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杰
摘 要:我國的古典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富于情感表達,同時體現了人文精神。古典舞延續了中國傳統舞蹈文化的精華,不僅傳承古典舞蹈文化血脈而且具有當代審美功能。古典舞最顯著的體現就是中國風格、中國靈魂以及中國氣派。在中國民族民間舞、現代舞以及芭蕾舞中,國內舞蹈類型呈現多元化發展,而古典舞在這個形勢下依然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古典舞 特色 資源 建設 思考
中國古典舞來源于中國古代,發展歷史十分悠久,且源遠流長。古典舞的形成融入了武術及戲曲中的一些經典動作造型,重視形神兼備,強調剛柔并濟,特別注重神韻和意境展現,在節奏上具有強的韻律感,讓人體會到唯美的視覺效果
一、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色
(一)神韻 在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中,神韻一直是核心部分,同時又是最高藝術追求的品格。神韻給予了藝術形式活潑的生機,屬于東方古典藝術特色中的亮點。不論是書法藝術,或是具有特色的中國畫,它們的神韻就好像靈魂一樣浮于筆端,潛在字里畫間。當然,中國古典舞也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之一,它的神韻也有完美的追求。古典舞既是中國古典舞的內蘊,又是其靈魂體現。神韻由物質和意識高度統一形成,屬于外在形式和內在意義的有機體,在古典舞表現神韻中,不但展示出外在的神態及神色,且表現出內在的神情及韻致。古典舞承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員。中國古典舞著重“形神兼備,內外統一以及身心交融”的神韻特性,并體現出含蓄內斂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態;還展現出曼妙輕盈或搖曳生姿的形態;同時表現出圓潤回旋或曲折婉轉的動作。以上這些都是古典舞最顯著的藝術特色。此外,中國古典舞的神韻重視“啟于心,發于腰,行于體,達于梢”,在每一個舞步中從手、眼、身、法中體現出其韻味。古典舞的神韻讓中國古典舞勝于“芭蕾框架十戲曲構件”的方法,體現出中國古典舞的“舞魂”。
(二)動作舞姿 目前,在中國傳統舞蹈中,古典舞作為重要的舞蹈類別,不僅包含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并且內含中國戲曲的動作神韻。所以說,基于傳統民間舞蹈,經過古典舞歷代舞者的精心提煉、再加工、再改編及創新、發展傳承,古典舞逐漸形成具有典范價值及古典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由于舞者的身段、動作以及神情融入了戲曲內容,它也叫作“戲曲舞蹈”,依然存留諸多戲曲藝術的原生態特色。例如《粉墨春秋》,說的是梨園戲班中三師兄弟的人生閱歷,屬于一部大型原創古典舞劇,以中國古典舞為核心表演形式,融入了大量中國戲曲元素。
二、古典舞資源包建設
(一)突出自我優勢,構建精品劇目賞析的文化通道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論是從哪個方面都應該有其獨有的特色,古典舞也是其中的一種。在普通的群眾眼中,古典舞的定位屬于高雅藝術,并不怎么“接地氣”,很多人都欣賞不了,甚至可以說只聞其名,卻不知其意。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特色資源的建設中,就要求特色資源的存在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群眾需求,也就是說滿足不同群體的審美需求,這樣我們才能達到發展特色資源的核心目的。因此對于資源的有機整合就顯得格外重要,既要有突出的重點又要有其不拘于其他的創新,這就成為了我們對其進行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基層的角度也就是普通的個人角度去考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接觸過古典舞,因此就要從沒有接觸這個因素去考慮古典舞特色資源包的建立,在這個資源包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各種劇目的視頻文件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字介紹。中國古典舞發展至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歷史年代對其進行時代的劃分,每一個階段又可以按照劇目的不同表現形式劃分為單、雙、三、群舞劇及專題晚會等板塊。具體舞蹈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寶蓮燈》《春江花月夜》;七八十年代的《絲路花雨》《黃河》;九十年代的《秦王點兵》《踏歌》《扇舞丹青》《風吟》以及21世紀以來的《愛蓮說》《孔乙己》等等。這些優秀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也是經過了專業學術性的考慮。優秀的作品可以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通過對其欣賞從而對中國古典舞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人性的真、善、美在這些劇目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藝術作用于人們的思想與靈魂,給人們帶來身體上和心靈上的愉悅與滿足,也可以通過這些劇目作品展現我們的民族精神與特色,把中國傳統藝術所特有的“氣韻”“意境”等都能夠表現出來,使觀賞的觀眾有一個身心的共鳴感。
除了準備一些優秀作品的視頻文件,還能結合作品賞析資源包建立圖片庫,這些視頻資料涵蓋了近六十年中國古典舞發展歷程,有近六十年的所有經典劇目的精彩瞬間,這些視頻資料也是古典舞發展歷程中經典場景的生動再現。而且進入圖片庫后,能感受到一部圖說結合的古典舞發展史,在這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那些被保存下來的珍貴圖片。另外在整個特色資源包中,不但要有圖片還要有對其進行比較詳細的注解,使其能成為專業的學科,有專業的學科介紹以及所設置的專業課程,還要有專業的師資隊伍等內容,觀眾在詳細的介紹下,能全面、深刻地認識與了解中國古典舞這一學科。
(二)突出趣味傳播,建立新時代的傳統文化審美意趣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發展,在這整個歷史的長河中逐步實現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創新,而這些文化的發展與延續必須基于中國傳統文化,而且國家的繁榮昌盛也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這樣文化的發展才能被體現出來。對于中國古典舞來說,它一直都是傳承與發展相結合的產物,且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在當代人的不斷繼承與發展中,使得人們得到藝術經典熏陶,形成了典雅的審美情趣與精神品格。比如有的舞蹈學院,將社會主義精神建設與傳統的優秀文化遺產相結合,為推動整個精神文明建設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同時把中國古典舞教學作為整個學院精神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新興的傳播媒介成為介入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平臺,尤其是大眾傳播手段對與整個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在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沖擊下,資源信息的傳播非常迅速,特色教育就是利用其特點進行建設,并且把它作為傳播的關鍵媒介,這才使得高校的特色教育資源網得以搭建。
(三)信息技術的融入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民群眾對于資源信息的傳播有了新的要求,不僅僅只是對傳播內容的需要,還對傳播媒介的種類、傳播的速度以及傳播的渠道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要求,鑒于此,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對古典舞作品賞析資源包點擊量的增加以及瀏覽量的增加辦法和渠道是古典舞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讓更多的人下載使用古典舞的資源包和傳播古典舞的優質成果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是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對古典舞進行資源包建設時,不能僅僅局限在把古典舞制作成一個簡單的信息羅列,而應該在發揮自我優勢的前提下,結合大眾的審美觀,將古典舞資源包所涉及的內容、板塊以及網頁進行趣味性的選擇,在建設中,還應以鑒賞者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為準則,讓古典舞的資源包呈現出生動多彩、變化萬千的效果,從而讓人們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引起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在整個學習領域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也是網絡教育推行的手段。其主要表現在重點突出,以劇目視頻為主。古典舞中不斷移動的舞姿可以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沖擊,在舞蹈進行的同時配上一定的文字解析,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受眾群體深入、全面地理解舞蹈所表達的內容,也就避免了許多鑒賞者在對舞蹈進行賞析時出現“看不懂”的現象。這樣不僅借由劇目的呈現集中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形成與發展,同時也充分彰顯了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藝術所呈現的教育意義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也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指導,或者板著面孔的道德訓誡,藝術的教育作用是用情感感化人,是藝術鑒賞者自愿選擇的結果,在藝術傳播的過程中,使鑒賞者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感染,使其心靈得以凈化,在得到審美愉悅的同時對中國古典舞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綜上所述,古典舞創作是藝術創作的一種,創作人員具有獨特的意蘊和氣質。古典舞舞姿和形態讓人的氣質彰顯得淋漓盡致,追求的是“極致的文人風骨”,其動作具有氣韻生動的特點,舞姿的動態伸張張弛有度,古典舞的藝術意象呈現出非常飽滿以及寧靜致遠的特征,不但具有詩情畫意,還能給大眾一定的感染力,讓人感受到中國古典舞的意境美和獨特的韻律美。
參考文獻:
[1] 雷瑩.淺談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色與發展方向[J].戲劇之家,2016(24).
[2] 李晶.古典舞《楚優》藝術特色分析[J].音樂時空,2014(14).
[3] 朱艷麗.特色鮮明的中國古典舞[J].戲劇之家,2015(9).
[4] 孫志遠.淺析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色與發展方向[J].大舞臺,2015(9).
[5] 劉思含.談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色——以古典舞《紅豆》為例[J].戲劇之家,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