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如晨
摘要 概念隱喻是Lakoff與Johnson在其著作中提出的概念。從語義學的角度來看,不少英語中的習語其實都可以從概念隱喻的角度來分析。本文嘗試從概念隱喻的視角入手,選取一些典型的英語習語進行分析,探討英語習語表達中所體現(xiàn)的概念隱喻思維,同時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就高職類學生的英語習語教學做一些具體教學策略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 概念隱喻 英語習語 高職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5.058
0引言
概念隱喻是由萊考夫和約翰遜(Lakoff&Johnson)于1980年在他們的著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Live By)中提出的概念。概念隱喻是人類形成對世界認知的重要思維工具,在日常語言中可以找到很多隱喻思維的例子。作為英語語言特殊組成部分的英語習語,其構成也反映了人類隱喻思維這一認知特點。不少英語習語的語言組成都體現(xiàn)著概念隱喻的特點。教師如果能從英語習語的隱喻性角度去對其進行講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其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前輩學者就英語習語教學這一主題做了一些實證研究,其研究結論也比較一致。不過,這些實證研究多是以本科院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本文在此借鑒前輩們的實證研究結果,再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就高職英語習語的教學策略,提出一點自己的設想。
1概念隱喻
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是一種人類認知的過程(F.Ungerer,H.J.Schmid,2008)。根據(jù)萊考夫和約翰遜對概念隱喻的描述,它是指人們以自己所熟悉的具體的概念和內(nèi)容來描述和解釋另一個領域相對抽象的概念和內(nèi)容,其本質是借助具體描述抽象,借助具體理解抽象。一般比較具體的那一方往往是“載體(vehicle)”,也就是用來解釋抽象內(nèi)容的工具,較抽象的那一方則是“主旨(tenor)”,也就是被解釋的對象,它們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就是“依據(jù)(ground)”(張沛,2006)。在隱喻的語言思維中所轉換的不僅僅只是“載體”和“主旨”其內(nèi)在的性質,還有它們各自所包含的整個認知域里面的結構、關系和邏輯性,這個轉換過程就是從“始發(fā)域(source)”到“目標域(target)”的一個“投射(mapping)”。
2英語習語
英語習語(idiom)一詞,含義廣泛,從廣義上說,包括短語、成語、俗語、諺語和俚語等,其實際意義往往不同于字面意思,也并非僅僅是字面意思的簡單相加。它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經(jīng)過了長期的實踐和文化的積累。狹義范圍的習語是指英語中長期沿用下來的,表意完整的、結構固定的詞組或短語。本文所討論的“英語習語”指的是它狹義的用法,即那些結構固定、表意完整的英語詞組和短語,包括常用的短語、諺語和俚語等。
3從概念隱喻角度分析英語習語構成
“思想”概念隱喻系列:
<1>.思想是一種容器;想法是物體。(MIND IS A CON-TAINER;IDEAS ARE ENTITY.)
Empty the bag[口]和盤托出,暢所欲言;
The whole bag of tricks各種方法,種種策略;
Think tank思想庫
Think out細心考慮,仔細想出。
在上面舉例的四個習語中,其隱喻思維是“思想是一種容器;想法是物體”。像容器可以裝東西一樣,“bag包”也是可以裝東西的,是容器的一種,“empty the bag”字面直譯“把包里的東西清空”,其實表達的意思是“和盤托出,暢所欲言”;同理,“The whole bag of tricks”直譯“整袋子的策略”其實是“各種方法,種種策略”,而且,“tricks方法、策略”還可以被裝在袋子里,體現(xiàn)了“想法是物體”這一個隱喻。第三個習語中的“tank”是“箱、罐、槽、貯水池”的意思,習語“think tank”直譯“思想的貯蓄池”,意譯“思想庫”,也就是借助“用來儲蓄的容器與被儲蓄的物體”之間的關系來描述“思想與想法”。
“想法是物體”這一隱喻還體現(xiàn)在其他英語習語表達中,例如“drop a brick[口]失言,出錯,出丑”和“Spill the beans[美俚]不慎說出,說漏嘴”,在這兩個習語中,“想法”都成了可以“drop掉落、散落spill”的物體,例如“bricks磚塊”和“beans豆子”。
<2>.頭腦/思想是一種容器;知識是液體/物體。(BRAIN/MIND IS A CONTAINER;KNOWLEDGE IS LIQUID/EN-TITY.)
Suck sb.on the brains吸取某人的知識
Pick sb.on the brains吸取某人的知識
Anopen mind虛心
Keep an open mind不決定,采取虛心態(tài)度
在頭兩個習語中,“brain頭腦”成了盛“知識”這一東西的容器,可以從中“吸取”知識,“吸取”這個動詞一般是指從某種容器中獲取,該詞所對應的英文動詞也有兩個,“suck”和“pick”,前者指吸取液體,后者是固體,這體現(xiàn)了在人們的思維中,“知識”這個概念既有液態(tài)的流動特性也有固體的凝固感。后面兩個詞組則體現(xiàn)了“mind思想”是一種容器,所以可以保持“open打開”的狀態(tài)。
<3>.思想是一種物體(MIND IS AN ENTITY.)
A chainon sbs mind某人思想上的束縛
Give ones mind to集中注意力于
Setones mind at rest使某人安心
Setones mind on專心于
Turnones mind to注意
Hitthe nail on the head擊中要害,說得中肯,做得準確,一針見血
Have half a mind to do sth.有點想要做某事
Of one mind意見一致
在上述若干習語中,體現(xiàn)“思想是一種物體”的詞語分別是“a chain on在…上的一條鏈子”、“give…to把…贈予…”、“set安放”、“turn轉動”、“hit then ailon…把…釘子釘在…上”,只有當思想是一種物體的時候,人們才可以用鏈子束縛它,固定安放它,隨意轉動它,甚至釘釘子在上面。而最后兩個習語則通過“half a…一半”和“of one…一個”這些詞來體現(xiàn)思想的可量化特征這一物體具有的屬性。
“回憶”概念隱喻系列:
<1>.回憶是一種固體物體(MEMORY IS A SOLID OB-JECT/ENTITY.)
Be branded on ones memory深印腦中,銘記不忘
Graven on sbs mind被牢記在某人心頭
Slip sbs memory使某人一時想不起來
上述英語習語中的動詞分別是“brand打烙印”、“graven雕刻”和“slip掙脫、逃脫”,這些動詞都是作用于固體物質的動詞。生活中有些回憶總是比較深刻的,它們就好像已經(jīng)被人用工具“烙刻”在了頭腦中一樣?!皰昝摗眲t用來描述某些被遺忘的片段。這些習語中的隱喻思維都反映了人們的思維特點:先有對物質世界的具體感知,然后再借助這些體驗來描述和思考抽象的概念或內(nèi)容。
“生與死”概念隱喻系列:
<1>.生活是一場表演。(LIFE IS A PERFORMANCE.)
Quit the scene下臺,死去
這個詞組表明人類認為人生就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有角色,無論是單一角色還是多重角色,“生旦凈末丑”,到了死亡離去的時候,就好像演員下臺退場一樣。
<2>.生命是“向上的”。天堂是“向上的”。(LIFE IS UP.HEAVENIS UP)
Above ground在世
The upper regions天國
Be raised to the skies升天,死去
在人類的隱喻思維里,就“天”與“地”兩個概念而言,一般“好的、正面的、高尚的、健康的、生機勃勃地”品質往往是與“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方位上來說是“向上”。也許是因為活著的健康人是直立的,而植物等生命體生長的方向也是向上的,所以人們產(chǎn)生了這種聯(lián)想,例如“Above ground在世”,這個詞組直譯就是“在地面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表示“死亡”的時候,習語中既有通過“升天”來表示死亡的,例如“The upperregions天國”、“Be ra-ised to the skies升天,死去”;也有通過“入地”來表示死亡的,例如“The region beyond the grave陰滑板”、“Bite the ground倒下死去”和“Below ground死了,埋葬了”,但就所指而言,“升天”往往用來指某些善良人死后的去處,甚至是圣人的死亡,而“入土”則指一般俗人的離開。更為顯著者,是人們普遍認為“好人上天堂,惡人下地獄”。因此,雖然“天”與“地”都可以是人死后的去處,但是分別是為不同人準備的。
<3>.生病/死亡是向下的。被打敗也是向下的。(ILL/DE-ATH IS DOWN.BEING DEFEATED IS DOWN.)
Here below<宗>在塵世間
Below the moon月下的,塵世的
Fall to the ground失敗
Hit the deck[美俚]被打倒
Be on ones back(口)生著病
Bite the ground倒下死去,大敗
Below ground死了,埋葬了
The region beyond the grave陰間
與上一組“天”相反的是,也許因為人死后大多是入土埋葬,人生病的時候,也需要躺下休息,所以“死亡、生病”就與“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而這種體驗再延伸,就產(chǎn)生出了“世俗、失敗”等都與“地”和“向下”的方向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Below the moon塵世的”、“Fall to the ground失敗”、“Be on ones back(口)生著病”和“Below ground死了,埋葬了”。
其他體現(xiàn)概念隱喻的習語:
<1>.感情是流動的液體。(FEELING IS LIQUID.)
Dam up抑制(感情)
詞組“dam up”中動詞“dam”意思是“筑壩”,本義是建起水壩抵擋洪水,或蓄水等,動詞對象是流動的液體。由“dam up”引申為“抑制感情”。也許是因為人們往往都體驗到情緒的易變性和起伏性這兩個特點,這個感受與人們在物質世界中看到的潮水漲落、海水澎湃、溪水涓涓等這些動態(tài)與多變感相似,因此人們建立起了這樣的概念隱喻聯(lián)系。
<2>.自尊心/自我意識是一個物體。(PRIDE/EGO IS ANENTITY.)
Put ones pride in ones pocket抑制自尊心,忍辱
Puff up膨脹,腫起,自大
上述習語中,動詞“put…in ones pocket”的意思是“把某物放入口袋”。把某樣物品放入口袋就是把它藏起來、收起來,不讓人看見。把“自尊心”放入口袋,體現(xiàn)了人們首先是把自尊心這個概念當成了一樣物品來對待,而把這樣的物體放入口袋,不讓別人看見,掩蓋它,則表達出“抑制自尊心、忍辱”的含義,形象又具體。
第二個習語中的動詞“puff”是“鼓吹、膨脹”的意思,這里,“自我意識ego”成了一個可以膨脹或縮小的體積隨意變化的物體,這讓人想起生活中的“吹氣氣球、肥皂泡”等,通過注入氣體可以膨脹變大,由此引申出意思“自大”,表示一個人的自我意識過分膨脹。
4概念隱喻與高職英語習語教學
就如何對英語習語進行英語教學這一主題而言,已經(jīng)有一些以中國的本科英語學習者為對象展開的實證研究。這些實證研究的結論也比較一致,簡要概括就是:結合隱喻來對英語習語進行講解,被證實是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英語習語的理解的(王曉林2009,陳蓉蓉2012,趙思宇2013)。比較值得一提的具體策略有“顯性教學模式比隱形的教學模式更能促進學習者對英語習語的理解和短時記憶(唐玲,王維倩2014)”。顯性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先用語言明確地向學生講解概念隱喻的定義,并分析英語習語中體現(xiàn)出來的隱喻性;隱形教學模式則主張讓學生自己根據(jù)不同的隱喻主題將習語進行歸類,或是將習語與相應圖畫進行匹配。該實證研究的結果肯定了教師對概念隱喻進行明確講授的意義。除此以外,也有學者提出了要“結合語境和意象圖式講解(曾曉燕2008)”。
以上實證研究所得出的結論雖然是以本科英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所獲得的,但筆者認為也可以為高職院校學習和借鑒。因為目前從隱喻角度出發(fā)講解英語習語的做法還不算十分普遍,可借鑒的經(jīng)驗也比較少,所以,既然已經(jīng)有被證實確實可行并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借鑒學習。當然,針對高職學生本身的特點,在教學策略上,可以有一些補充。
第一,先講解人類思維隱喻性的形成過程。高職學生一般英語基礎相對薄弱一些,對一些英語單詞原本就理解得不深刻,如果再講這些單詞如何在不同認知域之間發(fā)生映射,有的學生可能會感到困難。教師不妨先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人類的認知是如何受人們對世界的物理和社會經(jīng)驗所影響的,然后再講解這種影響如何反映在語言形式中,嘗試在教學中突出講授蘊含在這些語言形式背后的人類身體的心智活動(Holme 2011)??梢栽O計一些肢體能夠參與運用的課堂活動,帶領學生體會人的身體如何體驗世界,然后再從簡單的英語隱喻實例開始舉例,由淺入深,由點入面。
第二,從英語介詞隱喻入手。英語介詞的隱喻特點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比如“down向下”往往與“生病、消沉”等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有“I am feeling down today.我今天感覺很失落。”先舉這些容易理解的介詞隱喻的例子,給學生分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語言實例,協(xié)助他們建立起這樣的概念以后,再講解名詞性隱喻,最后再進入英語習語概念隱喻的分析。這種由易到難的做法可能教學效果會比較好。
第三,從漢語隱喻入手。人們對母語的理解往往是要深于對第二外語的理解的。在漢語中,也有不少隱喻的語言例子。舉一些漢語隱喻運動事件的例子,“笑聲穿過”、“心往下一沉”、“興奮涌起來”、“歌聲浮起來”和“記憶埋藏在腦海深處”等(鄧宇,李福印,陳文芳,2015)。分析這些漢語隱喻的例子,教學效果見效快。學生理解了這些漢語隱喻以后,教師再講解英語隱喻,學生們自己進行類推、理解就容易很多。
5小結
英語習語雖然是教學中不容易操作的一個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但是英語習語本身的語言之美、所體現(xiàn)的人類思維以及隱喻的語言特色,都使得它具有不容忽視的教學價值,這一點在本科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而言都是如此。許多人類語言都帶有隱喻性的特點,教師嘗試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去對英語習語進行講解,既能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視角,也有助于他們理解和運用。教師也可以在此同時,不斷積累和豐富隱喻英語習語教學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