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雅
摘 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黨報為主體的傳統媒體,作為黨的重要思想輿論陣地,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快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切實增強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在互聯網上特別是新興媒體領域牢牢掌握話語權,發揮好中流砥柱、定海神針的作用輿論引導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 新聞媒體 網絡 整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1黨報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刻不容緩
現在,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獲取信息和娛樂的主要渠道,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上網的主要載體,“智能終端是人感官的延伸,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越來越成為共識。加快推進黨報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極端重要、迫在眉睫。
融合發展是增強黨報等傳統媒體輿論引導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要求。融合發展是落實黨管黨報原則、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的歷史使命。融合發展是黨報轉型升級、求生存謀發展的現實選擇。面對新興媒體的沖擊和挑戰,黨報等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擠壓,國內個別紙媒停刊預示著傳統媒體退出已成常態。必須主動進軍新興媒體領域,借鑒新興媒體的表述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融合新興媒體的技術優勢和傳播特點,鞏固傳統優勢,形成新的優勢,實現在全媒體背景下的發展壯大。
2以互聯網思維推進黨報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
黨報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此起彼落的關系,而是在一定條件下此長彼長、互榮共生的關系。大多數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對融合發展的理解還存在著一定誤區:有的把融合簡單地理解為“報道上網”和“網評見報”;有的以為建起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就是融合;有的認為融合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傳統媒體退出傳播領域。出現這些誤區的癥結在于只有互聯網意識,沒有互聯網思維。所謂互聯網思維,核心就是用戶至上、簡約極致、開放共享、迭代創新、跨界協作,通過流量的積累尋找盈利模式。要實現真正的、科學的融合,就是要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用互聯網的思維辦媒體、抓融合、促發展,搶占新的發展制高點。
樹立用戶至上思維,做強新聞主業,實現內容融合。用戶至上思維的實質是在內容為王基礎上的選擇與匹配。無論傳播形式如何變化,內容依然是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資源;無論自媒體如何開啟新的信息生成方式,黨報等傳統媒體因其權威和專業依然是新興媒體最重要的信息來源。打好權威牌,打好特色牌,打好分眾牌,摒棄“我說你聽、我寫你看”的模式,強化互動性、及時性,體現分眾化、個性化,為網民量身打造貼心的信息服務和新聞套餐,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樹立扁平管理思維,改革內部機構,實現采編流程融合。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管理方式一定是扁平化的。沒有管理方式和內部機構設置的改革,黨報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就是簡單物理堆砌的假融合,而不是產生化學反應的真融合。
樹立開放共享思維,充分利用和開發信息平臺,實現技術融合。黨報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過程,就是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提升傳播力的過程。在尚不具備獨立開發和構建新平臺實力的情況下,要善于利用現有技術平臺,倒逼黨報等傳統媒體改進創新,是目前技術融合的現實選擇。
樹立迭代創新思維,打造全媒體領軍人物,實現隊伍融合。以人為核心的微創新和快速迭代,是互聯網新聞產品開發的典型特征。要盡快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于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保障。
3推動黨報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索
黨報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和路徑,誰有勇氣、有謀略,誰就能贏得先機和主動。
黨報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是一個新課題,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落實黨管媒體原則,處理好黨報等傳統媒體稿件審簽流程和新興媒體“信息把關人”的關系;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處理好政府扶持監管等外生動力與媒體內生動力的關系;如何把握好方向、節奏,處理好加快推進與穩妥把握的關系;如何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競爭,處理好硬件支撐和軟實力傳播的關系,都是需要進一步認真探索的問題。
黨報等主流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始終與時代同進、與世界同步,必然通過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發揮獨特優勢,凸顯核心價值,創造全新品牌,主導社會輿論,在網上網下兩個陣地,在黨報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兩個輿論場,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