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 葉玉剛
摘要 高校本科生導師制開展分類分層指導有利于加強對大學生的個性教育、開展因材施教、培育大學生的主體性,對高校素質教育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高等學校 本科生 導師制 分類 分層
在創新2.0和工業4.0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呼喚,如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更多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成為眾多高校教改研究的熱點。其中,本科生導師制作為一種個性化的育人模式在我國高校多有試行。在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對開展因材施教、強化教書育人、推進學分制改革、加強科教融合、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本科生導師制在高校的主要運行模式有全員導師制、全程導師制、宿舍導師制、新生成長導師制、科研導師制、校企雙導師制、德育導師制、優秀生導師制等等。雖然各高校都因時、因地擇其適宜的導師制工作模式認真開展了探索實踐,但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其工作實效卻不如人意,遠未達到制度設計的預期目標,多數“導師”形同虛設,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義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導師職責和定位比較混亂、指導內容體系模糊、指導過程未能體現個性差異和因材施教、導學雙方未能發揮最大效能而共鳴共進、導師考核激勵機制尚待健全等等。在國家“全面提高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的有力號召下,本科生導師制作為高校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不言而喻。而如何深入落實導師制工作,提高其工作實效,真正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這是每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課題。中北大學理學院從2010年開始試行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們發現在導師制工作中開展分類分層指導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1分類分層指導是導師制工作開展個性教育的前提
導師制是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的一種教育管理手段,是對學生開展個性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開展個性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即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勢、特長等個性特征差別。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會事半功倍。導師制工作中的分類分層指導方式正是基于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建立的,其以學科專業為基本單元,在同專業內部把學生分為多個大類(如:科研學術類、活動競賽類、社交管理類、創業實踐類、就業培訓類、考研深造類等),每個大類又分三個層次(即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每個學生在大一入學可選1-2個大類進行嘗試體驗,在大二開始要確立一個大類開展為期三年的專題學習培訓,以加強對其特色性個性教育的強化。在三個層次的學習班里,初級班可以有大四學生,高級班可以有大二學生;初級班可以有資深教授,高級班可以有年輕博士;師生依個人特長優勢開展導學,強化師生互動中的共鳴,以提升對師生個人“最近可發展區”的超越。通過導師制的分類分層工作模式,以形成愛好生一特長生—普通導師一資深導師四級聯動的導學體系,打破了“學生不能當導師、導師永遠是導師”的觀念限制,讓特長生成為愛好生和普通導師的導師,讓普通導師和部分資深導師體會到快速的進步和成長。在初級班,特長生與愛好生可以一對多導學;在高級班,特長生與資深導師可以一對多研討;這樣,可以讓強者更強,讓優秀者更易脫穎而出。這種自由靈活的導師制分類分層指導模式可以最優效能的配置導師資源,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個性在自由、活躍的導學氛圍中展示的一覽無余,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教育。
2分類分層指導是導師制工作開展因材施教的基礎
因材施教最早源于孔子,正所謂“孔子育人,各因其材”,其要求教師要知人善教。而導師制工作中的分類分層指導模式正好符合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分類是指依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等特征將學生分為相同專業內的科研學術、活動競賽、社交管理、創業實踐等大類,然后依照學生能力層次將學生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優化配置導師資源,深入開展導師制工作的分類分層指導。分類分層指導的導師制工作體現了對學生開展對癥下藥式的差異性教學,這樣既發揮了導師資源的最佳效能,又創造了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團隊氛圍。在此基礎上,導師可以依據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團隊及個人特點,因時因地制定適宜的學習方案、活動內容、拓展計劃等等,以合理科學地激發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3分類分層指導是導師制工作培育學生主體性的必然要求
主體性屬于人的本質屬性,是人對現實存在所表現出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是人全面發展的最高目標。高校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育和發展大學生的主體性,而導師制工作開展分類分層指導是培育大學生主體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分類分層指導的導師制工作把對學生的科學判斷和準確定位作為導學工作開展的出發點和重要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發自內心的喜歡才能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向上動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與日俱增。在此基礎上,給學生配備金字塔式的優質導師資源,鼓勵師生群體強強聯合,讓學生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全方位、多層面創設條件激勵精英人才脫穎而出。分類分層導學過程中,導師要引導學生在同類異層之間發揮傳、幫、帶作用,強化和諧精神和競爭意識;在同類同層之間要注重團隊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強化個人創新和團隊協同;努力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全面促進學生主體性的養成與提升。
總之,分類分層指導的導師制工作模式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和教學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深入開展因材施教,符合素質教育階段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具備深入研究和實踐應用的潛力。
★基金項目:2016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J201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