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欣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以中國武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武術的現代化出場境遇研究,使其在實踐中促進人們對傳統武術的認知,以便人們在現代傳媒視閾下尋求傳統武術的出路。提出:在現代傳媒視閾下,中國武術的出場境遇主要凸顯為網絡武術文化數據泛濫、網絡武術信息因循守舊和武術數據信息儲存困難這三個向度。武術的出場語境主要表現為開發武術APP軟件功能、創建武術VR技術平臺和規范武術資源數據庫系統三個維度。
關鍵詞:網絡大數據 傳統武術 出場境遇 出場語境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6—0013—03
網絡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方便和樂趣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活動。特別是新世紀科學研究“第四范式”[1]的誕生,即現代傳媒視域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機器和軟硬件工具對其進行感知、獲取、管理、處理和服務的數據集合。[2]中國武術在自然規律的發展過程中,使武術的文化意蘊遵循世界的自然規律達到天人的和諧統一。而在現代傳媒時代,中國武術同樣可以通過數據手段來傳播和發展,并做到相輔相成。但是,在新型的大數據時代浪潮下,中國武術在大數據時代包括哪些困惑,如何將大數據的理念和技術運用到武術文化發展中,卻很少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本文主要對現代傳媒視域下中國武術的出場境遇研究,旨在建構和發展中國武術數據時代。
1 現代傳媒時代中國武術的出場境遇
1.1 數據多樣冗雜化:網絡傳統武術文化數據泛濫
武術習練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長期系統訓練的歷練過程,而不是通過人為加工的藝術產物。現代傳媒視閾下,用戶生成內容(UGC)在傳遞過程中極易被炒作和扭曲,一定程度上導致虛假信息、低俗信息、無用信息等劣質信息的滋生和快速傳播,影響公眾的信息獲取和決策,給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社會損失。網絡大數據在給公眾傳遞和習得中國傳統武術信息便利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武術信息“質量良莠不齊”[3]。網絡武俠游戲、電子武俠小說和虛擬武術視頻的出現,使公眾對中國傳統武術產生偏見和不解。在接受這種虛擬武術的文化洗禮下,消除了對學習和習練武術滿腔熱血的想法和積極性,淡化了現實社會的行為規范和法律規則。體育武術成為中國武術身份認同的標簽和魅影,武術在傳承的實際運用中被公眾簡單的認為肢體活動和具有防身技能的體育項目,導致中國武術的文化底蘊和功法體系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流失。
1.2 數據更新重復化:網絡武術信息因循守舊
價值密度低和需求信息少成為網絡大數據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在獲取傳統武術文化的信息渠道稀疏中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西方體育文化信息的沖擊。浩瀚如海的數據量為滿足人們精神向度的訴求下,多樣的體育健身娛樂信息在網絡數據平臺中應運而生和廣泛傳播。而這種對西方體育文化的信息數據的高漲和追捧,在網絡大數據中西方以一種強勢的文化姿態在吞噬著弱勢的中國武術文化。據網絡數據的統計來看,其實質性和實踐性的武術資料在網絡大數據中較少,各個網站的武術資料僅限于影視武術明星和武術運動員的個人簡介和視頻教學,且教學素材大量重復。相對于民間老拳師的傳統武術的功法教學和個人簡介在大數據中頗為少見,甚至湮沒。另一方面,武術廣告銷售數據的侵占。各種武術培訓機構與武術學校的招生宣傳廣告,以及武術器材和服裝制造公司的銷售廣告,充斥于各種網站和APP軟件首頁和頁面中。由與經濟利益的需求,網站中收錄的較為實用和有價值的武術教程和原始資料,不僅在下載觀看中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而且在部分網站中沒有見到武術的縮影,這對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武術信息獲取在網絡大數據時代無疑是一個癥結。
1.3 數據海量碎片化:武術數據信息儲存困難
2008年《Nature》出版的專刊“Big Data”,從互聯網技術、網絡經濟學、超級計算、環境科學和生物醫藥等多個方面介紹了海量數據帶來的挑戰[4],特別是數據的海量和碎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數據信息的存儲。公眾通過網上武術視頻比賽,對自己關注的武術明星的技術、戰術和勁力特點進行網絡評價和留言,不僅想法各有千秋而且數據信息快速而瞬息萬變,有價值的信息停留時間較短。對武術網絡管理層人才而言,其儲存和挖掘海量的有價值數據信息較為困難和充滿挑戰的。在網絡大數據中,大數據的武術信息挖掘主要由“數據生成、數據采集、數據儲存以及數據分析”[5]四個重要元素組成,其中數據的儲存和分析在大數據武術信息挖掘中占有主要位置。可以認為,它們是武術信息價值實現和應用的基礎。中國新聞網報道中說到近年全球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數量將超越億個。但由于數據從 TB 級別躍升到PB 級別數據是以靜態的形式存儲在硬盤中,然而這樣大批量的數據不容易對其進行移動和備份,特別是在網絡武術信息中更為常見。
2 現代傳媒視域下中國武術的出場語境
2.1 開發武術APP軟件功能:歷史記憶再現
歷史記憶再現APP軟件功能,是以實地拍攝過去某種客觀存在的實物情景和生活的再現,將其虛擬形象具體化而獲取信息資源的重要手段和表現形式。武術APP頁面和瀏覽器的呈現是不同民間武術拳種的歷史背景、發展演變、技藝展示和工作場景的藝術化還原過程,亦是武術動作虛擬形象具體化,使武術信息和知識增值的重組過程,亦或是用戶與武術數據間進行特殊文化語言符號的交流過程。可以認為,武術歷史記憶再現的交互方式根據不同的拳種內容和傳承者,營造出符合拳種特征的歷史情景和現實情景氛圍,易于更清晰而簡潔地展現不同拳種的信息資料,引導瀏覽者對傳統武術產生獨特興趣。一方面,武術歷史記憶情景藝術化加工。武術網絡管理者應以局外人的角度對武術的歷史脈絡、技藝特征、訓練功法、拳種事跡、技術展示和傳承者等武術拳種載體元素的認識,人為通過設計、加工、編碼和重構來完成歷史和現實情景的重新建構。對武術數據進行全方位的采集和記錄,力求通過傳統武術歷史實景的藝術化展現來激發觀眾的情感情緒,使之通過武術專家對情景的歷史再現,看到帶有濃烈民族文化感情色彩的“情景”。這樣可有效地烘托武術拳種的整體氛圍,規范武術的資料采集和儲存,從而激發瀏覽者對傳統武術內容的共鳴。另一方面,武術歷史知識可視化表現。知識的可視化表現圖的類型及各自的適用范圍和效果,如概念圖、思維導圖、認知地圖、語義網絡可視圖和思維地圖等。武術的基礎知識理論可借鑒可視化圖像和模型,依據武術的不同知識結構特征進行編碼整合,選擇恰當的模型結構進行表達和闡釋,以利于用戶在武術文化空間中學習與交流,從而不斷拓展用戶本身對武術文化空間的理解和認識。
2.2 創建武術VR技術平臺:用戶參與體驗
VR 技術是“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的功能,使人能夠沉浸在計算機所生成的虛擬世界里面,并且能夠通過語言、手勢,感官等自然方式與計算機進行實時交互,創造了一種以人為主的虛擬空間”[6]。采用VR 技術對武術的實戰教學等所有內容進行整體仿真,通過建構虛擬的網絡空間氛圍,讓參與者通過利用頭盔顯示器和數據手套等交互設備把用戶的視覺、聽覺和其他感覺封閉起來,使參與者暫時與真實環境隔離,真正成為VR 系統內部的一個參與者。簡而言之,VR 技術的這種熏陶感、虛擬性和交互性,在其武術的技術傳承和文化發展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圖景。武術VR 技術平臺的打造,可對真實的武術場景和武術行為活動進行仿真,并對武術參與者的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及時做出反饋,接觸傳感器等設備軟件使參與者與虛擬環境的對象進行武術活動時,更接近現實實景空間而表現出身臨其境的體驗。因此,將傳統武術的技藝展示在虛擬網絡中更容易產生用戶興趣和身體情感體驗,也只有面向武術介紹的VR技術平臺才能將敘事內容與用戶體驗結合在一起,才能提高該網絡技術的可用性和生長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在從事的 “虛擬五禽戲交互系統”,就是一個武術VR技術平臺運用的實證。這種參與者在交互中進行武術活動體驗,使其對武術進行身體體驗,可以有效地將武術內容知識與用戶體驗有機結合,以提升用戶參與VR技術平臺的黏度,對理解和認識武術文化和技術體系又有極大的輔助作用。
2.3 規范武術資源數據庫系統:檢索武術數據
中國傳統武術作為文化思維范式的獨特意蘊和行為活動的邏輯原點,在其民族傳統文化數據庫信息真實性的建構和保護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功能和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講,武術資源數據庫的統一規范化運行和處理,更易彰顯出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悠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深邃。因此,在全面調查和挖掘的基礎上,通過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建立相對系統和完善的武術資源資料庫系統和綜合管理平臺。數據庫系統與平臺可以分成地方等級和國家等級,地方等級按照具體的分類和要求,把普查的基礎資料輸入到本地數據庫中,并通過互聯網或數據光盤將數據,按照武術拳種項目資源數據庫、科研庫和公眾庫等分類標準,將其上傳到系統的國家等級數據庫中。武術通過國家級管理層人才將這些基礎資料進行數據庫整合之后,通過互聯網實現武術資源的網絡傳播和信息共享。武術拳種項目資源數據庫是用于管理和存儲武術拳種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信息的數據庫;工作數據庫是用于武術網絡管理工作的信息庫;公眾數據庫主要用于武術的宣傳展示和傳播發揚,服務于公眾。其武術的數據規范化步驟:一是其進行科學而客觀地評估與分類,提煉永久傳承和堅守武術文化的核心元素,如對武術的地域文化、精神內涵、價值體系、話語體系等文化基因分類,以保證武術文化DNA 的真實傳承。二是運用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對武術相關圖形符號、紋理等基因式信息的特征進行識別與抽取,并進行矢量化表示,建立武術基因信息優質矢量數據集。三是依據圖形特征或語義特征創建一種準確、快速的圖形圖像檢索方法,來達到武術文化基因信息準確檢索、高效調用的目的。
3 結語
穿梭于中國傳統文化與技藝訓練功法之間的中國武術,其武術的海量信息資源在悠久歷史長河的積淀和儲存中,對保存和再現的歷史實物操作場景賦予更高的要求。它不是純粹簡單的數據堆砌和積累,亦不是碎片化的海量武術信息保存,而是在全方位統一調查和采集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在大數據網絡背景下,雖存有不足和挑戰,但通過實施相應的改正措施和修正方法,逐漸完善的信息獲取和處理技術亦仍能很好地整理、編碼、加工、保留和儲存中國武術的信息資源,建立規范而清晰的武術信息數據庫系統,以到達中國武術利用傳統思維的保存方式而不能展現的保真效果,更安全長久地保存武術中彌足珍貴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核。故此,對中國武術進行數字化和可視化保護,即利用現代的數字信息網絡技術,將武術各類門派、拳種以及技術體系等進行分類、加工和存儲,建構圖像、音頻、動畫、虛擬網絡互動體驗等數據庫。同時,配備強大的檢索和搜索引擎,以提高武術信息傳播效率,擴大中國源遠流長的武術文化影響力。
參考文獻:
[1]Anthony J G Hey.The Fourth Paradigm: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Microsoft Research,2009.
[2]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大數據的研究現狀與科學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6):647-657.
[3]王元卓,靳小龍,程學旗. 網絡大數據: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學報,2013(6):1125-1138.
[4]Big data.Nature,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發展研究[J].2008(7209):1-136.
[5]張東霞,苗 新,劉麗平,張焰,劉科研.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發展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1):2-12.[6]劉 園. VR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研究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6):207-208.
On the Appearance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Shu Xi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o study Chinese Wushu.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odern situation of Wushu, it promotes the 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in practice so that people can seek the way out of traditional Wushu. It is pointed out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data,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Wushu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etwork Wushu cultural data, the difficulty of network Wushu inform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storing information of Wushu data. The appearance of Wushu is mainly develop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app software function, the creation of Wushu VR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standardized Wushu resource database system three dimensions.
Keywords:network big data traditional Wushu appearance situation appearance 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