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紅 衛敏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中,歷來重視食品專業的教學,尤其是在當今食品安全新形勢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和改革是目前高校教師工作的重點。本文以“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為倒,針對食品安全新形勢背景下的各種現狀,對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同時提出一定的課程改革策略,以為高校食品專業的教學提供理論性的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 食品安全 食品營養學 策略 研究
0前言
“食品營養學”不僅是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的重要課程,同時也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開展教學的核心課程。在我國公共營養師的培訓中,“食品營養學”也是必修課程,該課程注重實踐為主,理論輔之,以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為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掌握食品專業的基本知識,同時具備相應的食品研發工程師所必備的職業素養。“食品營養學”教學改革應該和相應的教學體系對照,同時按照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順應當前新形勢的食品專業教學實踐規律,對課程體系進行一定的調整。
1食品安全的新形勢背景
近年來,國內外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導致的事故不斷發生,不僅威脅著生命安全,同時也不利于食品行業的發展。所以,相關的職能部門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食品法規,并出臺一定的規范政策,以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持續監管,保證百姓的身體健康。同時在另一方面,高校在開展相關課程的教學時,應該基于食品安全的新形勢背景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并不斷進行課程改革,比如以“食品營養學”課程為例,高校食品專業的教師就應該以學生的職業培養為教學重點,首先明確安全生產的意識和狀態,同時具備相應的食品研發工程師所必備的職業素養。
2“食品營養學”教學中的問題
2.1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過于單一
首先因為在大學階段,剛經歷過高考的學生們慣于接受填鴨式教學,所以并不能夠很好地適應互動式課堂教學,而教師因為各種環境因素的限制,對課堂的形式和內容也未加以創新。另一方面,一些年長的教師對教學內容設置也較為保守。這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當前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過于單一,也沒有相應的創新活動。
2.2學生的整體參與度不高
在“食品營養學”教學中,學生和教師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就是學生的整體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學生們很少去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常就是等待教師布置任務,而自己卻很少主動學習知識,不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同時因為食品專業課程的實踐性相當高,實踐課程需要占據大多數課時,但是由于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場地設備的限制,大部分教學也只能轉為理論教學。
2.3整個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合理
“食品營養學”教學中實踐環節較少,整個教學環節安排得并不科學合理,主要也是由于高校食品專業的學生人數過多,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場地和設備卻十分有限。近年來,高校各個專業的擴招已經導致了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但是對應的經費和實驗設備卻還是保持以前的水平,所以供求方面的不平衡導致本應該以實踐為主的“食品營養學”大多都轉為理論教學,這也是值得整個高校教學者深刻反思的問題。
2.4教學工作受到制約
在高校“食品營養學”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只是注重學生的成績,所以很多時候安排的都是應試的理論課程,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因素,相應的教學工作受到制約,學校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有很多方面都不能展開教育。再加上很少有學校能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同樣學校的制度也使得教師們的工作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教師們也只能按照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所以教師們對課堂的形式和教學內容就不能進行創新,整個教學工作成效并不盡如人意。
3“食品營養學”教學的改革策略
3.1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改革
面對現在的課程考試形式單一而導致學生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狀態,教師們應盡力改變期末考試形式。傳統期末考試內容大多數照搬課本,沒有什么創新性,降低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有必要進行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比如以考核方式多樣化為原則,把教學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采用筆試、面試、實操等多元化的考試形式,把學生的平時成績也作為主要考核指標之一,激勵他們積極地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同時加大日常技能培訓力度,將其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3.2授課方式改革
針對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整體參與度不高、整個教學環節安排得不科學合理等問題,高校教師們應該進行相應的授課方式改革,并予以相應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同時隨著當今教育的不斷改革和高科技手段的不斷應用,多元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應用廣泛的教育模式。高校食品專業的教師就可以通過模擬實際操作的課堂活動,為學生現身說法講授“食品營養學”方面的知識,設定多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轉變角色,身臨其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直觀和生動,同時還可以設置出多種人物與場合,真正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從而實現高效課堂。其實,對于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不僅需要一些教學工具和相應模式加以扶持,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學生自己,學生是否真正從這些培訓中提升綜合能力,都是要看學生自身如何努力。所以,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多參與實踐操作活動,只有多經歷實戰訓練,理論學習才起到應有的作用。
3.3應用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食品營養學”教學過程中,當教師講到關于營養素方面的知識時,學生總是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而不能對這些營養素的各種性質加以形象理解與記憶,所以教師可以多多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碳水化合物”這個章節,教師們可以以最常見的葡萄糖為例,告訴他們運動員們平常補充能量都是以補充葡萄糖為主,甚至去注射葡萄糖溶液;“維生素”這個章節,教師可以舉出幾個缺乏維生素的常見癥狀,如缺乏維生素A而導致的夜盲癥,角膜干燥癥、缺乏維生素B2導致的口腔潰瘍和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壞血病等。這些都能讓學生以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食品專業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去搜集和整理食品的標簽,進行食品添加劑和相關營養素的學習,幫助他們逐漸地把“食品營養學”這門課程和生化加以有機聯系,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成效,促進其長遠發展。
4結語
總體來講,本文基于整個食品安全的新形勢背景下,對“食品營養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比如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學生的整體參與度不高、整個教學環節安排得并不科學合理、教學工作受到制約等基礎性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給予相應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和授課方式改革,同時鼓勵高校食品專業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經常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素養,以此為高校食品專業的教學提供理論性的參考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