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玉萍,蘇 璐
(1.山東省萊蕪市鳳城初中,山東 萊蕪 271100, 2.山東省萊蕪鳳城高中,山東 萊蕪 271100)
?
高考物理實戰復習方法
路玉萍1,蘇 璐2
(1.山東省萊蕪市鳳城初中,山東 萊蕪 271100, 2.山東省萊蕪鳳城高中,山東 萊蕪 271100)
高考在即,學生心情緊張.在復習時,難免一頭扎進題海刷題,想以量取勝.以量取勝,會浪費很多精力,效果不好.最好是抓牢基礎知識,找出典型問題,能夠精練不同類型的題.再加上平和的心態,考前思維調整好,那么就能最終取得好成績.
例題;規范;歸納總結;心態
復習是把之前所學的內容做整合和提升的,所以無論什么類型的復習課,總是不如新授課用時多,老師講的也不仔細.高三的復習也是一樣,老師提點一下基礎知識,然后學生就做練習.同學們大都一頭扎進題海刷題,想以量取勝. 我覺得高三的同學們,想復習好物理,只是埋頭做題是不可取的.對于高三的整體復習策略,各學校都有符合各自學生學習情況的安排.我就不多說了,下面僅講幾點實戰方法.
輔導書上一般都有章節例題,多數同學把題意看完,直接看解析,認為自己懂了就算了;還有一些同學直接越過例題,去做練習題.這兩類態度都是不可取的.
例題,一般都是精選的典型題,解題步驟也很詳盡.我覺得,最有效的對待例題的辦法是:認真研讀題意,然后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解析過程,與例題上的解析作對比,找出自己的做法與例題上的解法之異同.這樣對比分析,才能找出差距,有效的提高題目的練習價值.一道題,自己做一遍,與直接看明白別人寫的答案相比,所用的時間差不多,重做例題還能練習自己答題的規范.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自己“重做”例題,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
有學生問了我一道題,題目如下:
如圖1,矩形閉合線框在勻強磁場上方,由不同高度靜止釋放,用t1、t2分別表示線框ab邊和cd邊剛進入磁場的時刻.線框下落過程形狀不變,ab邊始終保持與磁場水平邊界OO′平行,線框平面與磁場方向垂直.設OO′下方
磁場區域足夠大,不計空氣影響,則圖2中哪一個圖象不可能反映線框下落過程中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規律( ).
等我看完題,學生對我說:“您只講明白A為啥不對就行,那樣講得快,省時間”.唉!好心的孩子,我不怕耽誤時間,不說明BCD為什么可能,我也沒辦法說明A怎么不對呀!我說:“這題還就不能快了講呢,你得沉住氣,弄明白這一道題,再遇到類似的你肯定能會.”此題的分析過程是:設t1時刻線框速度為v,線框的總電阻為R,線框質量為m、加速度為a;
則ab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動勢E=BLv;
ab受的安培力,方向向上,大小
①若F安=mg,a=0,ab進入磁場后,立即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圖D可能;
②若F安 ③若F安>mg,a向上,線框減速運動,過程中F安變小,當減小到與重力等大,線框勻速運動,則B是可能的. A不可能的原因也就清楚了:線框減速運動,F安也會減小,加速度a不可能增大,A圖中t1~t2時間段內a是變大的,所以它不可能出現. 經歷上面真實的案例,我覺得在高考復習中一定要重視理解與總結,也是我今天最想表達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常聽說有成績中等水平的同學,找老師單獨輔導5×3小時,成績有明顯提升.為什么?就是老師找出了典型問題,講明白、透徹了,學生“知其所以然”了,以后就能夠做到舉一反三了.沒有機會單獨輔導,那么就一定要集中精力聽課,老師課堂上講的精華一定要吸收;“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所以自己做題一定要注意質,注意總結.一頭扎進題海,作無效率拼搏,是最不可取的. 不能一想到時間緊、任務重,就慌了手腳,無所適從.越是到了關鍵時刻,越要沉住氣,平靜的心態,有時是高考取勝的最關鍵的因素.我和同桌是1990年參加高考的,我們考前練兵,成績相差一般10分之內,高考志愿填的是同一所學校的不同系.可是高考前幾天,她父親離家找不到了.伯父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后來失智了,不認人,叫誰的名字都喊成我同桌的乳名. 本來家人不想讓她知道,可是又急于知道是不是父親到過學校,就去問她.她擔心父親,焦躁、失眠,所以不能集中精力備考和考試,落榜了,只能復讀去了. 對于調整心態之類有各種說法,個人有自己的高招.在家里,除非緊急情況,家務事都先放一放.在班里少關注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有利于復習備考的事情去做,不利于學習休息的不要做.考試之前,我辦法是“每到考試做熟題”.把曾經做過的題準備一份,考試之前做,一方面可以讓心情平靜,另一方面,可以讓進入物理學科的思維狀態.這一辦法,由很多學生試過,都很有效,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王添華.深思巧解典型題 提升學生物理能力[J].物理教師,2017(3):95-96. [2]龔濤聲.高考物理復習要“四化”[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4(10):53-55.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5-01 路玉萍,女,物理教育專業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物理教育. G632 B 1008-0333(2017)16-0067-02三、要心平氣和 專注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