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丹
摘 要:互動式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主要介紹了互動教學法的內容和特點以及互動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互動式教學法 研究與思考
大學英語傳統的教學指的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智力、陶冶品德的過程。它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主要表現為:以教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教師是知識寶庫,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成為被動的學習者。然而,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不能 滿足學生日益高漲的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水平的要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課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都在于教師忘卻了—個道理,即:上課,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這種活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教學的本質是對話和交往,體現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教材之間。在2l世紀的大學英語課堂,老師應善于捕捉、傾聽、創新,運用互動教學法,深入展開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縱深發展、激發學生的獨創性 。
一、正確理解大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法及其特點
(一)大學英語互動式教學定義
英語互動式教學是一種以教材為線索,通過教師與學生互為教學活動主角,互相交流信息,來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譯英語能力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正是為了提高這種技能訓練的效果而設計的。互動式英語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相推動的教學方法或模式。這種方法若運用得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把學習負擔變成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智性體驗,從而有效提高效能。它的核心在于“互動”,互動的核心是“拉”,拉的先導力是教師,拉的主體是學生。榮辱與共、彼此依存、團隊交際、相互交流互動和定期總結是互動式教學法的最顯著特征。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合理使用互動式英語教學法,可采用分組管理模式,使教師不再面對多個個體,而是幾個小組。互動式教學法采用了大量的對話、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更強調學生間的彼此依賴性和責任感,進而是每個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狀態。為此,分組采取就近原則,可分為兩人組,四人組,或六人組(班級人數超過60人以上,六人組最佳)。這樣,互動式教學法既有利于教師管理,減輕教師負擔,又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減少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過濾,使學生自由發表見解,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教學活動收到最佳效果。教師只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富有吸引力的體驗,才能有效提升他們的五種能力。其運用可使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得以開發,把學習變成一種挑戰性的智力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由于此教學法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此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
(二)大學英語互動式教學特點
英語互動式教學是以社會語言學為基本,即語言是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終點,外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某種社會活動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只重視零碎的詞匯、語法規則的講授或句型的反復操練,而輕視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二、科學運用互動教學法,努力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
(一)聽說
聽力是一種認知活動,學生的聽力基礎參差不齊,老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做合成連接,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聽力過程前讓學生做互動性熱身練習。老師還可以提供一些聽力學習教學網站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興趣自由選擇聽力材料。在聽力過程后,安排聽力反饋活動來檢測聽力效果。聽和說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聽力是口語的前提和基礎,口語是聽力的檢測和落實體現。兩者教學應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在每堂聽力課安排一定時間的口語課時。
(二)讀寫
閱讀和寫作應該結合起來講授。這本身就是一種讀和寫的互動。老師對學生進行大量優化的閱讀訓練(輸入),學生經由大腦對閱讀內容、寫作風格、寫作技巧及角色進行評價后,開展嚴格、有針對性的寫作(輸出),最后進行自我評估或同學評估,提升寫作水平。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輸出,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輸出。輸出其實就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學生會絞盡腦汁,思考用詞和寫作思路,這樣可以最大化地加強輸入在腦海中的印象。
(三)翻譯
翻譯的講授可以和交流法結合起來,在師生的交流、溝通、文本的講解中運用互動。老師可以針對原文提問,點學生進行英譯漢或者漢譯英的實踐活動,此為師生互動。也可以針對翻澤框架結構,開展類似的翻譯操練,此為學生和文本的互動。學生和學生能互相批改翻譯作品,此為生生互動。
(四)互動教學的問卷調查
筆者針對所教的三個班的學生,做了互動教學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反映出學生對互動教學的熱情、激情、學習手段和趨向性的差異。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認可互動教學,他們認為互動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的責任,學生中多數來自農村,口語被忽視,普遍存在口語表達能力不均衡,不敢展示自己,缺乏參與意識。他們渴望老師多采用引導技巧,調動積極性、更多的注重課堂里師生的實際交流互動。
(五)互動教學中注意的事項
首先,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對話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提問的難易程度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層次差異。
其次,問題要清晰、明了。這是影響學生回應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含糊、籠統的、過于抽象的問題,學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難。教師提問要強調問題的少而精。
再次,提問的頻率要適當。一般來說,教師高頻率提問對敘述學習有積極的作用。但在對話教學中,高低頻率提問策略的使用,最終取決于對話的類型。如果師生對話,可以提問次數多一些;如果生生對話,教師的提問的次數可以考慮少一些,否則容易擾亂學生的思維,影響他們參與對話的積極性。概括起來,我們在提問時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先提出問題;給予思考時間(第一次可給10秒,然后慢慢訓練,再縮至3-5秒),很清晰且速度適中地把問題說一遍,不再重復。
伴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實施,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互動式英語教學方法已成為必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能有效的提高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邊秀英.關于信息時代教學互動的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5:8-10.
[2]佟靖:《“互動式討論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2).
[3]劉沙、許吟雪:《高校師范英語教學法課互動教學模式研究》,《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8(6).
[4]肖川,武反思性教學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
[5]姚先林,師范英語專業課堂教學提問藝術之我見?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
[7]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論中小十教學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
[8]漲懷建,黃建濱,提問與閱讀課教學,四川師范學院學報,2001(3):66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