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進
通過一個學期的高三歷史教學,本人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介紹湖南省永順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我校)目前歷史教學的現狀:①教學進度。我校高三有7個文科班(包括1個實驗班),目前已經完成三本必修的第一輪復習,正在進行選修一和選修三模塊復習。計劃寒假結束第一輪復習,下學期正式開學進行第二輪復習,即通史模塊。②復習資料。第一輪復習選用是創新設計,我們認為這本教輔資料緊扣教材、知識全面、重點突出,課后作業難度適中,所以為了復習連貫性,第二輪復習資料仍然采用創新設計。③平日考試。從九月份開始,就進行文綜考試,目前已經進行了第九次文綜考試,考試當天完成閱卷,第二天講解試卷,每次考試嚴格按照考點命題,實現考點的全覆蓋,難度適中。④平日教學。注重基礎知識落實,梳理教材知識點,講解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關注課堂效率,關注師生互動。⑤備課組建設。高三歷史備課組共有歷史教師4人,每周1次安排本周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溝通,同時布置本周考試命題的范圍、難度。⑥面臨問題。通過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平日復習與平日考試存在一定程度脫節;第二,學生解題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夠;第三,對文綜考試的不適應;第四,如何培優,等等。
針對我校高三的歷史學習,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歷史復習效率,我有以下幾點看法:第一,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鞏固基礎;第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加強對真題的分析;第三,努力使學生適應綜合考試的模式,增強信心,當然重點是如何進行第二輪歷史復習。
在歷史第二輪教學中,教材資料編排按照通史來進行,從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到世界現代史,這輪復習打破過去政治、經濟、文化專題史,還原歷史真正的原貌,提升學生歷史時間觀,增強對歷史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前最關鍵的“臨門一腳”。對于基礎差的學生這是他們“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對于基礎好點學生,是進一步提升歷史學習能力的最好時間,因此,這一過程對每一位學生都非常關鍵。
我在第二輪歷史教學中,分三步走:第一步,按照通史梳理基礎知識;第二步,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第三步,結合課后練習和課上真題,鞏固知識,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步步推進。下面我就以第1講《中國先秦、秦漢》為案例,進行簡單講解。
第一步,按照通史梳理基礎知識。先秦、秦漢政治:從夏商的王位世襲制,到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到秦朝開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實現了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轉變;先秦、秦漢經濟: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農業上小農經濟逐漸形成,手工業商周青銅發達,春秋戰國出現了官營、家庭手工業、私營三種經營形態,冶鐵技術發展,商業上商朝人善于經商,西周官府壟斷商業,秦朝抑制商業,漢朝實行鹽鐵官營,打破商人壟斷;先秦、秦漢文化: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到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春秋的《詩經》,戰國的《離騷》,到漢賦,文化一片繁榮。
第二步,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其中重點在于西周分封制,目的是進行有效統治,對王族為主進行分封,這一制度加強了西周對地方的統治,開發了邊疆,擴大了統治區域,國家政權由松散趨向嚴密,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秩序。還有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原因:經濟上為了維護小農經濟的需要,政治上鞏固統一的需要,文化上推崇法家思想,歷史上吸取春秋戰國諸侯爭霸而周天子無能為力的教訓,其內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經濟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興起;階級方面,士階層興起;教育方面,貴族壟斷教育局面被打破,私學興起,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道德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結合課后練習和課上真題,以下題為例。
(新課標卷2卷)26.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為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于()
A.選拔最優秀的官吏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
關鍵信息:兩漢實行察舉制,到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的科舉制。知識遷移,中國古代選官的演變,A錯在“最優秀的官員”;B道德應是察舉制的重要標準;C表達錯誤,世家子弟也有機會入仕;D正確,科舉制有利于提高官員文化素質,又打破貴族的特權壟斷,因此是提升了整個社會文化水平。
通過以上的二輪復習,希望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助其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順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