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文章通過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要求,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采用有層次分步推進的方式,并且結合教材道具、先進多媒體演示等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一個正常的人,百分之九十的認知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由于體育教學的特點所致,學生的體育基本技術與基本技能都來自學生觀察后的親身體驗。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是學生學會體育基本技術與基本技能的重要前提,而且對提高體育的學習效率、開發學生的智力均有直接的作用。由于教師的許多示范動作稍縱即逝,且無法慢做,學生難以看清,無法建立清晰的動作表象。因此,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利于學生把握動作的特點,領會動作的要領,為學會和會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要有次序地觀察
教師要精心設計觀察的次序,在示范之前,讓學生明白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如教后滾翻時,第一次示范要求學生看教師成什么形體進行滾動,以便學生看清楚,從臀部開始依次著地的團身“球”形滾動是教學重點;第二次示范要求學生先看清教師的蹲撐重心在前的直臂支撐,再看滾動中兩手及時插肩、推墊動作,有助于學生在練習時突破教學的難點。再如,復習原地側面推鉛球的最后用力動作時,第一次示范要求學生看教師的蹬轉動作,以強化蹬轉迅速、有力的動作表象;第二次示范要求學生看換步平衡動作,以利于學生推鉛球時,做到快中求穩,避免習慣性的上步平衡造成犯規失誤。
二、要有重點地觀察
教師應吃透教材,針對教材的重難點,指導學生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如教“分腿騰越山羊”的上步踏跳、支撐、提臂、分腿、原地落下動作時,要求學生重點看清踏跳與提臂動作。因為學生一旦掌握了踏跳與提臂的要領,就能基本上完成分腿騰越動作了。再如,教排球正面雙手下手墊球時,讓學生重點看兩臂伸直、夾緊的動作,學生在掌握“夾”字要領后,就容易領會“插”和“提”的動作要領了。
三、要在觀察中學會比較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礎。觀察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捕捉動作的特點,并從中找不同動作的“同點”和相同動作的“異點”。如向右轉與向后轉,前滾翻與魚躍前滾翻,跳遠的助跑、踏跳與跳高的助跳、踏跳,單杠的翻身上與腹回環,彎道跑與直道跑,沖拳與撩拳,亮掌與架掌,彈腿與蹬腿,分腿騰越的踏跳與直角支撐騰越的踏跳,投壘球與擲標槍,排球的扣球起跳與分腿騰越的踏跳等,均可通過比較來提高學生的分析、鑒別能力。
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觀察同體練習時與教師的示范動作相比較,找出成功與不足之處,作為自己練習時的借鑒。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觀察正誤對比示范,分別找出動作的優缺點,從而正確地認識動作要領和掌握動作要領。
四、通過教具演示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
教具演示直觀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應設計好觀察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演示后再把學生所獲得的感性認識通過講解上升到理性知識,以便于學生對所學教材內容中動作要領的理解與領會。如教前滾翻時,教師拿出一只球和一塊方木,讓學生觀察哪個物體滾動得又快又直,演示后問:“為什么球滾得又快又直?”很自然地揭示出前滾翻必須低頭、團身成球形的動作要領。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就很容易建立清晰的、正確的動作表象。再如,教彎道跑時,教師要拿出一個系著短繩的小沙包做離心力演示,讓學生觀察,抓住短繩時,小沙包的運動是什么圖形?簡明地由離心力講到向心力,再講清彎道跑與直道跑的異同點,并拿出一部分涂有紅色的鞋底,便于學生明白兩腳著地部位的不同點。教師示范時,要求學生觀察上身姿勢和擺臂動作,讓學生蹲下,重點看兩腳的著地點,以便于學生盡快地領會彎道跑的動作特點。
五、運用微視頻,調動學生的觀察能力
微視頻是借助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以視頻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我們還以前滾翻為例,課上我們不斷地強調前滾翻動作的重點、難點,由于示范動作瞬間完成,學生根本看不清動作完成的過程。如果課前,我們把前滾翻的動作分成蹲、蹬、撐、團、滾五個環節,每個環節錄制成微視頻,讓學生課前觀察或者課上反復慢放,這樣演示出來的動作,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結語
總之,會觀察是會學的前提,只有會觀察才能會學。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學生感到每次觀察均有所得,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將來的成才打下基礎,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北興農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