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程瑜
摘 要:資源型城市產業發展以資源開發為主導,產業結構過于單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加之資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結構的變化、新能源的出現,經濟發展和資源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對這些資源枯竭型城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尋找新的主導產業成為當務之急。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走工業多元化發展戰略、大力培育旅游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個方面探討了培育和發展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主導產業。
關鍵詞:淮北市;現代農業;工業多元化;旅游業;戰略性新興產業
淮北,簡稱“淮”,位于安徽省東北部地區,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城市。但隨著煤炭資源的不斷開采,產業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加快城市轉型,打造個培育主導產業的戰略日益擺上議事日程。結合淮北的自身特點,選擇多元復合模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淮北實現華麗轉身的必然選擇。
1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第一產業產業化水平
淮北長期的重工輕農的發展方式使得淮北產業結構二元化嚴重,因此要重視第一產業在淮北的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發展,在大力發展林業、漁業的同時,加大資金投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淮北位于黃淮海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因此適合發展農業生產。201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59.3億元,小麥單產保持超千斤水平,糧食生產“十二連豐”。新增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02萬畝、水果種植面積8500畝。百畝以上規模連片蔬菜種植基地120余個,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場)已達600余個,規模養殖比重走在全省前列。土地流轉面積達55萬畝,家庭農場增至1169家,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206家。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1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542億元,增長6.4%。鳳凰山、榴園、高岳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可見在第一產業中現代農業發展前景良好,可以作為第一產業的接續產業。淮北未來產業結構調整中,要突出抓好農產品深加工,對初級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推動由初級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鏈條式、寬領域、高標準跨越,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優化種植業,適當調減糧食生產,積極擴大果菜菌、五早作物、中草藥、苗木花卉等特色農產品種植。要提升健康養殖業,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推進養殖業規模化飼養和結構升級。要推進綠色生態農業,推廣生物農藥、綠色飼料、生態化養殖等綠色生態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通過高效、集約、綠色等方式,提升現代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筑牢三次產業結構基礎。[1]
2 走工業多元化發展戰略,促第二產業結構優化
前面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較大,但其內部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煤炭關聯產業發展獨大,影響其他工業發展。資源枯竭型城市也是在前期資源開發中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推動力,鑒于工業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主引擎,隨著資源的日益枯竭,尋找新的主導產業接續發展成為必然。2015年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60.9億元,其對三次產業的貢獻率不容小視。因此,只有針對自身工業特殊性,結合業已形成的產業基礎,加快推進工業接續主導產業,優化二次產業結構,方可轉型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
1.高起點謀劃,大力推進食品工業向產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發展。201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72.43億元、工業增加值75.29億元,同比增長5.32%。累計生產小麥粉132萬噸,飼料174.2萬噸,精制食用植物油3.44萬噸,鮮、冷藏肉31.8萬噸,乳制品8.52萬噸,白酒35358千升。從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20.5%,比“十一五”末提高8個百分點;從工業增加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15.2%,比“十一五”末提高7個百分點。淮北市要依托農產品資源優勢,以鳳凰山、百善等食品產業園為載體,大力發展糧食、果蔬、肉制品、方便食品、飲料酒等綠色食品產業,著力提高食品產業科技含量和質量安全水平。在推進產業發展上,要樹立抓食品必須創品牌的理念,引導產業向綠色、有機、休閑、保健、安全、養生等高端化、功能性方向發展,培育若干特色品牌。依托“黃淮糧倉”打造“國人廚房”。在合作方面,要加強同國內外知名食品品牌的企業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國內外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在產品生產中積極運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提高產業層次和商品的技術含量,拓展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積極發展食品包裝、食品物流等配套產業,加快建設食品產業集群,建設成為國家級綠色食品產業基地。 [2]
2.凝心聚力,著力推進機械制造業提質增效。201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45.31億元、工業增加值109.56億元,同比增長4.7%。累計生產礦山專用設備22.77萬臺,變壓器1027萬千伏安,泵6608臺。從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24.5%,比“十一五”末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從工業增加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22.2%,比“十一五”末提高14.4個百分點。海聚科技、美信鋁業、淮北山河礦機設備制造一期、華中天力等相繼建成或竣工投產,弘邦鋁業、博瑞車業等一大批項目落戶淮北。在未來產業結構調整中,淮北市應依托于煤電工業長期積累形成的人員、技術的良好基礎,充分利用已有機械裝備制造業自身較強的設備研發和加工制造能力,推進煤炭機械產業改造提升,重點發展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煤炭綜采綜掘設備、洗選加工裝備、高端礦山裝備等,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礦山機械裝備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以礦山機械制造為主產業集聚,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強高效防爆電機、節能變壓器、智能化斷路器、低能耗電線電纜等電工電氣產品研發與推廣。積極發展新型車用鉛酸蓄電池、鋰離子電池及其他節能產品,加快建設特色鮮明、具有競爭優勢的濉溪縣電池產業集群。推進通用設備、金屬制品等產業高端化發展。
3.持之以恒,大力推進紡織服裝和新型建材產業提升產品檔次。在紡織服裝方面,201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6.14億元、工業增加值23.51億元;累計生產紗5.99萬噸,布10667萬米,服裝5946萬件。從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5.3%,比“十一五”末提高1個百分點;從工業增加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4.8%,比“十一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淮北市要堅持做高產業、做精工藝、做大品牌,依托華孚紡織工業園和杭淮現代紡織工業園,積極延伸產業鏈,提高加工深度和檔次。加快擴大緊密紡比重,重點發展高檔精梳紗線、色紡紗線、差別化紗線、純棉和混紡高檔提花面料、生態和仿真高檔服裝面料。擴大高檔服裝面料和寬幅家紡面料生產規模,探索發展功能性面料、環保型紡織品和智能化紡織品。加大技術創新和改造力度,大力推廣綠色清潔印染和小批量的柔性整理加工。支持創建服裝自主品牌,積極引進高檔服裝和家用紡織企業,不斷提升服裝加工規模和檔次。在新型建材方面,201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0.89億元、工業增加值41.09億元;累計生產硅酸鹽水泥熟料291.28萬噸,水泥947.35萬噸,商品混凝土528.2萬立方米,瓷資磚1471萬平方米,鋼化玻璃66.55萬平方米,中空玻璃11.9萬平方米,日用玻璃制品71626噸,耐火材料制品35.27萬噸。從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8.3%,比“十一五”末提高4個百分點;從工業增加值所占比重看,占全市工業總量的8.3%,比“十一五”末基本持平。淮北市要立足資源、能源優勢,以循環經濟為抓手,不斷擴大煤矸石、粉煤灰、煤渣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規模,大力生產保溫砌塊、蒸壓磚、陶粒等新型建筑材料,加快建設淮海實業集團新型建材示范基地。培育發展節能環保高分子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及其它新型建材。
3 以旅游業為牽引,大力培育第三產業
在當今社會,第三產業的發展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的顯著標志,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淮北市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潛力尚未挖掘出來的市場優勢,在承接產業轉移并以此為立足點促使當地經濟起飛方面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2015年,淮北市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40.2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1%,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旅游業為牽引的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53.5%。因此在今后的產業結構調整中,淮北市應加大對以旅游業為牽引的第三產業投資力度,著力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第三產服務水平,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1.強化資金投入,撬動旅游業對第三產業牽引作用。淮北市旅游產業發展迅速。2015年,淮北市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16500人次,比上年增長15.1%;接待國內游客618萬人次,增長21.3%。旅游外匯收入733.6萬美元,增長14.9%;國內旅游收入33.4億元,增長20.2%。成功舉辦第四屆食博會、第六屆石榴文化旅游節和第二屆葡萄采摘節。成功舉辦第六屆石榴文化旅游節和第二屆葡萄采摘節。榴園村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和全省綠色村莊示范村,“四季榴園”創建國家4A級景區順利通過評審。旅游產業是朝陽產業,淮北市應把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主導產業來抓,借鑒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山東棗莊轉型成功經驗,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濕地面積在全國名列前茅,擁有相山風景區、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龍脊山風景區、南湖風景區、雙堆集烈士陵園、臨渙文昌宮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及東湖風景區7處A級景區,其中4A級景區1處,3A級景區1處,2A級景區5處;擁有口子國際大酒店及相王府賓館等星級賓館4家,其中五星級1家,3星級1家,2星級2家;旅行社34家;省級旅游農家樂9家;旅游商品定點企業3家。其中柳孜運河碼頭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南湖正爭創AAAA風景區),以“百湖相城、運河故地”為形象,突出生態濕地、運河文化和紅色旅游三大品牌,克服困難,加大資金投入,大力培育和扶持旅游產業。著力開發柳孜運河遺址公園,重點打造隋唐運河古鎮,不斷挖掘臨渙古城文化和濉溪石板街文化,不斷宣揚以雙堆集烈士陵園和小李莊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為代表的紅色旅游開發,同時開發淮北三山六湖九河(三山:相山、泉山、龍脊山;六湖:南湖、華家湖、東湖、北湖、中湖、乾隆湖;九河:蕭濉新河、岱河、龍河、閘河、西流河、躍進河、老濉河、東相陽溝、西相陽溝)的旅游資源。因此在今后淮北應該加大對旅游業投入,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提升交通、物流的支撐能力,在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帶動和繁榮淮北市的第三產業市場。[3]
2.大力發展批發零售、餐飲業。通過實際調查發現淮北市的批發零售業以及餐飲發展較快。201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8億元,同比增長12.8%;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或從業人員超過50人)服務業企業15家。在大潤發、金鷹國際、寶迪、鳳凰山農貿城等重點商貿物流項目拓展經營領域的同時,隨著快樂真棒天驕店開業、東方城市廣場升級改造完成、萬達廣場的即將入駐淮北,將會進一步推進淮北第三產業的發展。淮北市應進一步規范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運用現代服務技術和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支持商業老字號和服務名牌企業的發展,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全面提高餐飲、住宿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3.大力發展貿易和物流業及金融業。淮北市臨近經濟發達的華東地區、處于蘇魯豫皖四省的交匯處的市場和區位優勢明顯,因此應當抓住東部產業轉移這一機遇,完善交通網絡和市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專業流通市場和貿易市場,發展商貿、物流等服務性第三產業;同時加強宣傳,逐步將周邊各省的物資交換吸引到本市,繁榮市場,帶動資源型企業剩余人員的就業,活躍當地經濟。近年來,準北市金融保險業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傳統支柱產業,這對于發展商貿、物流等產業來說是一個極為有利的條件。淮北市可以大力發展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保險業務,積極與周邊省份開展合作,為物流、商貿等對資金有特殊要求的行業提供短期信貸等針對性強的資金服務,吸引更多的資金向本市流入,刺激經濟發展。
4 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接續產業精品。
鑒于戰新產業分布于一、二、三產,其高成長性備受國內外關注,資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轉型受益于此產業的不勝枚舉,在此重點推介我市戰新產業,希望引起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據統計,2011年,105家企業,166.5億元產值;2012年,112家企業,236億元產值;2013年,158家企業,334億元產值,2014年底,全市163家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404.7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的22.1%,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56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19億元,增長18%。淮北市要加快發展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鋁基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強勁增長,具有市場競爭性、成長性、可持續性都很強的特點,市場發展前景可期。
淮北市在大力發展以上接續主導產業的同時,應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成替代產業的樣板,重點扶持培育引進戰略性產業,使其逐步做大做強,實現集聚發展,跨越快速超車或彎道超車,實現變道超車。要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優勢,著力培育煤基新材料、鋁基新材料、綠色食品、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高標準精準謀劃全市產業發展規劃,使得淮北市產業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展一致,避免走彎路、錯路,造成重大損失,錯失發展機遇。國家“十三五”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五大戰新主要領域。要大力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在人、財、物上予以傾斜,促進集聚發展。要聚焦產業鏈條精準招商,推進產業鏈項目建設,形成集聚發展效應。要高度重視高技術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極端重要性,著力打造各級各類研發平臺,積極創造具有原創力的新技術、新產業,努力增強產業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要強化金融政策支持,設立新興產業發展財政性扶持資金和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構建“投、保、貸”一體化的科技融資體系,創新財政資金的政策引導和運行機制。[4]
參考文獻
[1]姚傳娟.新常態下淮北市轉型發展問題研究[J]. 西昌學院學報.2016
[2]畢美家.依托農業產業化,促進食品工業崛起[J].求是雜志.2009
[3]丁曉娜.皖北旅游區旅游合作格局下淮北旅游發展戰略分析[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
[4]周婧婧.馬躍.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15
作者簡介
馬蘭(1981-),女,漢族,安徽濉溪人,文學碩士,淮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旅游學及元明清文學。
程瑜(1978-),男,經濟學碩士 淮北市發改委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