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剛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關于語文課程性質曾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中職語文肩負著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使命。據相關數據顯示,中職生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通過一些活動載體來實現,因此,在中職學校加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引導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下面,筆者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實踐,就中職語文課程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突出問題導向,豐富活動形式,有效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模式
習總書記曾對“兩學一做”的學習教育作出過重要指示,他強調,只有真正突出問題導向,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出發點、落腳點,做到學要帶著問題學、做要針對問題做,要把解決問題貫穿學習教育的全過程。在中職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樣需要突出問題導向,精心設計多種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教益。
1.突出問題導向,促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生成
沒有問題就沒有課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最本質的特點,就是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職學生對于自然、社會、人生具有強烈的探究意識,但是,由于受生活閱歷的局限,難以看清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啟發和點撥,充分挖掘適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確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活動熱點。例如,《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選編了《離太陽最近的樹》,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提高環保意識。對此,筆者引導學生開展了“霧霾根治方案大比拼”“污染源的調查報告”“環境污染與生命健康辯論會”等一系列活動。通過這些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環保知識,增強了環保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些活動成果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人文素養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豐富活動形式,使文本教學與實踐活動雙線并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否順利開展,關鍵看活動形式是否活潑多樣。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既要結合文本,又要突出實踐,切不可把語文課上成簡單的聽說讀寫訓練課或一般的游戲活動課。比如慶祝教師節期間,很多語文老師都會讓學生制作賀卡贈送給科任老師。對于這類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應該怎樣組織開展活動才能實現語文學科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呢?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創作若干條祝福信息,然后組織學生登臺朗誦,最后才把這些語言文字融進賀卡的創作當中。這樣一個簡單的賀卡制作融合了寫作、口頭表達、動手設計的各項能力,既有趣味,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立足教材,輻射課外,積極拓寬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思路
葉圣陶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讓學生憑借這個‘例子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必須依綱靠本,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輻射課外生活實際,真正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起來。正如美國教育家華特所言:“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1.以中國傳統節日為載體,精心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體系
中華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涵著我們民族獨特深層的精神價值觀。《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應充分開發和利用文化傳統資源,使學生通過對文化傳統的體驗,獲得民族文化傳統的熏陶。”因此,借助節日所特有的民俗活動設計開展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例如,在“細雨清明,悠悠詩情”的活動課中,筆者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清明節的詩詞,組織開展了詩詞朗誦會;在“重陽佳節,金菊飄香”的活動課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敬老、攝影、征文等活動;在“張貼春聯,喜氣洋洋”的活動課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書寫春聯、義賣春聯的活動。
2.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精心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校本課程
教材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為了豐富活動內容,拓寬活動空間,我們需要借助地方資源。地方資源由于歷史悠久,內容材料都比較豐富,更利于我們開發活動課程。我校毗鄰中山市小欖鎮,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是百姓喜聞樂見的一項娛樂活動。我校語文科組共同指導學生開展了“菊城金瓣分外香”的主題活動,精心開發了一套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校本課程,活動內容包括菊花知識搶答賽、菊花詩會(朗誦)、菊花攝影暨電子相冊制作、菊花主題手抄報設計、菊花美食廣告詞創作等。校本課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生各展所長,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結合專業特點,整合學科資源,努力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服務功能
由于中職學校教育的特殊性,中職語文教學與普高語文教學仍然有所區別。中職語文教學要體現職業特色,緊跟就業導向,要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因此,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過程中,應重點考慮學生怎樣適應畢業后立即投入工作的需要,這也是也是中職語文教育的核心部分。
1.因材施教,使活動內容適應學生專業成長的需要
中職語文脫胎于普高語文,但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形象地說,中職語文教學應定義在遵循整個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共性”的同時,又要突顯中職語文教學不同專業的“個性”,這一“個性”正是中職語文教學的主要特征。例如手抄報設計的實踐活動課,就排版而言可以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會計專業的學生應重點強調手工書寫繪畫的精致細膩,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則應重點強調電腦排版的合理美觀;就內容而言可以根據不同專業作些調整,如電器專業的學生以展示電類知識為主,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以展示商務信息為主,服裝專業的學生以展示服裝文化為主。不同專業有不同的特色,通過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專業才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2.整合學科資源,使綜合實踐活動課完成跨領域學習
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與各學科的學習都有關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標》在關于綜合性學習的實施建議中也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筆者在教計算機專業上寫作課時,要求學生利用電腦來完成文章的寫作、修改、編輯和打印,這樣安排既可以豐富計算機專業的活動內容,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如在文秘班上“溝通技巧”的口語交際課時,筆者把學生的聽說能力、交際技巧的評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因此,中職學校的語文課程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結合不同專業,創造性地開展各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