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夏
摘要 本研究隨機抽取就讀于廣西民族大學146名學生進行二語交際意愿調查。研究采用調查問卷、訪談,運用統計軟件分析不同學科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二語交際意愿方面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并試圖探討影響交際意愿的原因和提高對策。
關鍵詞 二語交際意愿 實證研究 民族院校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5.090
0引言
當今的英語教學日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以滿足社會發展和提升個人的職業競爭優勢。外語學習應注重語言實際應用而非應試能力,因此學生是否愿意用外語與他人進行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二語交際意愿理論,如果學習者具有較高的交際意愿,會主動把握各種語言實踐機會,培養真正能用外語交流的能力。
1理論依據
交際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also WTC)這一概念是由McCroskey(1985)提出來的,原來是用來研究母語學習者的。后來,學者將這一概念引入二語習得領域,豐富了二語習得的理論支持。MacIntyre(1991)等人將二語交際意愿定義為:“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個體發起同某人或某些人使用二語交流的愿望。”這種愿望決定學習者在給予機會的情況下,使用二語與另一個體進行交流的頻率。也就是說,學習者交際意愿直接影響到其在交際中的表現。MacIntyre等人提出了一個明確的二語交際意愿的概念和一個層次分明、結構有序的二語交際意愿模式,為以后的實證研究提供了理論框架和基礎。
2研究問題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廣西民族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交際意愿是否具有普遍趨勢?(2)文科班和理科班的學生的英語交際意愿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3)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學生,即A班和B班學生的英語交際意愿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3研究對象
在這次調查中,筆者隨機抽樣調查了廣西民族大學2016級150名本科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廣西民族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是實行分級教學。廣西民族大學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在新生入學后按其分級考試成績進行分級。各學院分級考試成績前20%編入A班,其余學生編入B班。
筆者共選擇了四個班,分別為2016級的A班文科、理科班各一個,B班文科、理科班各一個。兩個A班是來自管理學院和理學院的A班,另外兩個B班是來自法學院和理學院的B班。他們的年齡段為18至20歲,學習英語的經歷6-12年,所學專業包括金屬材料工程、物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檔案學、法學、應用心理學、人力資源共十個專業。
4研究工具
本調查采用調查問卷和學生訪談的方式。所有調查對象填寫的是同一份調查問卷《大學生二語交際意愿調查表》。這份《大學生二語交際意愿調查表》是MacIntyre等的“課堂內二語交際意愿”5級里克特量表基礎上,根據民族大學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了一份包含30個題項的調查問卷。
5數據收集
調查問卷共發放了150份,共回收問卷150份,剔除4份填寫不完整的問卷,有效問卷共有146份。問卷的回收率為100%,問卷有效率為97.3%。
6數據分析和討論
筆者將調查問卷的數據人工輸入計算機中,用統計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步驟如下:(1)對問卷題項進行信度驗;(2)對整體數據進行描述統計;(3)用獨立樣本T檢驗測試理科生與文科學生之間,高分組、低分組之間的二語交際意愿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6.1問卷信度檢驗
筆者用SPSS中的Readability Analysis中的CronbrachsAlpha系數來檢驗調查問卷的信度。“Cronbraehs Alpha系數是估計內在一致性系數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基于項目問的平均相關,如果測量出的內在一致性很差,其alpha系數最低時會為零,如果內在一致性很好沒有誤差時,alpha系數會為1。可見Cronbrachs Alpha系數介于0.00和1.00之間,系數越高,說明量表的內在一致性越強,測量的結果越可靠。一般認為可接受的Cronbrachs Alpha信度系數不應低于0.70”(秦曉晴,2009)。調查問卷的第二部分學生英語自我認知水平度量表的Cronbrachs Alpha信度系數是.827;第三部分影響二語交際意愿因素調查表的Cronbrachs Alpha信度系數達到了.920。兩部分的信度系數都超過了0.7,表明問卷主體部分的題項之間的內在一致性很好。
6.2描述統計
筆者對問卷第二部分的學生英語自我認知水平度量表的統計。在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四個方面,學生對自己的口語與聽力水平比較不自信。7%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聽力水平非常差,26%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聽力水平比較差。1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口語水平非常差,3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口語水平比較差。而二語的聽力和口語技能正是在交際中必須用到的技能。學生對聽力和口語較低的自我認知會影響其二語交際意愿水平。
通過SPSS描述統計分析,參加調查的學生英語交際意愿水平的均值為93.72。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希望自己能課堂上與課堂外用英語交流,但是他們普遍存在焦慮和對自己英語水平的不自信問題。
對于題項“我愿意在課堂上以英語作為交流語言參與小組討論”,大部分學生都選擇4,即“比較同意”。說明大部分學生具有愿意在英語課堂上用英語進行的意愿。對于題項“我對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很感興趣,很愿意和外國人交流”,大部分學生選擇4,即“比較同意”。說明大部分學生具有愿意在課堂外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意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外用英語交流,感覺在英語聽力和口語方法有困難,這引起他們的焦慮和不自信。
6.3文科班與理科班獨立樣本T檢驗
調查對象有文科班和理科班學生,筆者使用SPSS中的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驗文科班和理科班學生的二語交際意愿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t=-1.584,p=.115,p值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表明兩者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從總體上,文科班學生和理科班學生在二語交際意愿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在30個題項中有6個題項獨立樣本T檢驗中,p≤0.05,即文科班學生與理科班學生在這6個題項的回答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比起文科班學生來說,理科班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與朋友交談、參與課堂上的英語小組討論和課堂外用英語交流,更加容易產生不安情緒。另外,理科班學生比文科班學生更加贊同“課堂外沒有必要用英語交流”的觀點。比起理科班學生來說,文科班學生對英語更感興趣,愿意在課堂外用英語交流。
6.4高分組與低分組獨立樣本T檢驗
調查對象包括兩個A班和兩個B班。A班學生即為高分組,占調查對象的比例為49%,B班學生為低分組,所占比例為51%。筆者使用SPSS軟件的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驗高分組與低分組學生在二語交際意愿上的差異。
高分組與低分組某些題項的回答存在顯著性差異。筆者發現比起低分組,高分組學生更愿意在課堂上參與英語小組討論、在課堂外更加有信心用英語交流。高分組的學生更愿意在餐廳或車站幫助遇到交流困難的外國人。高分組學生比低分組的學生更關心國際時事新聞,并會與家人或朋友討論國家時事。低分組的學生更傾向于認為沒有必要在課堂外用英語交流,并且會盡量避免在課堂外用英語交流。
7原因
經過對隨機抽取的五位同學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可以歸納出影響學生二語交際的因素主要為以下兩點。其一是對自身二語水平,尤其是聽和說的水平不自信;其二是焦慮,怕出錯而受到他人的嘲笑。調查的學生是大一的學生,剛從高中升上大學,在高中時期學習英語主要是閱讀和書寫,較少進行聽說方面的練習,造成他們對開口用英語交流不自信。學生在課堂上交際意愿低還由于害怕被教師提問,發音不好,犯錯誤,被別人嘲笑而產生焦慮。然而,二語交際意愿低會妨礙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將形成惡性循環。為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克服焦慮;在課堂外鼓勵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提升語言使用的自信心。
8結束語
本調查是對剛步入大學的學生進行二語交際意愿調查,調查結果對今后的教學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綜合英語能力,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要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二語交際意愿將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和語言綜合素質。交際意愿是一個動態的變量,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真正地提高學生的交際意愿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