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化


【摘要】人口政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文章以二胎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為研究課題,通過對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各種數據進行研究,分析了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為經濟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也進一步豐富了人口政策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理論研究。
【關鍵詞】二胎政策;人口老齡化;男女比例失衡;經濟結構轉型
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宣布:“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一政策的提出將對我國的人口結構及經濟發展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一、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育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由重視數量轉向為重視質量,生育意愿逐漸降低,導致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青少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斷減少。目前我國平均總和生育率已低于替代水平,步入平均每對夫婦終身生育1.7-1.8個子女的低生育國家行列,這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在30多年的一孩政策約束下,生男孩的意愿更強烈,導致我國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將極大地緩解上述矛盾,意義重大。
(一)拉動國內經濟需求
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愿意付出更多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從嬰幼兒開始,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需要給他們在日常消費、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提供滿足,這樣就能夠促進多領域的快速發展,拉動經濟發展。例如:根據艾瑞咨詢集團預測,在單獨二胎政策的前提下,2014年至2018年,嬰兒行業市場的規模將由1.65萬億快速增長到3.02萬億,平均每年增長16%,高于之前12%的增長速度,而現在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提出,將會更進一步擴大對嬰幼市場的消費,拉動嬰幼市場的快速發展。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184元,同比增長10.1%,如果按照10%的復合增長率計算,2016-2021年的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大約是2.4-4.0萬元,按照每戶的收入計算,新生兒出生三年的人均支出約為1.2萬元。如果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我國將在2016-2021年六年內帶給幼兒相關產業大概3000億的市場產量。
(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型
新生人口的增加,需要各種消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更加注意精神方面的消費,例如旅游消費、娛樂消費、體育消費等。青年的快速消費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向輕工業、服務業方面轉型,形成國民經濟重工業、輕工業、服務業多行業的合理配置,增強我國的經濟發展動力。而且像互聯網、金融行業等高科技服務行業,需要新一代文化素質水平高的青年勞動力。因此,彌補我國青年勞動力不足,將能夠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我國目前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據聯合國的調查,到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平均比例為20%,而我國老年人將占30%,超過全球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將會造成青年勞動力資源短缺,延緩經濟發展速度。從目前歐洲發達國家可以看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正成為制約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人口老齡化還將帶來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據統計,我國1980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為13∶1,到2003年,這個比例變成了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將超過1億人,屆時供養比例將達到2.5∶1,社會保障壓力非常大。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提高二胎出生率,能夠減輕我國社會經濟的負擔,更好地推動未來我國經濟平穩發展。
(四)調節男女比例失衡問題
由于之前的一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人口數量的增長,又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男孩更加重視,所以導致男女失衡。據統計,2015年中國大陸總人口137462萬人,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男女人口相差3366萬,這意味著約有3000余萬的男性人口將面臨“打光棍”的局面,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增加二胎出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男女比例失衡,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穩定。
二、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后存在的問題
(一)二胎生育意愿并不高
金英愛2014年對青島市城、鄉育齡婦女生育意愿的調查結果如圖1。
從調查結果看,育齡婦女生育二胎的意愿占62.2%,超過半數,其中農村育齡婦女的二胎生育意愿高于城鎮。圖1的二胎生育率在全國多地的調查中是屬于比較高的,很多地方調查的結果是二胎生育意愿不足一半。
而且我們還要看到,生育意愿和實際生育是有差別的。比如山東威海市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家庭中,有70%明確表示愿意生育兩孩,但實際申請量不足6%;浙江舟山市《2014已婚育齡群眾生育意愿研究報告》顯示,人們的理想生育數為1.78,政策生育數為1.59,而實際生育數僅為0.96。
并且,隨著我國城鎮規模的逐步擴大,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會不斷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農村人口的占比在2010年為50.32%,到2014年底就降到了45.23%,而且我國城鎮化進程還在加速推進,預計到2020年,60%以上的人口會生活在城市。這意味著,農村相對于城市較高的生育率對整體生育率的貢獻會越來越小,而原來農村的這些育齡婦女進入城市后,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機會更多但壓力更大,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為多生育付出過高代價,生育意愿也逐年走低。這都大大干擾了婦女的生育行為,使其生育孩子的數量降低,生育年齡推遲。從這個角度考慮,農村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比圖1所示要低很多,而且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會逐步下降。
廣東省衛計委測算和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2016年至2020年廣東戶籍人口每年多出生15萬至18萬;2018年可能多出生27萬左右,達到峰值,之后逐年遞減。
(二)阻礙生育意愿的原因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落地以后,約半數受調查者表示不愿意生二胎,具體原因如圖2:經濟壓力大的占86.1%,沒有精力照顧的占59.7%,一個孩子比較好的占22.2%,身體條件不允許的占16.8%,其他占8.8%。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育小孩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如果說以前人們更看重數量的話,那么現代年輕人的養育觀念更注重質量,“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裹挾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精力,難以負擔“再來一次”的壓力。
并且,現代社會夫妻雙方通常都要工作,能夠生育二胎的普遍年齡偏大,老人的年齡也偏大了,如何照料第二個孩子是一大難題,生育的機會成本比較高。歐美很多職業女性在孩子嬰幼兒期是通過中斷工作或者全職轉為兼職工作來解決工作和生育孩子的兩難,這在我國現行的職業體系下將是非常大的代價。而生育二胎的女性年齡偏大則更增加了這個機會成本,即便能生,生出來如何照顧也是很多職業家庭難以逾越的鴻溝。
三、結論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開始普遍實施以一胎化為主要特征的生育政策,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人口出生率發生了由高到低的轉變,步入平均每對夫婦終身生育1.7-1.8個子女的低生育國家行列,產生了人口結構老齡化、男女比例失衡等問題,長遠來看將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全面落實二胎政策對解決上述問題意義深遠。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推進,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30多年的政策影響產生了很大的慣性,實際二胎出生率遠不及預期。當然,全面二胎政策落地時間還比較短,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但是要密切注意二胎出生率的變化,及時統計全國性的數據,為是否需要進一步放開政策提供依據及建議。
【參考文獻】
[1]王薈.淺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從開放“單獨二胎”政策談起[J].新經濟,2014(08):33-34.
[2]張麗萍.中國育齡人群二孩生育意愿與生育計劃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5(06):43-51.
[3]張亮.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05):92-96.
[4]金英愛.“二胎”生育政策評價研究——基于城鄉育齡婦女生育意愿的比較[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01):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