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楊陽
科學儲糧,保證西藏儲糧不“減量”
本刊記者|楊陽

綠色儲糧理念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糧食倉儲應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到最低程度,應對糧食的污染減少到最小程度,應對作業人員的危害減小到最小程度。
在“中國儲糧生態系統理論體系”指導下,我國糧食儲藏理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糧食儲藏技術正在由傳統儲糧技術向綠色儲糧技術發展,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發展,同時,也為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氣候惡劣,高寒缺氧,加之農業生產落后,糧食產量低,曾長期依靠內地運糧解決糧食問題。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支農惠農的財政支持力度,培育青稞、小麥等新品種,同時積極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了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基本實現糧食自給。糧食產量上去了,但是糧食存儲問題還需要加以重視。以科學儲糧意識、科學儲糧方法,減少糧食在儲存過程中的損耗,保證糧食豐收后不“減量”。
糧食增收途徑有兩種,一是提高糧食產量,二是減少糧食存儲過程中的損失。我國農戶儲糧數量大,其糧食儲存量約占我國糧食儲存量的50%左右。但由于農戶缺乏科學實用儲糧裝具和技術指導,農戶儲糧損失嚴重,約占儲糧量8-10%。
據統計,每年糧食收獲后,在農戶儲糧過程中,損失率約8%,年損失量200多億公斤,相當于陜西、甘肅、青海、寧夏4個西部省全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在農村,因糧食儲藏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農戶儲糧是我國食品安全的源頭。霉變的糧食會產生很多毒素,如黃曲霉毒素是強烈致癌的毒素;一只老鼠一年不僅要吃掉25千克糧食,還要產生17500~25000粒糞便,造成250千克糧食的污染。
西藏農戶存在儲糧裝具簡陋、存糧條件差、儲糧技術落后的問題,儲糧條件亟待改善。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鄉邦村,記者隨“科技列車西藏行”的專家服務隊來到了幾位農戶家中查看當地農戶的儲糧條件。這里儲存的糧食以青稞為主,多以尼龍袋作為儲糧的包裝,甚至有用廢鐵桶做成的儲糧倉。
西藏因地理環境,糧食種植以青稞為主。青稞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氨基酸和維生素。在含有的18種氨基酸中,人體必需氨基酸較為齊全,經常食用以青稞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對補充肌體每日必需氨基酸有重要意義。青稞含有獨特的高含量療效纖維,尤其是可溶 性療效纖維及β-葡聚糖和甘油三脂等均為保健價值很高的營養成分。這些成分具有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血清膽固醇、防治心臟病和防治結腸癌等功能性作用。
青稞具有耐儲性,但易受到蟲害。正常的青稞,水分在標準以內(12.5%),在常溫下一般儲存3~5年或低溫(15℃)儲藏5~8年,其食用品質無明顯變化。青稞是抗蟲性差、染蟲率較高的糧種,幾乎能被所有的儲糧害蟲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麥蛾等危害最嚴重。

常見農戶儲糧現狀

“科技列車西藏行”發放的科學儲糧倉
專家服務隊為當地農戶進行了現場指導。收獲的青稞應降水、降雜后入倉儲藏。在入倉前,應將青稞中的麥秸、雜草、泥土、石塊等清理干凈,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日光暴曬將糧食水分降至12.5%以下,并經風揚等方法除去青稞中的雜質、癟粒、灰塵等,然后入倉儲藏。晾曬時場地要干凈,不能在公路,尤其不能在柏油路上晾曬。在青稞儲藏期間,還需要注意防潮、防霉。儲藏期間做好防潮工作,糧倉應具有良好的防潮性,避免青稞再次吸潮而發生霉變。
“青稞儲存的要點是三個字:干、飽、凈”,專家服務隊成員、中儲糧成都糧食儲藏科學研究所主任嚴曉平說道,“即干燥、飽滿、干凈?!?/p>
專家服務隊在邦村的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當地糧食倉儲的主要蟲害問題是鼠害。在儲戶家中,專家服務隊見到了被老鼠咬開、裝有青稞的尼龍袋子。“解決防鼠問題,糧倉(裝具)是關鍵,”嚴曉平說道。
除了利用糧倉防鼠外,還可以利用器械、化學藥物防鼠??梢栽趦Z間放置鼠夾、鼠籠、鼠膠、驅鼠設備防治鼠害,或是采用國家允許使用的殺鼠藥劑治鼠。辣椒素和維生素D3是較好的防鼠殺鼠藥劑。同時,也應保證糧倉周圍不堆放雜物,保持環境干凈、整潔。
為了幫助改善農戶儲糧條件,“科技列車西藏行”專家服務隊為當地農戶現場發放150臺農戶科學儲糧倉??茖W儲糧倉為三節式彩鋼板組合倉,倉容量達1000公斤,可以有效防止鼠害。
綠色儲糧是倉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糧食倉儲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糧食儲備庫作為我國糧食儲備的主要承擔者,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糧庫開展綠色儲糧技術集成應用,為我國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放心糧”。

通過鼓風機為糧庫谷物冷卻
在拉薩國家糧食儲備庫,“科技列車西藏行”的專家服務隊與糧庫的工作人員進行座談交流。以低溫和氣調相結合的糧食綠色儲糧技術體系,為實現“綠色一條龍戰略”和“農產品綠色儲運戰略”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嚴曉平為糧庫工作人員介紹了綠色儲糧技術體系及其具體操作。
機械通風。秋冬季降溫通風一般分2~3個階段完成,緩速降溫與快速降溫相結合。糧溫和目標糧溫≤10℃,兩階段通風;大于10℃,宜分三階段通風。
密閉壓蓋。盡量減少高溫時節外界濕熱空氣進入倉內,延緩糧溫的上升。
排積熱。夏季(或春末)高溫季節,在夜間相對低溫的時間段,利用人工或借助自動控制系統,開啟通風窗和軸流風機進行排熱換氣。定期測定溫度和水分,若發現通風死角,應立即采用導風管排除;若發現糧面出現輕微結露,應持續進行通風,酌情翻動糧面散濕;若發現水分下降明顯,應暫停通風或立即修正通風參數。
谷物冷卻。一般通過谷物冷卻機產生的冷源來降低糧溫。當糧堆平均溫度高于目標值5℃以上時,應開始整倉谷冷控溫。高溫季節宜于夜間或早晨的低溫環境下進行間歇性冷卻作業。宜分階段設置出風口溫度參數。糧食水分越高,設定的出風相對濕度就可較高。儲糧蟲害密度較高時,應首先進行熏蒸殺蟲。
空調控溫。適用于采用糧面壓蓋、排積熱通風等技術不能達到控溫目標,且隔熱性能較好的平房倉。能夠用軸流風機排積熱時,先排積熱,再運行空調。當外界大氣溫度低于18℃或高于43℃時,不宜運行空調制冷。高溫季節入庫的糧食,先采用谷物冷卻技術降低基礎糧溫。磷化氫熏蒸前,應采取有效措施將空調系統室內機與熏蒸環境隔離。若采用糧面壓蓋,宜使用散稻殼或包裝稻殼壓蓋。
環流熏蒸。在沒有進行氮氣氣調儲藏改造的倉房,磷化氫環流熏蒸是害蟲防治的主要手段。
氮氣氣調??蛇_到防蟲、殺蟲、抑霉及保質的效果。
嚴曉平說:“綠色儲糧技術是一個有機整體,僅靠一兩項是很難達到安全儲糧和保質增效的;每項操作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才能達到儲糧保質增效的目的?!?/p>
在與拉薩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工作人員交談中,專家們了解到目前糧食存儲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水分保持。由于拉薩市的氣候特點,糧食在通風過程中極易失水。
“風肯定要通,但是要換時間,”嚴曉平說道,“還是在一早一晚進行通風,這個時候氣溫低。其他氣溫高的時候,糧庫倉房要密閉。”

嚴曉平在拉薩國家糧食儲備倉查看谷物存儲狀況
科學儲糧,不僅體現在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糧食存儲,還要以科學的儲糧觀念對糧食儲存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糧食倉儲不僅關乎國家糧食安全,也關乎糧食品質、安全等問題,正與糧食加工業緊密結合。
嚴曉平說:“要將整個糧堆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來研究?!币约Z庫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作為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應建立不同生態區域儲糧經濟運行模式。
儲糧技術區域化是我國糧食儲藏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以生態儲糧理論為指導,因地制宜發展糧食儲藏技術,建立不同儲糧生態區域儲糧最佳經濟運行模式。位于拉薩市的拉薩國家糧食儲備倉,應根據拉薩當地氣候,建立符合當地的綠色儲糧技術體系?!白龅奖镜鼗?,”嚴曉平說道,“一些其他地方的技術體系拿來直接用不一定合適?!?/p>
綠色儲糧理念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糧食倉儲應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到最低程度,應對糧食的污染減少到最小程度,應對作業人員的危害減小到最小程度。
據嚴曉平介紹,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儲藏技術將得到長足發展。利用自然低溫,技術條件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受地域限制;而在南方高溫高濕地區,氣調儲糧技術則顯示出其優越性。低溫和氣調技術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補充。例如,在氣溫較低的季節采用自然低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采用氣調,實現最佳經濟效益;通過低溫儲糧,保持糧食品質,利用二氧化碳進行無公害殺蟲,實現糧食儲藏的完全綠色化。
西藏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保證了糧食儲藏的綠色、生態、安全。綠色消費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隨著市場和管理的逐步規范,巨大的綠色消費市場將促使綠色倉儲認證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成品糧儲藏技術將得到快速發展。成品糧將在確保了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按照保證15天口糧的標準建設成品糧庫和儲藏成品糧,在技術上將以低溫為主,南方地區輔助氣調儲藏技術。
座談的最后,嚴曉平與糧庫工作人員達成長期合作的意向?!拔蚁M蠹夷軄砦覀兯鶎W習,我們也可以經常到你們這里幫助解決問題,距離不算遠。我們也希望可以在這里進行糧食儲藏示試驗示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