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河南省經濟的發展。文章選取1995-2015年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相關統計數據,通過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城鎮化水平、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財政支農比重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結果顯示,城鄉二元結構、城鎮化水平是影響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最后在實證結果的基礎上提出縮小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城鄉收入差距;多元回歸分析;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3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愈見顯現。在1995-2015年期間,河南省城鄉居民相對收入差距在2003年達到峰值3.10,該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926.12元,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只有2235.68元。且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未能涵蓋其所享有的實物補貼,如失業保險、養老金保障、最低生活費救濟等。若考慮此類非貨幣隱性收入,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差距會更大[1]。過高的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分析研究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對于促進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都有一定的意義。
二、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演變趨勢及發展狀況
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在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發展態勢。本文以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比值高低表示城鄉收入差距的高低。從圖1可看出,1995-2015年期間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呈波動趨勢。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1999年,城鄉收入差距縮小階段。政府為了遏制經濟發展過熱勢頭,在1993年至1997年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由于政策發揮作用需要一段時間,時滯效應使得這一時期貸款利率提高,城鎮經濟有所放緩。另一方面,農產品收購價格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加速,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重要來源。兩方面作用使得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第二階段:2000年-2003年,城鄉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一時期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使得經濟實現了“軟著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于1998年3月開始出現負增長。通貨緊縮趨勢出現。另一方面是由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買方市場開始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經濟增長乏力。且爆發于1997的亞洲金融危機降低了我國的出口需求,減緩了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兩方面因素促使政府在1998年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時滯效應使得其效果在2000-2003年顯現。這一時期河南省工業化加速,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城鎮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支農力度相對較弱使得城鄉收入差距擴大。
第三階段:2004-2015年,城鄉收入差距呈下降之勢。政府為促進農村、農業和農民發展實施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全面取消農業稅、加大財政支農比重等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從2004年的3.02降到了2015年的2.36。
數據來源:歷年《河南省統計年鑒》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
被解釋變量為城鄉收入差距,本文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比值衡量城鄉收入差距。比值越大,城鄉收入差距越大。
影響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根據理論分析、經驗判斷,并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文章選用以下因素作為解釋變量并分析考察它們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影響的程度:
城鄉二元結構系數X1用來衡量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發展程度。劉易斯認為,農業部門勞動力供給充足但生產率低下與較高的城鎮勞動生產率相互作用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因而,文章選用城鄉比較勞動生產率作為城鄉二元結構系數。關于城鄉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計算,本文采用李存貴的觀點,用(第二、三產業總產值/第二、三產業勞動力人數)/(第一產業總產值/第一產業勞動力人數)這一算法來計算[1]。根據經濟發展規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系數會降低,城鄉向一體化發展。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2。根據庫茲涅茨曲線,收入分配狀況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不同。經濟發展初期,隨著人均GDP的增長,收入分配狀況先趨于惡化;繼而隨著經濟發展,收入分配狀況逐步改善,呈倒U型。因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所處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鄉收入差距的高低。
城鎮化率X3用來衡量城鎮化水平。城鎮化是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出現的現象。由于城鎮的聚集效應及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應該會帶來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但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城鎮化不完全。如農村中那些知識水平較高,有一定物質資本的農民才有可能在城市安居置業,留守在農村的多為文化程度低、無專業技能、老弱病殘等貧困群體①;且農民工作為城市的一個大群體在向城市居民轉換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阻礙。這些都對城鎮化產生消極影響,因而城鎮化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要綜合這兩方面效應來觀察。城鎮化率用年末城鎮人口數/年末總人口數求得。
農村金融發展水平X4。資本的增加會帶動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的發展會聚集資本,從而帶動農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文章借鑒翟立宏的做法,以歷年農業貸款總額與當年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的比值大小表示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高低[2]。
財政支農比重X5。財政對農業支持力度的加大能促進農村資本的增多,從而帶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它應與城鄉收入差距應呈反向變動的關系。
選取河南省1995-2015年21年的數據作為樣本數據,數據來源于歷屆《河南省統計年鑒》、《河南金融年鑒》。
(二)模型建立及回歸結果
結合以上理論分析,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Y=β1X1+β2X2+ β3X3+β4X4+β5X5+μ。運用Eviews8.0通過普通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估計,結果顯示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為克服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通過逐步回歸法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的結果如下:
方程擬合結果顯示,調整的樣本決定系數為0.78,樣本決定系數 為0.82,F=25.27,且顯著性p值為0.000002,非常接近于0,通過F檢驗,方程擬合優度良好。由表1知,所有變量系數的估計值都通過了t檢驗,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調整后的模型方程式為:
(-0.85) (3.83) (-8.16) (8.13)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根據多元回歸的結果可知,影響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
從回歸結果可看出,城鄉二元結構系數的回歸系數在三個影響因素中排第二位,是影響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城鄉二元結構系數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平均提高0.14個百分點。究其原因,是因為城鄉二元結構影響了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使得城鎮對農村經濟的輻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發揮。
人均GDP回歸系數在三個影響因素中最小,它的變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最小。人均GDP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減小0.0001個百分點。這說明旨在提高地區人均GDP的政策不一定能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還要真正地從加大農村扶持力度、實施惠農政策入手。人均GDP作為地區生產總值與總人口的比值,是個均值,其對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反映程度很低。
城鎮化率回歸系數在三個影響因素中最大,對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影響最大。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提高0.15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提高反而帶動城鄉收入差距提高,這說明河南省城鎮化過程中城鎮經濟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抵城鎮化進程中由農村留守問題、土地浪費、進城農民工角色轉換受阻等負面問題帶來的消極影響。要削弱城鄉收入差距,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
四、縮小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
(一)綜合考慮城鄉發展,緩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負面影響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不僅阻礙人流、信息流在城鎮與農村間的流動,還使城鎮經濟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不能充分發揮,阻礙農村經濟發展。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民、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占很大一部分。要縮小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關鍵在于提高農民收入。一方面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民種田技術,實行農業產業化與規模經營,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發展,創造規模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另一方面要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合理布局城鄉產業,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適度向農村轉移;將鄉鎮企業作為本地區產業布局規劃的考慮因素,支持鄉鎮企業發展,振興農村非農產業;加快二三產業在農村的發展,結合本地區特色,逐步轉變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的發展方式。
(二)積極推進城鎮化、消除農民就業障礙
城鎮化作為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有重要作用。但在當前河南省的城鎮化進程中,城鎮化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起負面作用。究其原因,不在于城鎮化本身,而在于城鎮化模式不當。存在戶籍制度、不平等的社會保障政策等歧視性政策的城鎮化會導致農村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的流失,擴大城鄉收入差距。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一方面要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身份性歧視,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定居的限制,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現代非農部門的流動;另一方面要建立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逐步將進城務工農村勞動力納入社會保障制度范圍,解決其生活保障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縮小收入差距[3]。
五、結語
文章通過對河南省1995-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相關數據的實證回歸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城鄉二元結構與城鎮化水平是影響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其中城鎮化水平高低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影響最大。
第二,要縮小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一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緩解并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帶來的負面效應,二是要積極推進城鎮化、消除農民就業壁壘。
注釋:
①李存貴,佟光霽.山西省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師,2010(11):208.
參考文獻:
[1]李存貴,佟光霽.山西省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師,2010(11):208.
[2]翟立宏,徐志高.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J].經濟體制改革,2009(2).
[3]洪潔.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29-32+27.
作者簡介:李若男(1996-),女,河南商丘人,天津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