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芝芳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創新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新常態。從而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學生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15
中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創新是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動力,社會若是沒有了創新,就會停滯不前,乃至倒退!作為教師要深入去研究最佳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如何能夠讓學生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地成長起來,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基本概念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遇到問題和看待事物時具備創新思維的能力。隨著科學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而認真思考語文中的問題,學會用多種角度看待問題。運用多媒體網絡中的大量知識信息,豐富課堂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語文是我國學科中的主體學科,任何科目的學習都是在學好語文的基礎上的。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包括: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培養創新人才。語文在學習上雖然是學習漢字文章,但是在一些文體問題的研究上,學生還是比較難理解的。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學習語文這一學科產生了抵觸心理,導致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失去了學習興趣,便認為語文只是一科不得不學的科目,而不是因為對學習語文產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起來便越來越覺得困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在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語文才會變得輕松,才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創造能力。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學生常常遇到問題不會進行深入研究,多數學生只會聽老師講解固定化的知識,學生機械化的記住知識,導致學生思想固化。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遇到問題便會退縮。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總是固有的一個想法,缺少創新思維的培養,導致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培養初中語文的創新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對于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理解能力,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學習初中語文是十分重要的。
三、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途徑
(一)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育本該有的人文自由的特點已然不在,每個語文教師對課文總是盡自己所能,按照教學規范,規規矩矩地從時代背景、文章結構、作品的中心思想等方面進行講解,面面俱到,而學生則是對老師講的內容照搬照抄,課后的訓練為了應試不得不機械地循環重復,久而久之,他們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主動性和自由性。學生的創新意識無法得到激發和釋放,被死死地困在應試的框架內。鑒于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要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想法,強調他們在探究知識過程中的自我體驗,突出其自我感悟,張揚學生的個性色彩,鼓勵他們對課文進行自己的思考和解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二)鼓勵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力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善于啟發學生對一些問題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質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
(三)多彩實踐活動,構建課堂創新舞臺
初中語文的創新教育包括了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語文實踐活動,傳統的教學僅限于知識的灌輸與傳授,認為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養成主要靠系統地講授語文知識,靠老師指導下的一步步的語文訓練,而忽視了語文實踐。其實,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語文素養的提升來自大量語文實踐經驗的積累。只有不斷在實踐中感悟,在實踐中積累,并逐漸把積累的東西運用于實踐,語文素養才能得到不斷提升。因此,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應大膽突破課堂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語文教學在這個自由的舞臺上綻放迷人的光彩。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學生勇于敢說$敢想,善于有極高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有發散思維,我們教學中就要積極地引導學生有廣泛的思維能力。從教學目標的確定,課題的導入,教學過程的設計,到提問討論的進行,以及課堂氣氛的調動,教學藝術的刻意追求,都必須從培養發散性思維的角度加以精心準備。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著眼于“學生主體”這樣一個中心,體現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問討論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著眼學生“表現自我”的個性心理;課堂氣氛和教學藝術的營造主要是給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創造一個適宜的空間,讓學生能真正將思維發散到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由境界。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搖籃,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改變應試教育觀念,樹立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正確理念,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把握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勇于實踐、大膽進行發散性思維,進而逐漸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當代新型人才。
四、結束語
總之,語文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這已成為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推進語文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馬列鋒,張檸.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12):69-70
[2]田敏.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