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一菡
【摘要】高校思政教學工作主要在于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教學實力如何。在當前大數據時代下,我國的高校思政教學工作也迎來了一定的挑戰與機遇。文章針對當前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了探討,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政教學改革;挑戰;策略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再加上云計算、PC端、移動端等數據來源與承載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全世界信息數據量的增長態勢顯得非常迅猛。在當前大數據時代下,人們的一切行為都能夠通過數據的形式被記錄下來,數據已儼然成了直接的社會資源,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給我國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帶來了挑戰。因此高校在思政教學工作方面要積極改變教學模式與思路,主動擁抱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革[1]。
二、“大數據”的基本含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在生活生產當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其規模也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統計,2011年全世界的數據總量已高達1.8ZB(1ZB等于1萬億GB),并且這個總量還在飛速增長當中,預計在2020年全世界數據總量會達到35ZB。這也充分體現了這個時代對于數據的生產、運用與分享的特性,標志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2]。
“大數據”其重點字眼在于“大”,也說明了這個數據體量已經無法用普通的軟件進行捕捉、存儲、管理與分析,并且其有著小規模數據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現代人類獲取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的途徑之一。究其本質我們不難發現,大數據的基本含義有兩點:一是規模巨大且復雜,并且能從中找出事物發展相關規律的數據集;二是捕捉、存儲、管理、分析與應用這個數據的全新技術體系。發現蘊含的價值是對數據進行分析的重要核心,人類從無數據時代到小數據時代,再到現在的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增長與時代發展呈現正比關系,對數據的使用效率也直接反映了信息時代發展速度的快慢。
三、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學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一定的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本身的知識積累是有限的,并不存在某一位教師完全掌握專業知識的情況,或多或少都會對相關知識信息了解不全面或者不準確。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的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學生時時刻刻都可以通過網絡,利用不同終端去獲取想要了解的知識,這也給現在的高校思政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提升自我,進行創新,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的受教育需求。此外,由于大數據的開放多元,在網絡中已經形成了眾多學習平臺、資源以及機會,學生更愿意通過網絡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造成“逃課”現象嚴重,給高校思政教學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給當前高校思政教學模式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使高校教師無法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構成足夠的影響力,直接減弱了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二)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一定的沖擊
現在的在校大學生基本都是95后,他們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而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下,大量且豐富多元的信息數據涌現,使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常常會不知所措,進而出現疲憊心理,在面對價值觀選擇問題上猶豫不決,甚至會出現錯誤,容易迷失自我。此外,大學生普遍網絡自控能力不高,而且現在網絡世界中西方普世價值觀盛行,許多學生會受其影響甚至洗腦,使從小形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遭受巨大的沖擊。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視這一現象,對當前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深入了解并準確掌握,充分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對大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與價值觀。
(三)對思政教學內容中的政治觀點帶來一定的挑戰
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實際上也就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政治觀,有著非常明確的政治引導方向。例如,在講解“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的教學目的就在于讓學生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規律進行了解并掌握,進而幫助學生領悟中國為什么會堅信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并且堅持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從而達到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與擁護的目的。然而在大數據時代,有許多不同觀點且非常片面,不正確的政治觀點摻雜在各類信息數據當中,再加上西方世界的煽風點火,導致各種思想觀點在網絡中不斷蔓延,給學生的政治信仰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同時也給高校思政教學內容中的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當然,這也進一步深化了高校思政教學的說服力與實效性。
四、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當前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要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優勢所在,并對其加以利用,進而對高校思政教學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保證高校思政課堂成為思想宣傳工作的主陣地地位。
(一)高校思政教師要不斷深化對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掌握教育主動權
在實際的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本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對思政教學的成效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高校思政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還要有豐富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尤其是在當前大數據時代下,由于信息的傳播速度快且數量巨大,有許多知識點可能教師還沒有知曉的情況下學生卻早已掌握了。所以從事馬克思理論一線教學的教師,一定要盡快抓住大數據時代的特性,懂得善用大數據,從中挖掘有用的思政教學信息與價值,不斷完善自身的理論認識,并且懂得結合我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去解釋當前社會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不斷深化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只有與現實實際緊密聯系,高校思政教學工作才能更有說服力,才能提高其實效性。所以高校教師應牢牢掌握思政教育中的主動權與話語權。
(二)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技術開發網絡課堂,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大數據時代技術有著數據量大、傳播速度快、開放共享、個性與互動等優點,所以高校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對開發網絡課堂教學平臺,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情況,隨時隨地接受思政教育。在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中,相關教育工作者還應鼓勵學生運用大數據技術去進行學習與探索,不能夠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更應該發揮引導促進的作用。在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都會形成一定的數據,這些有研究價值的數據能夠及時向教師反饋。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學內容與方式上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從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教師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進而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組建綜合能力強的高校思政教育師資隊伍
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為了進一步搞好高校思政教學工作,首先要組建一支綜合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不僅要有較高的人文素質,還有具備較強的數據意識、數據篩選與分析能力。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學工作隊伍的綜合能力,首先要對相關教育工作開展大數據基本知識的培訓工作,做到真正理解大數據的含義與優勢,并且能夠在思政教學工作中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其次,提高思政教師的招收門檻,優先招錄思想政治素質高并且有一定大數據技術的青年人才,通過不斷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師資力量,去有效提升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四)積極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機制的創新
雖然利用大數據時代技術能夠讓高校思政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得到提升,但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高校思政教學教育機制懂得創新的基礎之上。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唯有突破固有觀念,解放傳統教育思想,主動擁抱新鮮事物,才能充分運用大數據對高校的思政教學進行改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數據的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且信息開放性強,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首先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對思政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個人信息、教學內容等都要遵循相關的保密制度,避免信息被泄露而被他人非法利用。此外,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政教學工作一定要有科學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高校的思政教學改革,在不斷地探索當中去提高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五)利用大數據,深刻剖析思政教育的規律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接收、使用、分析和傳播數據是必須具有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對數據整理、分析以及應用管理。大數據的內容有精華也有糟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具備處理數據的功能,去偽存真、去粗選精[3],來發現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規律,在規律的指導下,整理歸納數據,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大數據資料庫,以利于精確、高效率的工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于高校思政教學工作而言,不但是挑戰同樣也是機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將大數據與實際思政教學工作相結合,充分運用大數據的特征與優勢,將單調乏味的思政說教轉變為極具科技感的數據應用,對當前的思政教學進行深度改革,利用大數據去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夏夢穎,王嫻.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9(01):56-60.
[2]周錚錚.“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6(17):96-99.
[2]馬奕.大數據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政教改研究[J].今日湖北同,2015(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