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吳潔敏
摘要:伴隨著我國農業技術、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中對于環境污染的源頭不斷增多,雖然我國一直非常重視對于環境的保護,同時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執法也非常全面和嚴謹,但是因為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整體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對此,為了更好的優化環境監測效果,本文詳細分析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監測;關系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7)04-0196-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4.09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increasing in society. Although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lso very comprehensive and rigorous. Aspects of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overall effect is not very ideal. In order to better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ffect,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lationship
環境監測主要是對可能會對環境形成質量影響的因素進行代表值的測定,同時保障環境質量是否會遭受污染以及可能出現的變化趨勢。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對建設項目、規劃項目在施工之后所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以及評測,同時針對評測的結果提供減緩或預防不良因素影響的有效措施,并且該工程建設過程中給予實時性的跟蹤監測,確保環境保護的最大化。
1 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和基本職能
環境監測主要是應用監測的方式對環境存在影響的行為進行管理和控制,并且為環境的執法提供有效的依據和支撐[1]。環境監測的本質是對環境執法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撐,并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方面的幫助。按照工作的階段不同,其基本內容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工程規劃初期和建設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指標進行實時性的監測與監督,另一角度是在工程竣工完成之后,對其進行監測與調查[2]。環境監測主要是以統計學作為基礎性手段,并通過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的方式由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構成。第二個是將社會服務作為根本,開展可以滿足于社會發展的環境監測結果,并對各類型的環境監測數據充分的展現出來,例如大氣環境、水環境、噪音環境以及各種類型的生態環境等,同時為環境的質量、規劃以及評價提供技術性方面的數據支撐,并且為環境的質量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讓環境監督管理工作更有計劃性、目的性的開展。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對某一個建設項目所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情況給予針對性、預先性以及全面性的評估、預測,并及時提出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整改方案,從而降低不良環境影響因素對環境的影響,并對方案的實施給予實時性的監督與管理,其主要分為是多個層面,如現狀環境影響評估、環境預測和評估、跟蹤的調查以及評估,同時保障環境監測的全面性與有效性。
2 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屬于我國政府對環境保護所實行的一種有效措施之一,其主要是對工程類項目給予針對性的環境管理,都是為達到對環境的保護而建設并實施的兩項規章制度,兩項規章制度本身具備相互支撐和無法分離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主要關系有以下幾點。
2.1 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施基礎
在一個建設項目建設之前,需要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方式和策略對這一個項目進行預先性的評價和管理,需要先對這一個項目的建設場地環境狀況及因素進行分析和評測,項目擬建地所擁有的環境現狀,尤其是在大氣環境、水環境、噪音環境以及生態要素等方面的現狀,并對這一項目在建設之后對于上述的各個環境因素給予預先性的影響評價[3]。與此同時,項目在建設過程中該地區是否具備充足的承載力[4]。為了更好的解釋上述系列性的問題,便需要依靠于環境現狀的監測結果數據進行充分論證,同時該地區的環境質量是否可以滿足該工程項目的建設需求,大氣環境當中的污染物濃度是否會在建設項目完成之后降低到質量標準線以下,水環境在建設項目竣工之后是否還能夠繼續滿足區域內所有功能用水的需求,噪音環境是否會因為項目建設完成之后出現大幅度的變化,從而無法達到功能區的要求。只有在環境監測基礎數據的支撐基礎上,才可以保障該區域的環境容量合理性,確保建設的可行性。
2.2 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當中的監督價值
對于環境評價與監督體系而言,其應用方式并不少,但是每一種方式對于環境評價和監督的影響也并不相同,但無論如何環境監測都是對于環境保護的一種有效措施。在項目建設開始之后,需要由相關部門對建設過程中的周邊環境進行實時性的監測,確保其隨時隨地都能夠滿足環境的發展需求,并且達到區域當中對于環境規劃的具體要求,這些都不能應用人的主觀判斷進行判斷,而需要應用客觀的數據進行論證,此時就突出了科學數據的重要性,準確、可靠的科學數據的來源便是環境監測數據,在項目建設完成之后帶環境是否會發生環境惡化或環境改善的現象,同時水環境是否會出現變化,是否會出現“臭黑水”的問題,這一些現象的出現都有可能會因為工程項目的建設而出現逐漸性的改變,而這些逐漸性的改變都需要依賴于環境監測的數據結果進行論證。
2.3 環境監測需要落實到環境評價體系每一個項目中
在項目企業委托相關部門開展環境評估工作之后,需要由環境評估部門先對所委托的項目建設用地周邊的環境進行全面性的評價與監測,同時對大氣、水、噪音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性的評價,對該地區提供一個全面性的評價報告,報告當中需要指出該地區當前的環境情況。與此同時,并根據項目企業所準備建設的具體項目,針對項目的建設情況以及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預見性的判斷,同時根據疊加環境本底之后對建設項目在環境方面的可行性進行簡要的分析,假設對于環境影響較為突出,便需要提供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例如對水資源提供針對性的防護。之后,在項目建設開始之后,可以先以3個月為期限進行試運行,并在3個月時對項目進行簡單的驗收監測,同時對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現狀給予針對性的探討和分析,探討其是否存在超越預測結果的現象,并且開展及時性的環境監測工作。例如,開展環境大氣的敏感區域、廠區的污染環境監測以及廢水污染遠的排放標準等等,證明環境目前的狀況以及項目完全建設之后周邊環境的現象,同時對各種危害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最大程度保護原本的環境不遭受負面影響狀況。在項目運行一段時間之后,需要采用回顧性的評價方式對建設項目建設完成之后的環境現狀進行評價,保障環境監測工作的實時性與可行性。環境影響評價會涉及到評價初期、建設期的評價、運行期的評價以及后期評價等,這些都需要依賴于監測數據的結果作為支撐。對此,環境監測會貫穿在環境評價體系當中的每一個具體項目當中。
3 環境監測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策略
就當前而言,環境監測工作雖然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非常重要、核心的一部分,但是整體而言,仍然存在著兩項關鍵性的問題。第一項問題是監測站的而建設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就以我國當前的現象來看,大多數地區雖然都建設了環境監測站,但是因為管理部門對于環境監測的不重視,但是許多監測站在監測條件方面并不是非常理想,這也間接的降低了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監測能力。目前而言,從監測站的主管角度而言,我國對于監測站的資金投入并不是非常龐大,在費用方面普遍存在著注重建設忽略維護與改進的現象,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保障監測站的設施設備不斷更新,導致許多的監測設備老化。從客觀角度而言,環境保護部門屬于咨詢類與監測類兩種類型,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便是最近來源方面的差異,監測站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環境保護部門撥款的方式給予支撐,但是因為環境保護部門對于監測工作的不重視,導致許多監測站在資金方面非常困難,無法提供高可靠性、準確性的監測結果。另外,因為監測結果的考核模式的不合理,導致許多環境監測工作的工作體系以及方式不合理,導致監測的結果缺乏權威性與準確性,從而降低了環境監測的市場價值。
通過上述問題,總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①采用嚴格的資質、水平監測,保障監測機構的工作能力。由環境評價部門先委托檢測部門的資質進行檢查與認定,保障檢測部門本身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同時具備充足的環境監測資質,確保資質本身的有效性,保障環境監測的市場權威性。另外,還可以定期審查環境監測部門,并保障其能夠完全承擔環境監測項目的實際需求,并對環境監測部門相關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給予及時性的評估。并采用定期聯合不定期的方式給予回顧性的審查,保障機構本身的工作鞥努力,確保環境監測工作可以滿足工程的實際需求。②保障檢測方法的合理性。常規情況下,環境評價部門是設計和實施環境監測工作的主體,所以環境評價部門首先需要按照環境評價工作的實際情況,按照項目的分析結果以及項目的實際特征,保障該項目的具體和主要污染方向,并結合實地考察等方式對環境監測工作提供針對性的方案,確保方案的合理性。另外,環境評價部門還需要通過充分理解監測部門所提供的意見,在方案方面給予針對性的優化。③提升環境監測部門的經濟收入[5]。一方面可以在市場當中提升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費用,通過監測服務換取相應的勞務費用。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適當的改變經濟投入的方式方法,例如按照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工作實效性給予資金的補助,對于監測項目較少的企業給予補助資金減少的處理方式,對于監測項目較多且監測工作能效較為突出的企業給予額外的資金補助,以此豐富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積極性,突出環境監測工作的實效性。
4 總結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需要體現在環境評估的每一個細節項目當中,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性技術,同時也是保障自身監督與管理職能的根本措施。在實際的監督管理工作當中,需要強化對環境評價部門、監督部門的及時性監督與重視,并在思想層面上提高對于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在硬件、軟件等多方面保障環境監測工作的實施合理性,嚴格把控各項質量關,完善環境評價報告書當中的責任規范體系,最大化的保障環境報告書的權威性與準確性,保障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施科學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綦麗莉.淺論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07):74-75.
[2]王俊.談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J].山東工業技術,2016,(14):236.
[3]賈斌,盧吉文,李雪,王星.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及問題探討[J].綠色科技,2016,(12):170-172.
[4]吉軍凱.我國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2.
[5]劉蓉.淺談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硅谷,2010, (05):206+214.
作者簡介:朱超(1986-),男,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