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
《出納實務》課程是中職會計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之一,是會計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的實務操作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從事出納崗位必備的庫存現金、銀行業務的管理等基本知識和能力,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過以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形式來學習本課程,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授課方式,實現提升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出納崗位職業核心能力的目的。
一、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內涵、主要內容及其特點
(一)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主要是為教學、科研提供豐富的,多元化的教學素材,并以各種媒體形式,以多種展示方式組織,存儲、管理,便于使用者查詢、下載、應用等,主要包括多媒體素材(3D動畫)、教學課件、案例庫、試題庫和相關文獻資料等。教學資源庫是伴隨著國家教育信息化過程而形成的一種將資源合理積累、存儲、使用的一系列網絡系統。
(二)教學資源庫的主要內容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內容范圍很廣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即媒體素材、試題庫和教學課件等。
1.媒體素材
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可分為五大類: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和3D動畫類素材等。
2.試題庫
試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某個學科題目的集合是在數學模型基礎上建立的教育測量工具。
3.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是為執行一個或多個教學任務而按照一定教學策略設計的計算機應用程序,一般包含多種媒體素材。根據開發工具可以分為網頁課件、PPT課件等。
(三)教學資源庫的主要特點
教學資源庫在很大程度上擴充了知識量,讓學生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學習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因此,筆者認為它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能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總量
運用教學資源庫能節省現有規定知識的教學時間,能在課堂教學中大量補充與課程相關的其他知識,擴充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2.能提高課堂教學知識傳授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教學資源庫,能提高教育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精確性,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學得更快速、更直接;教學資源庫里有大量的3D動畫資源和微視頻資源,他們可以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其次,利用教學資源庫系統可極大地實現教學過程的信息化和個性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學資源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空間的靈活性,有利于學生自主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能夠實現隨時隨地、靈活有效地安排學習,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4.能充分實現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的信息共享,及時更新實訓資料及各類素材資料;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實現探討式交流或直接式雙向交流。這些都是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無法實現的。
二、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在《出納實務》課程中的運用
(一)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在《出納實務》課程中的運用
《出納實務》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通過課堂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出納實務教學內容傳遞或灌輸給學生,即單純強調知識傳授,進行單向“填鴨式”課堂講授教學,學生則是單純獲取知識,進行機械被動式的知識吸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角,處于主宰地位,學生則扮演著聽眾角色,處于較被動地位。
在《出納實務》課程的實訓環節,多數中職學校專門建立了會計實訓室,在實訓室里,學生可以在仿真的會計環境中,運用所學的會計知識,模擬處理各種出納實務相關的會計事項,編制庫存現金盤點報告表等資料。雖然能達到了一定的實訓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單純地停留在手工記賬程序上,實訓單據較陳舊,專業教師更新一套實訓資料所學時間較長;實訓室硬件設備比較簡陋、實驗設施較落后,更新較困難;實訓項目基本上局限在具體的會計核算上,對于與會計信息系統密切相關的先進的財務軟件和其他最新的計算機系統等很少接觸。
從考核評價體系上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識的程度,只能通過教師課堂上提供的復習資料或單元測驗方式進行,而這種方式的時間基本上都控制在教師手中,而且有時由于課時緊、課程內容較多情況下,時間測試的效果很難把握。這樣,學生自測不及時,不利于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
(二)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在《出納實務》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1.變更學習中心,增強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教學資源庫的教學輔助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在家完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論壇討論等多個教學環節的內容。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資源庫的幫助下完全可以得以實現。比如:在點鈔和反打傳票技能模塊,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微視頻學習點鈔和反打傳票的基本技能,并跟著微視頻的操作步驟完成相應的預習和鞏固練習部分。在微視頻內容里,視頻的主角本身就是中職學生,一方面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這就完全改變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學生簡單跟著做的教學方式。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得以順利實現,更貼近“做中學”,“做中教”的理實一體化職教理念。
2.共建共享各類教學資源,提升專業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教學資源庫是集各類教學素材為一體,囊括了眾多先進的教學元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這個教學平臺。從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開始,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比如: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行動導向的方式以及角色體驗法等。把教學資源庫作為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度。教學資源庫的建立,還可以促進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專業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的學習各類信息化教學軟件的操作,借助各類新型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水平。再者,教學資源庫平臺可以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功能,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的互通性,讓全地區、全市乃至全國的專業教師可以共同利用這些資源并及時更新資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3.優化學生專業理論認知結構,完善學生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全面考核學生的出納職業能力,筆者認為教學資源庫的考核評價體系是基于出納實務實訓的全過程,實行基本技能、學習態度、工作能力等多元化的考核評價內容,采用階段測試、課堂觀察、專題調查、問卷調查、實訓報告、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并結合校內教師評價、學生之間自評和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最終綜合評價一個學生的多方面出納崗位的職業能力。這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僅看一份單元測驗卷,完成一次綜合實訓作業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資源庫在《出納實務》課程運用中的幾點思考
1.資源庫具體運用中,要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綜合能力必須要全員參與
《出納實務》教學資源庫的構建是團隊合作、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從社會企業的平臺開發到教師團隊的理論支撐,再到學生試用模式的具體演練。凝結了全體成員共同智慧的力量。但是,這個平臺的運行和學生使用效果的跟進在短時間內是不明顯的,因此,它需要一個長期調整和試用的過程。這就需要得到全員的共同努力,比如:軟件開發人員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庫后臺,適時清理資源庫中的多余信息;中職教師對出納理論知識庫的更新,與時俱進地添加最新的出納法規的相關內容等;學生使用平臺的體驗心得反饋;等等。
2.資源庫具體運用中,必須切實加強雙師型中職教師的隊伍建設
絕大多數專業教師是從校門走出的大學生,盡管學歷高,有些還取得了會計職稱資格,但實踐能力較弱,不了解企業的出納崗位工作過程、內容、流程和具體工作任務,也不知會計職業出納崗位能力需求,教學與實際難以對接。針對該問題可從以下方面解決。即:真正意義上實現“雙師型”教師,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到企業兼職。一則能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技能,學到書本和課堂中無法學到的會計工作技巧;二則獲得第一手真實會計資料;三則能熟悉會計各崗位工作內容、過程、流程,具體任務;四則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便于滿足最新會計專業教學的基本需求。
3.資源庫具體運用中,必須及時更新教材的知識儲備,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開發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校本教材
“工作任務型”校本教材是指按照實際工作任務的相關性進行教材設置,并以工作任務引領為中心選擇和組織內容的教材。“工作任務引領型”校本教材以企業出納崗位訓練設計為牽引,以職業就業崗位需求為目標,通過完成“具體工作任務”使學生學習到應該掌握的出納相關的專業知識。
在教學資源庫的具體運用中,必須適時調整校本教材,將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分析會的最終結果與教學資源庫先進的教學平臺相結合,開發真正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校本教材是提升《出納實務》課程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