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叢
摘 要:當下,人類正從傳統的紙質閱讀進入數字閱讀時代,從單純的文字閱讀轉向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的立體式閱讀。同時,手機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趨向多媒體功能,人們大多數時候通過網絡創造的虛擬環境來認識世界,并通過擬態環境進行社會認知,形成自己的社會價值標準。大多數大學生,從傳統的工具書查找閱讀資料轉變成網絡信息的搜索,反應了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快速變化以及閱讀方式的轉變。本文主要是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網絡閱讀的現狀和主要內容。
關鍵詞:網絡閱讀;閱讀方式;轉變
標注“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1 大學生網絡閱讀的現狀
(1)調查方法與對象
本次調查,涉及媒介接觸、閱讀習慣、態度及傳統閱讀與網絡閱讀優劣比較等問題。針對南京市浦口區高校大學生發放問卷300張,回收293張,有效問卷267張,有效問卷達91.1%。其中理科、工科、財經類學科比例分別為43.3%、20.5%、39.2%,樣本的構成情況基本符合現行網絡閱讀主體構成的特征。據統計,大學生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選擇“1小時以下”的有27%,選擇“1-3小時”的有41%,選擇“3-5小時”的有28%,選擇“5小時以上”的有6%。其中約有35%的大學生將網絡閱讀作為自己課外閱讀的主要來源。有42%的大學生把圖書館借書作為自己課外讀物的主要來源,另有15%選擇“自己購買”11%選擇“同學朋友處借閱”,7%通過“其他”方式獲取。其他依次是雜志、圖書和人際交流。互聯網的在線資訊被認為是最為豐富并最易獲取的閱讀方式,手機閱讀所占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比重明顯高于前幾年。
(2)大學生的閱讀網絡閱讀現狀分析
據圖書館的調查研究顯示,目前,紙本書刊仍是大學生比較喜愛且利用率較高的媒介。但同時,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及廣泛應用,特別是圖書館電子資源以及各類網絡閱讀軟件的日益豐富,網絡閱讀迅速發展并且沖擊著傳統閱讀的地位。與傳統的紙本閱讀方式相比,網絡閱讀具有內容豐富、閱讀環境開放、閱讀方式虛擬、文本傳播迅速便捷等優點,因而對大學生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這一方面與手機技術的發展趨向多媒體功能有關,另一方而也與電子閱讀器獲取閱讀內容困難以及功能少有關。網絡閱讀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和泛濫,已對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這應該引起學校和有關機構的足夠重視。
2 大學生網絡閱讀的主要內容
在“閱讀讀物”的選擇調查中,63%選擇網絡資訊瀏覽,明顯高于其他讀物,其中“手機新聞資訊”是主要讀物。可見,網絡新聞和手機報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形式。另外,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檢索的頻率提高,270位調查者選擇經常在網上進行信息檢索。在傳統的紙質閱讀過程中,遇有不明白的問題只能求助于工具書,雖能解惑但是耗時耗力,而搜索引擎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另外,網絡小說和電子書仍在大多數人的網絡閱讀中占有一定比例,有166人選擇熱衷于閱讀網絡小說或電子書;有106人選擇會進行專業知識方而的網絡閱讀。
3 大學生網絡閱讀對文學作品的影響
1.網絡閱讀方式對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
受訪者中,大多數學生表示,由于網絡閱讀便利、資源豐富,與之前相比,他們去圖書館、教室閱讀的次數也相應的有所減少。有被調查者還表示,網絡閱讀的成本要比傳統閱讀的成本低得多,他們可以在線閱讀時尚、暢銷的書而不是去書店購買,很多網絡在線閱讀只需要支付相應的流量費用,這樣的閱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將買書的費用降低。對于書籍閱讀,很多人表示,基本上對于閱讀的資金投入相對固定,所以通過網絡閱讀節省下來的購買紙質書費用能夠再次投入到網絡在線閱讀上。
2.網絡閱讀對大學生思考問題方式的影響
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大學生在網絡閱讀過程,遇到問題的查詢基本變成了網絡搜索引擎查詢。很多大學生對事物認識和思考是建立在其所聽、所閱的內容基礎之上的,因而網絡閱讀方式的快速發展,改變了青年學生的認知途徑,對青年學生的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一定影響。還有學者表示,長時間接觸網絡,會降低大學生的感知能力,以致會使大學生變得平庸和膚淺。另外,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大量的網絡信息不加辨別區分的涌入,可能導致大學生對信息消化不良。
3.網絡閱讀方式的發展對青年學生文學素養的影響
網絡閱讀憑借其信息快速易得的特點,受到生活在快節奏社會的人的喜愛。這種快餐文化會給人一種很放松的心情。淺閱讀雖然淺,但是也可以得到豐富的信息,能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再看深閱讀,深閱讀的閱讀要求比較高,深度閱讀無疑能夠帶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對于文學作品這種需要深入思考的閱讀來說,更是尤為重要。以網絡閱讀為代表的淺閱讀大大削弱了大學生對文學作品傳統方式的閱讀。
4 建議與對策
1.引導閱讀方向,凈化網絡閱讀環境
就問卷調查來看,網絡閱讀逐漸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的媒介,尤其是在網絡迅速發展以及手機技術的大大進步后,各類形式的閱讀也隨之迅速發展。國家無法對其進行審批登記,也無法用經濟力量對其進行控制。另外,網絡信息傳播呈多向、發散式,這使得傳統大眾傳播中常見的“信息把關”、“信息過濾”不具有現實性,用戶可以利用多節點的連通訪問,輕易地繞開“把關人”設置的信息障礙來獲取信息。再加上網絡閱讀者有選擇的自由和能力,他們隨時都可能會注意一些非健康網站。因此,相關教育部門應該著力建設一批融科學性、引導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綜合性信息服務網站,關注大學生潛在的網上閱讀需求,積極、主動地開發與建設適宜有序的網絡閱讀資源,為大學生構筑一個多維的網絡信息資源平臺,最大限度地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網絡閱讀資源。
2.有目的的培養、鍛煉大學生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信息浩如煙海,部分大學生很難迅速準確地進行信息搜索。因此,開展大學生網絡檢索和資源應用技術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各大學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文獻檢索課、講座培訓和網絡閱讀互動研討等,加強大學生對網絡閱讀資源的選擇、整合能力及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閱讀習慣,使其具備良好的網絡閱讀意識、網絡閱讀能力和網絡閱讀道德。同時,結合課堂講授、上機實習、電子閱覽室及個別輔導等向大學生推薦一批健康優質的閱讀網站,引導大學生正確地進行網絡閱讀和學習,以預防與減少大學生網絡閱讀的盲目性及閱讀過程中的迷失感,滿足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適應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需要。
3.加強大學生文化素養
我國是個文化大國,傳統文化、現當代文化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大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進而提升整體的國家文化涵,為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而努力。當前,存在網絡不良信息泛濫,文學作品傳播受眾面的難以推廣等現象比較突出。因此,對于我國青年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教育應包括兩個方而的內容,一是增加大學生對文學作品的了解,;二是提水平。同時,要用多種方式教育大學生,更多的將大學生的注意力從“虛擬世界”轉移到現實世界,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能夠更好繼承中華文化,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而促進國民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勝偉.擴媒體傳播環境下閱讀方式轉變研究[E].江蘇:蘇州大學,2013
[2]高圓圓.新媒體下閱讀方式的轉變與公共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對策[A].創新科技:2016,05.
[3]淺閱讀時代圖書館的深度選擇[J]. 蔡紅,唐秀瑜. 圖書館.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