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忠
六十年前的青春舞動
文/杜忠

2016年5月,我們西安師范學校的15位老學友相聚一處憶舊抒懷,還暢談了60年前的學生生活。談笑中有人拿出了一張老照片,那是1957年我們化妝演出的一張劇照:4位小男生和4位小美女,手執彩白云牌,天真活潑地飄灑在云霧之中……
1956年9月,我們這一群中學畢業生考入西安市師范學校。在課堂上,老教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你們是未來的教師,不但要學好數理化、語文、歷史等各門課程,還要學好音樂、美術和舞蹈,只有這樣才能將你們以后所要教授的中小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我們記住了老教師的話,而且一有機會就加以實踐。
學友郭禹生最愛看電影,他把神話故事片《秋翁遇仙記》一連看了幾遍,不但學會了電影中十分動聽的插曲,而且還教其他同學一起唱,最后大家商議編一組神童與仙女的舞蹈。于是在晚自習之后,8個男女學生,悄悄來到操場最偏遠的大樹下,借著月光,一邊哼著音樂,一邊琢磨著舞蹈動作,一連跳了幾個晚上,但成果甚微。后來,郭禹生和黨秀珍、王昌芳一起細細推敲、設計舞蹈動作,并將動作特點和要領劃在紙上,配上音樂符號。經過一周的準備,大家在學校最東邊花園暖房旁的一塊小草地上,又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悄悄排練,終于使舞蹈成形并有了情節。誰料我們的排練竟得到兩位悄悄在此觀賞的花工師傅的表揚,而且還把贊譽的話語傳遍了全校。
1957年元旦,學校學生會準備組織一次盛大晚會,要求各個班級出演自己的文藝節目,學生會提供戲劇油彩、化妝品等演出需要的物品。于是“神童與仙女”成了我們班的主打節目?;瘖y時,4面紅綠彩旗披在4個女生的花襯衣外面,她們的頭發上綁扎著自制的小花朵;4個男生則是一副黃梅戲中打豬草的男演員的扮相,頭發上還扎了一個小辮子,為了增加戲劇感,還在純白的衣褲上貼了燙金的紅紙條。元旦晚會在飯廳兼禮堂的舞臺上進行,我們班的“神童與仙女”獲得全校師生的一致稱贊。從第二天開始,我們8個人就成了“藝術明星”,受到全校其他班同學的關注。
1957年4月,團市委和市政府下發通知,要求我們師范學校參加“五一大游行”,并要組建文藝演出方陣。此后一連幾天,操場上出現了腰鼓隊、秧歌隊、花桿隊,還有“神童與仙女”的演出造型群體。老師專門指導我們在游行前進中的表演動作,并用云牌擺出“天下太平”4個大字。在“五一”節游行中,我們8個少男少女不知疲倦并且忍受著炎熱和饑渴,擺出的藝術造型吸引了圍觀的群眾,贏來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