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和中學的基本學科,是培養各種能力的重要學科。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將抽象的各種能力教授給學生,這是語文教育領域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因此,本文從語文學科的特點,現代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以及現代學生的性格特點等方面分析各種課堂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并結合個人教學經驗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 現代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21
從老式教學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到新課改教學提倡的“學生學為主,老師教為輔”的新理念,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發生了重大改變,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傾向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需要思索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貫徹實施了這一教育理念,做到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要求。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授課與教學質量的好壞有直接關系。同時,只有弄清楚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才能得出好的課堂教學方法。
一、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
(一)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
語文,顧名思義,是一門以語言為基礎的學科。不管是在應試教育還是在素質教育中,語文學科都要求學生能聽會說,會寫會讀。在應試教育中,比如高考語文,都要求學生掌握準確書寫字詞,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能力;而在素質教育中,我們教師從小學就開始教授學生表情達意要準確、說話語境要合理,并且要求學生做文明人,說文明用語等。因此,從這兩個方面分析,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的特點。
(二)語文學科涉及范圍廣
若要用一句話來概括語文學科的應用范圍,我認為“語文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處不在”這句話最為準確。語文在生活中的應用不言而喻,可以說是貫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語文在學科范圍來看,主要涉及到文字學、詞匯學、邏輯學、文學和哲學等諸多領域,而每一個領域都與語文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高中語文課本中除了詩詞、小說、文言文等章節外,還有社交、演講、寫作等章節。
(三)其他特點
語文除了兩個特點外,還具有人文性、思想性、開放性、多樣性、實踐性、應用性、探究性和創造性的特點。
基于以上對語文學科的認識,語文教學在進行聽說讀寫等語文訓練的同時,還要注重滲透和體現這些特點。
二、課堂教學方法的現狀
(一)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一部分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中,通常采用的是按照教學大綱細分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引導學生按照教學大綱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墨守成規,要求學生反反復復地記憶概念、語法、詞句,容易使學生被動的學習,學習積極性減弱。
(二)教學手段單一
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語文的范圍定義在書本,忽視語文學科具有的廣泛性和時代性,造成學生學與用的分離,導致素質教育質量下降。
三、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一)避免“注入式”教學,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顧名思義,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具有的心理狀態,與學生對學習產生的興趣大小,對學科的喜愛程度有關。根據學習積極性的定義,學習積極性是否能被調動與學習效果的好壞有著必然聯系。學習積極性能被調動,就會對學習活動產生巨大推力。而中國傳統式的“注入式”教學,則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入式”教學即指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在課堂上教授給學生知識,但不讓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主觀的決定教學進度,以教師教為主,不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效果,極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我想學習”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性格特點,可以采用“創設法”激發學生好奇心。創設法即在課堂開頭就設置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學生想知而未知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可創造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比如在教授高中話劇《雷雨》一課時,若采用教師單方面分析課文的方法,學生無法體會到文中主人公的悲傷情感,若讓學生分飾話劇中的角色朗讀,充分融入到課文中,學生的專注度會提高,學習樂趣也會變濃。
(二)實踐與理論結合
眾所周知,在所有學科的教師講授課程的教學目標中都有三維目標。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實現“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個目標的過程和所要采用的方法。這個目標主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經歷學習的實踐過程,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探究、合作研究來實現學習目標。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實現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在課堂上最能施行的實踐方法是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閱讀本身即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在閱讀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交流閱讀感悟。通過課內外閱讀活動,學生不僅增加了知識容量,而且對課內知識有了更好的了解。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入情入境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使用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等搬入課堂,作為教具使學生更直觀的學習知識的一種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使教學內容變直觀,通過視、聽等多種方式觸發學生的思維,聯想和想象,提高學生感知,理解能力。比如在學習語文課本中具有沉重的歷史意義的課文時,如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這是可以利用電腦播放悲創的音樂,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可以獲得一種生動真實的感覺。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它作為應試教育必考科目,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據最新的新課改要求,我們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究學生學習效果能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法。而課堂教學作為學習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門極其深厚的學問,吸引著廣大教育人士探索、創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不斷創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鉆研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