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智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小學數學課堂更加注重發展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綜合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按照新課改教學要求,立足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實施應用題數學教學的多種策略。本文分析了小學應用題型的特點,針對不同特點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幫助小學生有效解決應用問題。
小學數學的應用題型訓練一方面是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掌握與運用考察,另一方面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訓練。以應用題型來應用數學理論是對小學生興趣感的激發,而不是單純的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更能夠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能夠讓學生在一次次應用題練習中接觸數學、熱愛數學,這是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1 應用題題型的特點
應用題型即利用文字對所模擬的場景,利用學生所學到的數學公式、數學原理等知識進行應用計算。對小學生而言要做好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也要做好對數學知識的運用。例如“小明與小紅一起去買香蕉,超市里香蕉有80個,小明買了45個,小紅買了18個,問超市香蕉還有幾個,小明比小紅多買幾個,小紅比小明少買幾個”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可能會犯糊涂,學生是否理解了“誰比誰多買幾個”和“誰比誰少買幾個”這兩層含義現實意義的區別,一個少一個多會不會給學生造成一加一減的錯誤理解?這都需要教師立足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來出應用題型。
2 小學數學應用題型的多元教學策略
2.1 生活實踐化教學策略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社會的實踐認識又少,所以想要刺激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就要讓學生對自己所做的題目有一定的認識,并且能夠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加減法題目的應用題,就可以設置生活場景:小明在周末幫助媽媽打掃衛生,媽媽為了獎勵小明給他買了一個玩具花了160元錢,而小明的同學買了一個同樣的玩具,其家長花了148元錢,問二者之間所差的錢數為多少。這樣簡單明了且與小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目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數學間的關系,利于學生自主對數學題目進行探究。
2.2 自主訓練的趣味性
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欲望,進而產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實際的應用題練習課堂上,教師要掌握其趣味性練習的方法,讓學生投入到自主模式的操作性中。將學生間的互動和師生間的互動都融入其中,合理減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約束,賦予學生自由的學習權利,只要是在實現教學目標、學生能夠自主練習應用題數學的前提下,開展多種教學模式的結合,都有利于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
3 結語
素質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從學習中找到學科的樂趣,真正做到熱愛學習熱愛探究,這才是教學目標的實現。現代教改中的小學數學課堂解決應用題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采用一定教學策略,在理解應用題型的實質內涵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解決應用問題的數學技能。
(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文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