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穎儀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宮腔鏡聯合生化湯治療宮腔粘連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宮腔粘連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宮腔鏡行粘連分解術+上環治療,術后,觀察組口服生化湯加減方劑;對照組口服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療。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宮腔粘連程度(IUA)評分、中醫證候積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的提高(93.33%VS 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的IUA評分以及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聯合生化湯治療宮腔粘連可以取得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的減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生化湯;宮腔粘連;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3-0047-02
官腔粘連(IUA)指的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子宮內膜基底層脫落以及損傷,從而使得子宮壁相互粘連,患者可以表現為腹痛、月經異常以及不孕等臨床癥狀。本院在官腔鏡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生化湯治療了60例官腔粘連患者,臨床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參照《中華婦產科學》、《婦產科學》診斷標準,并排除有或曾有血栓、栓塞前驅癥狀、嚴重糖尿病及高血壓、血脂異常、生殖器官或乳腺惡性腫瘤、肝臟腫瘤、肝功能異常者或合并有內異癥、子宮內膜息肉的患者。選擇2014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人流術后官腔粘連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 47歲,平均年齡(32.8±6.4)歲;輕度粘連14例,中度粘連12例,重度粘連4例;對照組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2.5±7.2)歲;輕度粘連14例,中度粘連11例,重度粘連5例。2組患者的年齡、疾病程度以及病史等一般情況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的官腔鏡下粘連分解術進行治療,患者常規靜脈麻醉后,采用宮腔鏡鏡體行鈍性分離和微型手術剪分離膜性粘連以及纖維肌性粘連,在超聲監測下,分解宮底、宮角部的粘連以及官腔形態不規則的重度粘連。手術完成后,官腔內放置1枚宮型環,以避免術后官腔粘連的發生,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在上述基礎上,對照組術后及月經第5 d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拜耳醫藥公司,批號037A2)2 mg,每日1次,共21 d;最后5 d加服黃體酮膠囊(浙江愛生藥業,批號120411)100 mg,每日2次。觀察組術后及月經第5 d口服生化湯加減治療,生化湯成分:當歸10 g,桃仁10 g,川芎10 g,益母草20 g,炮姜10 g。隨證加減:脾虛有腹瀉便溏者加白術15 g,黨參15 g;腎虛有腰酸者加桑寄生15 g,續斷15 g。血虛有頭暈乏力者加雞血藤15 g,黃芪15 g。所有患者均以3周為1個療程,并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以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患者的月經完全恢復正常,其他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5%為痊愈;患者的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經量較治療前明顯的增多,經期在7d以內,其他的臨床癥狀消失或是明顯的減輕,積分減少i>70%為顯效;患者的月經情況有所改善,臨床癥狀略有減輕,癥狀積分減少≥30%為有效;患者的月經以及臨床癥狀均無改善,癥狀積分減少不足30%為無效。②治療前后官腔粘連程度(IUA)評分和中醫證候積分。參照美國生殖協會提出的評分系統擬定:月經量無改變,評0分;粘連累及宮腔范圍<1/3時,粘連組織菲薄,各評1分;累及范圍達1/3-2/3時,粘連部分菲薄部分致密,月經量減少,各評2分;累及范圍>2/3時,當患者出現閉經,粘連組織致密時,各評4分。總分1-4分為輕度宮腔粘連,或宮腔粘連I級,5-8分為中度官腔粘連,或官腔粘連Ⅱ級,8~12分為重度宮腔粘連,即宮腔粘連Ⅲ級。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的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兩組間的比較分別采用x2檢驗、t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22組IUA評分以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
2.32組安全性觀察 2組患者用藥期間均無藥物過敏反應出現;治療后的肝功能腎功能及凝血常規均無明顯變化;2組治療過程中均未見不良事件。
3討論
宮腔粘連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也是目前導致繼發性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隨著近年來婚前性行為的增多、晚婚晚育的趨勢,導致官腔操作的次數明顯的增多,也增加了官腔粘連的發生率,導致不孕癥也逐漸增多,嚴重影響者著女性的健康。中醫認為,該病屬于“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等的范疇,主要是由于宮內手術導致經脈受到損傷、營血外溢瘀滯,或是胚胎組織殘留以及生殖道感染,使得沖任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經少、經閉、臟腑經絡氣血失調、腎肝脾虛弱等。病機主要在于脾腎虧虛、血虛血瘀,因此,使用活血化瘀藥物為主的方藥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恢復官腔的正常形態和大小和形態,促進子宮內膜的修復、防止粘連的復發,從而使得患者的月經和生殖功能得到恢復。官腔鏡下粘連分解術由于可以對子宮內膜和肌層造成二次損傷,因此,術后粘連的復發率較高。本次采用中藥生化湯加減聯合宮腔鏡治療官腔粘連患者。生化湯臨床應用廣泛,有關其應用及藥理毒理研究成熟。研究表明:生化湯降低胎盤殘留率和產后清官率,減少宮內創傷也對預防宮腔粘連起到一定預防作用,有預防及治療雙重功效。生化湯始見于《傅青主女科·產后篇》,是傅氏治療產后諸癥的主方。由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組成,功效是活血化瘀,溫經止痛,其功用是專治因產后血虛陰虧血瘀留滯等,攻補兼施,祛瘀而不傷正,是治療產后各種疾病的良方妙藥。宮腔粘連多由人流手術創傷,人流后屬產后病,產后婦女疾病具有多虛多瘀的特點,宜以生化湯祛瘀生新。方中當歸補血活血、去瘀生新;川芎活血行氣、散寒;桃仁祛瘀活血;炮姜溫經止痛、通利血脈;炙甘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并調和諸藥;更用黃酒助藥力以直達病所。諸藥協同,共奏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之功。方中當歸兼有一定補益作用,寓生新于補血之內,生新不致于留瘀,化瘀不致于損營,為生化湯立意之妙也。脾虛者加白術、黨參以補氣健脾,腎虛者加桑寄生、續斷以補肝腎。血虛者加雞血藤、黃芪以益氣補血。眾藥合用,起到活血化瘀、補肝益腎、益氣養血的功效。綜上所述,官腔鏡聯合生化湯治療官腔粘連可以取得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與傳統激素治療患者相比臨床癥狀明顯的減輕,且不受子宮肌瘤、乳腺疾病等激素治療受限人群的限制,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收稿日期:201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