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7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股民的行為方式不再那么像賭徒以前,上海退休司機姚惠良(音)經常買賣小盤股,且盡量通過快進快出的方法掙快錢——這是在中國股市中常見的“賭博式”炒股。但在近來屢戰屢敗后,他現在開始轉向購買大銀行等藍籌股。“大盤股不會暴漲暴跌,因此無法掙快錢,但它們很安全,”姚說。
姚的舉動與北京監管機構希望達到的目標相一致:擠掉中國的某些資產泡沫并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的可信度。在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看來,充斥科技初創企業的中國創業板市場即是此類泡沫之一。在政府承諾采取更有力措施以防范金融風險后,該市場在本周早些時候跌至2015年1月以來最低點。
中國近日公布的強勁增長數據,也使分析人士認為有關部門擁有擠掉泡沫的足夠回旋余地。大型投資者樂見中國股市出現資金從小盤股流向大盤股的趨勢,稱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正在成熟的跡象之一。富國資產管理公司資深投資經理安東尼·克雷格表示,隨著國內投資者更注重上市公司是否擁有穩固的利潤和更長期的增長前景,中國股市特征正在發生變化。
在前幾年,中國股民往往喜歡買賣小盤股,通過投機方式——猜測誰將成為更大玩家的收購對象,或哪家初創公司可能成為下一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等——賺快錢。“5年前投機行為很盛行。許多買賣行為都是針對鮮有或沒有利潤但迅速波動的投機型股票,”克雷格說。但他表示過去一年來該狀況已發生變化,更優質的公司在股市上表現更好。“所以我認為(中國)股市正在成熟,已成為賭博行為較少且合理投資更多的市場。”▲
(作者薩繆爾·沈、馬里烏斯·扎哈里亞,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7-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