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珍
興趣是一種動力與精神支撐,學生如果對某門功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學習,深入地探討,學習能力就會大大提高。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探索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呢?筆者結合中學生物教學實踐談幾點教學體會。
1.從生物的實用性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科學的學科,能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增強學生生物知識的應用能力。生物是大自然中最常見的,是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等的統稱。生物知識在生活中有廣泛的用處,無論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農村田野,以及城市的道路兩旁、公園草木,都有生物的身影。生物知識在生活中被人們廣泛運用。如培育生命力強的花卉、耐旱的麥子等,都要運用生物知識。因此教師要在生物教學時,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與生物知識運用能力。
2.從營造教學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創設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情境教學法具有形象化與生動化的場景,是新課程理念中的重要方法。激勵和喚醒學生的心靈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情境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法,能使課堂氣氛愉悅,而愉悅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主動性增強。如筆者在教學“溫度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時,我給學生講了喜馬拉雅山南坡上的多種生物,是隨著溫度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種類。正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景象一樣,溫度是影響生物生長與種類的最要因素之一。之后我讓學生熟悉的環境再探索溫度與植物種類以及生長的關系。如背陰處小麥生長得慢,成熟得比陽坡的遲許多天。
3.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課是一門學習時間長,學生都能夠學但很難學好的課程。許多學生對生物基本沒什么興趣,平時連生物書都不看,甚至生物課上偷看其他科目的書。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比較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課堂上可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營造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興趣就會增加。如教學“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這一課時,我發現班上的女生比較積極。每逢問題,頻頻舉手的都是那些女學生,而男學生舉手發言的少之又少。這時我靈機一動,說:“女生發言積極,男生到現在為止動靜太小。難道舉手回答問題也與性染色體有關?是因為女生多了一條X染色體而更積極,還是因為男生有了一條Y染色體而更拘謹呢?”學生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此時我接著說:“在科學研究尚未得出結論之前,希望男生們多加努力哦!”
4.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調動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可開展各種各樣的生物活動課,比如實驗比賽、講生物故事比賽、生物實驗比賽等,舉行這些活動時,可設置一些小獎品,獎勵積極的參與者、活動優勝者,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活動既可以吸引愛好生物的學生積極參加,又能調動學困生的生物興趣,發揮學困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生物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精短的生物故事,并且在一些關鍵性的地方留下空白,吊起學生的閱讀胃口,讓學生產生要了解故事詳情的強烈愿望,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生物有了學習的需求,平時愿意去閱讀,學生的生物求知欲在有意無意中調動起來了。
5.從運用多媒體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能突破時空的限制,能構建出豐富多彩的畫面,能以動聽的音樂打動學生的聽覺,能以動態的情景開拓學生的視覺,能將遙遠的情景逼真地展示出來,能把深奧的理論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學生在豐富的色彩的情境中會更有興趣地投入生物教學之中,在身臨其境中對生物課會更深入地理解。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有一些學生認為,生物知識很抽象,生物不好學,學起來很枯燥,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善于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視覺情境中獲得知識。如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病毒的結構以及它繁殖的過程,讓學生對病毒加深認識?,F代教學媒體多種多樣,教師要與時俱進,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善于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創設動人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 曼.論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J].東方文化周刊,2014(17).
[2]郗文忠.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幽默語言例談[J].生物學教學,2015(6).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郭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