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穎婷
摘 要:文章擬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重新審視,力圖找出轉型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并為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過程中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改革思路和參考建議。
關鍵詞:轉型 社會體育 課程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4—0129—02
1 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目標與實際應用脫節
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目標是教授學生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使其在社會體育領域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長期以來,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一直以技術教學、技能培養為主,而現階段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社會體育專業也都借鑒了老牌本科院校的運動教育和技能教育,雖然也有開設基本理論的課程,但是理論知識比較淺顯,而且相比理論教學更注重的是技能,社會實踐性教學也有一定局限性,同時也缺乏針對性,從而容易出現教學目標與實際應用的脫節。
1.2 教學內容落后,沒有跟進時代發展
近年來,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一大批新興產業,體育產業就是其中之一。大眾健身以及群體性體育活動的盛行急需一批從事社會體育指導、體育教學、組織管理和科研等工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物質與理論前提。但是,現階段很大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還十分陳舊,有些院校的課程及教學大綱還維持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課程只是停留在日常健身體育項目教學和傳統理論知識的講授,沒有凸顯現代性,對目前所流行的新興體育項目缺少關注,理論教學也不具專業針對性,進而忽視了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
1.3 教學側重于課堂內的講和練,忽視了與社會實踐的接軌
社會體育專業所培養的學生不僅需要先進的體育教學及管理方面的知識,更需要從事體育健身指導和健身管理工作方面的社會實踐能力。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的地方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實踐基地建設并不完善,且缺乏專業針對性,都存在社會體育實踐課程開設欠缺的問題,教學側重于課堂內的講和練,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學習不能很好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提升,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1.4 轉型背景下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
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發展的重點是高校教師隊伍的轉型,高校教師的轉型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但就目前來看,很大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師的轉型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轉型目標與方向不明確、培養自我轉型的意識不強、實踐教學能力得不到提升等等。 師資隊伍的轉型發展面臨困惑,那么,課程教學的改革也成為空談,因此,對轉型的高校教師隊伍的轉型培養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1.5 教學考評形式單一
教學考評作為高校檢驗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手段,是十分現實和必要的。現階段,對地方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考評主要分為理論考評和技能考評。理論考評是對學生理論課程的考評,是對學生掌握體育專業基礎知識的情況進行考察;技能考評是考察學生對各個運動項目的技術掌握程度和運動水準等。這種考評的形式都過于單一,學生接受考評的方式也很被動,只能考察到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不能考察到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水平。特別是對轉型期的地方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考評,更應該注重理論、技能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以更好地促進教學為社會群眾的健康和終身體育服務。
2 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 合理定位教學目標
不同專業特征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一定差異,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教學目標需要根據當地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定位。就社會體育專業來說,首先,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專業的基礎,那么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定位應放在首位。其次,在轉型發展背景下還應該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的培養,在具體目標的制定過程中,要注重教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提供教學保障。
2.2 以應用驅動為導向,科學調整教學內容
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在課程教學內容上應加強理論教學與專業對接,加快構建以應用驅動為導向的教學內容體系,在設置以往日常健身運動項目的同時增加一些新興的、流行的運動項目,如:戶外拓展運動項目或特色運動項目。在發展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建設的同時,務必要結合專業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展開科學調整。如此一來,一方面可擴寬學生對本專業發展動態的認識,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對社會體育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
2.3 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由于社會體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面向的群體眾多,因此,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跟技能的同時,還需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學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對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所提出的加強“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培養的號召,建立與教學相配套的實踐基地,如:與當地的體育局、周邊學校、社區或各類健身俱樂部建立聯系,為學生打造出“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積極為學生搭建平臺,為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提供平臺保障。
2.4 轉變師資培養觀念
在學校轉型發展背景下,首先,高校教師應明確轉型目標,注重自我轉型意識培養,提高自身素質;其次,學校應重視教師的培養,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在校內外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觀摩比賽等方式,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以適應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
2.5 考核、評價側重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學校轉型發展背景下,要想培養出符合應用型的實踐人才,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考核進行優化調整。除了以往理論考評和技能考評之外,應增加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察。在考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積極性,變被動的接受考核為主動完成考核,把實踐考核納入綜合考評中,重點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如在課堂上分組進行社會體育職業的角色扮演,要求學生相互間配合。
參考文獻:
[1] 胡春雷.從體育轉型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4):109-114.
[2] 宗 波,趙大田.轉型發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6(17).
[3]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N].人民日報,1999-06-17(1-5).
[4] 季 瀏,胡增犖.體育教學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2.
On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Tang Yingting(P.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course teaching goal, teaching content and so on, to carry on the review, trying to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and provides a certain amount of reform ideas and advice for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Transformation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Curriculum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