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凱杰+王明建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實地調查等研究方法,以社會失范理論為視角,運用理論分析與量化研究范式,從經濟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探討健身氣功發展所面臨的失范困境,分析了健身氣功人才隊伍建設、競賽體質、國內外推廣傳播現狀,認為:要實現健身氣功從失范到規范化的發展,需繼續深入挖掘健身氣功文化內涵,在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科學普及健身氣功,圍繞發展問題創新發展意識,在吐故納新中走向規范化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失范 健身氣功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5—0107—03
上世紀80年代,群眾性健身氣功鍛煉活動在社會上空前活躍,與此同時,一些不良現象也在滋生蔓延。為加強管理工作,保證其有序發展,中共中央宣傳部聯合七部委,于1996年8月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社會氣功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明確了社會氣功、健身氣功和氣功醫療的概念。200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健身氣功管理辦法》,拉開了健身氣功這一民族體育項目規范化發展的大幕,自此,關于其發展方向的正確引導,以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均已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鑒于社會事實的外在性、強制性、穿梭性三大要素,我們姑且將健身氣功的存在歸類為一項社會事實,那么它作為一項社會事實的存在與發展必將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而社會事實本身包括正常現象和反常現象兩類,他們是分析社會事實的兩大范疇。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正常、反常現象,值得我們進行的深刻反思。運用社會學的視角分析健身氣功的發展問題,研究這項社會事實的發展動向與對策,將其失范的狀態引導至規范狀態,將有利于其自身的長遠發展和社會控制力的提升。
1 氣功失范究因
失范(anomie或anomy,即社會的反常狀態)一詞源于希臘文,在16世紀的神學中指不守法,尤其是褻瀆神。之后由懷特海 ( A. Whitehead) 把它引入到學術領域和政治領域當中,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Emile Durkheim)又把它引至社會學領域[1]。在涂爾干的失范理論基礎之上,美國社會學家默頓(Robert K·Merton)將失范與社會結構聯合起來,把失范定義為:“人們對現存的社會規范缺乏廣泛的認同,從而使社會規范喪失了控制人們行為的權威和效力,即規范的缺席。”[2]他所提出的失范理論是基于社會狀態與社會目標之間的失衡原則,也就是說,當某項社會事實中的參與者主動在非強制化手段下追求一項目標,抑或是在強制性手段下被動追尋目標,甚至是他們對文化目標和制度化手段都不重視時,目標和手段之間處于不平衡狀態,這種不平衡狀態就是失范。健身氣功作為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的構成部分,它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社會現象,是決定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樞紐。因此,健身氣功作為存在于社會中的一項文化事項、體育事項,擔負著社會文化的組成與文化功能的發揮,健身功能的運用與體育文化的引導。任何社會失范現象都無法歸結于某一個單一的原因,因此,我們需要對健身氣功發展過程中失范現象進行多維度的分析。
1.1 文化因素
中國傳統運動養身方法從發生階段——原始巫舞、發展階段——導引行氣、轉折階段——內丹到分化階段——健身氣功。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之后,氣功給當代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可以防病治病,也正是因為這種心理認同,健身氣功的作用被夸大,致使原本質樸的健身氣功功法蒙上了神秘色彩[3]。這些神秘色彩被逐漸地絕對化、片面化,使得健身氣功愈來愈受到世界范圍內的現代文化潮流的沖擊和挑戰。費孝通先生所著《鄉土中國》一書認為:西方社會是以團體為單位,其社會結構的格局是“團體格局”,而中國社會人們大多是以“己”為中心的自我主義,所謂修身齊家治國,最后還有一個概念模糊不清的“天下”,是一個“差序格局”[4]。在全球一體化的歷史背景下,這一社會格局的不同,必然會引發中西方價值觀的強烈撞擊。在我國轉軌時期的經濟環境下,西方價值觀被一些人所接受,甚至在民族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被極端化。這種價值觀迅速膨脹,正在充填著傳統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失落后留下的空白區域[5]。
1.2 制度因素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眾性鍛煉活動得以廣泛開展。健身氣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家功法百花齊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馬禮堂的六字訣,楊梅君的大雁功,郭林新氣功等[6]。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中國傳統道德思想的價值體系和評價標準也由一極走向多極,造成了舊范式的瓦解和新范式的重建不同步的現象。
1.3 經濟因素
我國改革開放之前,在長達數十年的計劃經濟運行體制基礎上,形成了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計劃經濟價值觀念。而后,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重新回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加之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使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倫理道德觀念受到極大的挑戰和沖擊,使得原有的道德規范和倫理價值發生了嬗變,另一方面又使得市場經濟培養出來的觀念與行為缺乏社會控制的權威力量,從而引發出一系列社會發展中嚴重的價值悖論,造成人們評價標準的混亂[7]。社會的重建與利益的博弈、物質充足與精神空虛,經濟繁華與貧富懸殊,種種社會矛盾使每個階層的人都倍感焦慮。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商業利益的雙重驅動之下,中國各類所謂的大師層出不窮,無不利用自己的名氣賺取高額的財富。而這樣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健身氣功的健康性、文化性、參與性以及正面的社會形象。
2 健身氣功發展現狀分析
2.1 人才隊伍建設
自2003年推廣健身氣功以來,結合社會需求狀況,在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健身氣功中心引導下,為保障健身氣功的推廣與發展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基礎力量培養。其大致包含:健身氣功塔尖人才——“精英計劃”、健身氣功骨干層——管理人員、健身氣功競賽的“執法者”——裁判員、健身氣功實踐層——社會指導員、健身氣功基礎層——習練人員。任何項目的發展都離不開尖端人才的支持,在健身氣功項目快速發展之際,健身氣功綜合性高端人才的匱乏顯得尤為突出,針對這一問題,“健身氣功精英計劃”高級研修班從全國范圍內遴選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其,使其成為推動健身氣功事業國內外發展的生力軍。各省市也對骨干人才培訓工作納入了工作范疇,覆蓋范圍和培訓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截至2016,全國已有20個省區市健全了四級指導員隊伍,11個省區市建立了裁判員隊伍梯次[8]。隊伍規模逐年擴大,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年齡和性別結構也逐步改善,為健身氣功管理和推廣普及提供了人才保障。
2.2 競賽體制現狀
健身氣功作為國家大力扶持的群眾體育項目,隨著健身氣功的逐漸推廣與發展, 各類交流、展示等活動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全面啟動。逐步健全了“競賽展示并重,五類賽事互補”的交流競賽體系,形成了貫穿全年、覆蓋全國的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活動、全國站點聯賽、高校比賽、區域性和國際性比賽,并納入了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的群眾比賽項目。這些不同層級、不同類型、不同規模、覆蓋不同人群的展示、交流活動,成為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一道靚麗風景。但是“體育競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這一宗旨本無爭議。卻忽略了競賽的根本目的:競爭,所以賽事名稱中的交流與比賽成分比重仍讓參與者存在究竟孰輕孰重的疑惑。其次,競賽項目的設置在早期并未根據參與人群的階層進行性質上的區分,導致早期出現比賽不公平的現象。最后,健身氣功競賽規則在現階段尚未成熟,處于不斷修改與更新階段,這也導致規則的更改使參賽者對賽制的更新不甚明了,以致對比賽結果的懷疑態度,進而影響到參賽者對健身氣功的熱愛度與參與度。
2.3 國內推廣傳播現狀
健身氣功現階段在國內的主要傳播陣地主要為:高等院校傳播、基層站點傳播。其中高校不僅是健身氣功推廣與普及的主要陣地,同時還是健身氣功重要的科研基地。高校的教學資源和環境都為健身氣功教學提供了保障,而且受傳者大學生受教育程度較高,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有能力選擇性地加以接收,進而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健身氣功事業發展的生力軍[9]。但是目前高校也存在健身氣功開展普及率不高,課程開展范圍窄,師資儲備不足,并且沒有全國通用教材,教師開展科研與競賽等活動不足,信息渠道也不暢通等亟待解決的現狀。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同時也影響著群眾體育的發展。群眾體育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政支出、國民收入、人均GDP 等指標也是衡量其群眾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指標[10]。健身氣功目前以福利型事業模式推廣,基層站點是健身氣功管理的基層單位,是健身氣功傳播和發展的基石。基層站點指導員有嚴格的師資認證,且為義務教學,沒有明確的淘汰機制。各地站點分布不均、骨干指導員配備與習練人員不成正比,輻射人群多為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收入較低的離退休人群。
2.4 國際化發展現狀
2004 年中國健身氣功協會成立之后,先后組織代表團赴希臘、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日本和韓國進行訪問,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宣傳了健身氣功的科學文化內涵,展示了健身氣功的獨特韻律,并與當地健身氣功組織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11]。2012年9月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在浙江杭州成立,以團結和發揮健身氣功會員協會力量,推動和發展會員協會之間交流合作,促進和提高世界人民身心健康水平為協會宗旨,共同為健身氣功的國際化發展貢獻力量。截止2016年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會員單位達到了87個,分布于五大洲的43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12月8日,首家國際健身氣功學院——國際健身氣功·七修學院在河北廊坊掛牌成立,這也標志著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實現人才培養的長期化、持續化、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發展邁出了具有探索性的一步。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國家對健身氣功和氣功醫療的概念進行了全新的界定,2000年9月,在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健身氣功管理暫行辦法》中把健身氣功界定為: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12],自此,健身氣功進入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軌道,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第62個體育項目,新千年也就此成為了健身氣功事業健康發展的元年。隨后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在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務院防范辦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和全體健身氣功工作的多年的不懈努力下,探索和構建了特色科學管理體系。在增加習練人口、擴大陣地、以正反邪、爭取民心發面夯實了基礎,樹立了正面的社會形象,削弱了“法輪功”的社會基礎。同時在組織體系、推廣普及、比賽活動、科學研究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健康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2 建議
(1)深化健身氣功健身機理機制的探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科學化發展水平,規范管理完善健身氣功規章制度體系。(2)繼續抓好健身氣功功法建設,擴大受眾人群,進一步滿足群眾多元化的練功需求。(3)推進健身氣功管理方式改革,提高健身氣功的規范化、社會化和產業化發展水平,使健身氣功全面深入地在當下社會,努力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 靜.從失范到規范——對未成年人犯罪報道的反思[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08):159-160.
[2] 朱 力. 失范范疇的理論演化[J]. 南京大學學報,2007(04):131-144.
[3]王敬浩.中國傳統運動養生方法的歷史演變[J]. 體育文化導刊,2008(03):98-100.
[4]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鄉土重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8):26-32.
[5]張 軍.社會轉型時期價值觀念的失范與引導[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02):65-69.
[6]邱丕相,蔡仲林,虞定海,主編.傳統體育養生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
[7]張玉超,栗 麗,王朝軍. 我國體育道德失范成因及預防對策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07(06):52-54.
[8]常建平.2017年全國健身氣功管理工作會議的工作報告.北京:國家體局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2017(3):5-6.
[9]張云崖,王 林,虞定海. 健身氣功推廣普及現狀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06):29-32.
[10]易劍東. 大型賽事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論綱[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06):1-7.
[11]王 林. 健身氣功推廣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09.
[12]許鳳英. 善治視角下中國健身氣功社團的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5.
From Anomie to Specif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Qigong Problems
Ying Kaijie Wang Mingjian(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anomie of the health qigong develpment facing in the perspect of social anomie theory using theorit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from the economic, instituation, cultral factors wit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ogical analysis, field surve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health qigong team,competition physique,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opularity of health qigong,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o realize the health qigo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nher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it is needed to for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fication by getting rid of the stale and taking in the fresh around the conscious of innovation on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Keywords:anomie health qigong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