同學不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于其他小組一些好的做法,自己小組趕快借鑒,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大膽地把管理權交給小組長,平時評選優秀組員活動由小組長獨立完成,每個小組長手中有一張評價表格,并堅持每周評價一次,效果十分明顯。
對小組進行評價時,要注意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重點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同時對組員的參與情況及單方面的突出表現給予及時的評價和激勵。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山縣清涼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