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和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疊加效應,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社交和消費方式深受影響。青少年群體特別是中職學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參與者,其德育教育工作深受移動互聯網的影響。文章從中職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當前中職德育教育工作的現狀,提出了合理的改進措施,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中職德育教育工作;對策
當今網絡迅猛發展,人們已經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為了順應時代潮流,需要進行適當的改變與創新。(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的發展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工作、生活、社交和消費方式;微博、 微信等自媒體的風行,又助推了個體思想更趨開放、務實、普世,中職學生的行為更加超前、 自我和個性化。中職德育必須順應學生的這種“數字化”生存方式,自覺從概念化、抽象化和空洞化的填鴨式教學中解放出來,回歸到學生移動互聯網的生活中去, 關注、指導和引領學生的網絡化與信息化生活, 讓學生在虛擬情境和現實生活中同他們身處的世界進行有意義的溝通交流, 并在與他人、自然、社會的交流互動中理解、體驗、實踐德育的要求,樹立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新生活,從而形成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中職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各行各業對所需人才的綜合素質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其目標僅僅掌握專業技能是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對中職學校來說,不僅是培養專業的技能人才,而且是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現代社會勞動者。中職學生大部分都還未成年,心智不夠成熟,社會閱歷少,法紀觀念較淡薄,缺乏適應社會需求的意識,在學習、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而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也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對中職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中職德育教育中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注重德育思想的滲透,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專業技能。
二、中職德育教育工作的現狀
(一)德育教師經驗不足,學生不接受德育教育
在中職教育中,學校歷年都重視學生的德育,但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方式仍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很多德育教師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只重視學生的共性問題,忽略了學生的道德認識、接受能力、領悟能力、思維習慣、個性心理等方面的差異 ,導致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缺乏針對性的教育。有些班主任為了使學生不出現違紀行為,為了管好班級,對學生采取禁止、責備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了各種具體的限定,很少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缺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德育教育內容枯燥、無趣、空洞,多以理論為主,填鴨式的德育方式目前已經很難讓學生接受,甚至引起了學生對德育教育的抵觸和反感。久而久之,學生就將教師的德育教育當作耳旁風,阻礙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學校重視政治思想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
據統計,在中職畢業生就業失敗的典型案例中,有40%左右的畢業生是由于責任心不強,沒有敬業精神,不遵守企業紀律,可見中職畢業生的職業道德和品格問題是導致就業失敗的重要因素。這種情況的出現與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有著很大的關聯。在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中,學校很多時候只重視對學生政治思想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和品格的培養,導致部分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品格達不到企業的用人標準。
(三)社會環境對中職學生的教育存在許多消極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接收信息的來源變得非常廣泛,各種信息不斷沖擊著學生,特別是一些消極的不良的思想和觀念沖擊著部分學生的意識,如頹廢的流行音樂、影視節目和網絡新聞,物質化、金錢化、極端化的社會風氣等,使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被扭曲,是非黑白不分,善惡不辨,法紀觀念淡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錯位或缺失。而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又一般都存在滯后的情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使學校德育正能量的傳播受到那些負能量的嚴重影響,使德育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中職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中職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溺愛,形成獨斷專行、不懂得關心他人的性格。中職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成績較差無法入讀高中或者在社會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再報讀中職學校的青年。盡管有些是可以選擇高中而選擇職業學校的學生,但畢竟是少數的。這樣就造成了中職校生源成績差、習慣差、行為差。加上目前社會普遍存在對中職學校的誤解及學校教育的不當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其表現為 :口出穢言,出口成臟,不注重自身形象;吸煙,酗酒,上網普遍;爭強好勝,做事缺乏考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耐力差,韌性差,煩躁,易沖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與熱情;就業信心不足,不少學生對畢業后充滿疑慮和困惑。因此,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就尤為重要。
三、中職德育教育工作的對策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許多新問題,但也應該看到其特殊性,并積極利用現有條件和移動互聯網的特點來尋找德育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是適應新時期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質量的基本前提。學校應該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德育教師的培養,嚴格選擇具備德育教育與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擔任班主任,同時加強德育教師隊伍的在崗培訓,提升其班級管理能力水平,特別要結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特點,加強德育教育教師在新時期教育工作中的適應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打破課堂模式,創新德育教育“場所”
目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德育教育本身就存在不受重視、方法老舊、內容脫節等問題。因此,在德育教育活動中必須主動出擊,主動適應,積極尋找新的德育教育場所。首先,要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交流渠道及網絡平臺,建設班級的宣傳教育主陣地,如建立班級QQ群,開通官方微博,開通微信公眾號等,在信息形式的表達上先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在信息內容的宣傳上激發他們關注的興趣。其次,要借鑒成功經驗,學習如何在教育宣傳的同時讓教育方式更加活躍有趣,如學生喜愛的廣告宣傳片或網絡上微博大咖、微信公眾號的行為方式,力爭教育形式和表達活潑生動,內容和道理嚴謹周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覺耳目一新,也能有效避免為了追求活動生動而讓德育教育失去原有的理論教育與嚴肅的教育態度;德育教育場所的改變,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與時俱進的,與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增進了學生對教師德育教育的認同感,從而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堅持以學生為主
學生主體地位不僅僅存在于口頭上,更要落實在日常教學中。堅持學生主體地位,首先要了解學生所思所想,了解當前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和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以學生的興趣點和疑惑來引導他們進入到具體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如通過網絡平臺征集學生感興趣的德育問題,定期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德育教育真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覺悟,解決疑惑,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對教師德育教育的認同。
四、結束語
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觸角已經深入到了社會各個領域,正在全方位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習慣。中職德育教育作為中職學生立德樹人工作的主要環節,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時,也面臨巨大的重大機遇。中職德育教育工作要趨利避害,更要迎難而上,勇于擔當,與時俱進,緊緊把握移動互聯的時代脈搏,探索有時代特色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德育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雯,白瑞婷.淺析“互聯網+”時代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創新[J].新時代教育(教師版),2016(14).
[2]瞿道航.中職學校德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廣西教育,2014(18):22-23.
[3]郭園園.試論新時期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對策[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23):228.
[4]吳夢思.網絡環境下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探討[J].赤子,2015(0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