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瑤
摘 要:橋頭鎮是“廣東省旅游特色鎮”、“中國荷花名鎮”,荷花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有著享譽粵港澳的荷花節文化品牌,”。每年盛夏,三百畝蓮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勝景,總能吸引數十萬游客慕名前來賞荷觀光。2011年,橋頭鎮大膽創新,在荷花凋謝、湖水干涸后的蓮湖內打造油菜花生態景觀,整合地方群眾文化資源推出油菜花節,迄今已連續舉辦五屆,有效提升了城市知名度與美譽度。
關鍵詞:油菜花;地方文化;群眾活動
一、背景
早在明清時期,橋頭鎮就有種荷、賞荷、愛荷、品荷的傳統,荷花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橋頭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注重地方文化品牌的培育與發展,在寸土寸金的鎮中心騰出1000多畝用地,建成了以荷為主題的蓮湖風景區,開辟了300畝蓮湖、蓮湖公園、荷文化長廊、荷文化雕塑群、荷文化廣場等景區,還建成荷花品種培育基地,引進種植400多個荷花品種,培育荷花2萬多盆。與此同時,橋頭鎮還大力在全鎮大力推廣荷花種植,鼓勵家家種荷、村村種荷,逐步形成了“村村種荷花、處處見荷花、家家愛荷花,人人賞荷花”的盛況,先后被評為“全國荷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荷花名鎮”。
然而,由于荷花的生長具有季節性,秋冬時節的蓮湖滿是殘荷、湖水干涸,一片凋零,無花可賞、可品的蓮湖,觀賞性、內涵性相對降低,景區人流量大大減少。對此,橋頭鎮開始思考、探索豐富蓮湖風景區的文化底蘊的創新做法。
二、做法:巧妙耕種“一湖兩花”、植入群眾文化節日
經過進一步調研了解及綜合考慮,2011年9月,橋頭鎮在三百畝蓮湖內引進種植了“云油雙2號”油菜花,并于次年2月上旬便進入盛花期,成為全中國最早盛放油菜花的景區,三百畝蓮湖頓時成為了一片金光燦爛的油菜花海。一時間,各大報刊媒體、網站紛紛推介,引起了眾多市民、網友的高度關注。
2012年底,橋頭鎮全面整合這一新的特色文化資源,優化了蓮湖風景區的旅游配套設施,在花海中開辟了錯落有致的花間暢游小徑、搭建了木質廊橋,新建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荷花廣場,拓寬、重建了長約1公里的湖邊人行道,增設了花架平臺與休閑平臺,為市民更好地走進花海、親自自然構建了舒適的環境。
為進一步深化提升地方文化品牌,橋頭鎮突出“等你,在橋頭”城市宣傳口號,打造油菜花文化節,開展一系列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以首屆油菜花節為例,主要突出四個特色:一是資源整合強,以“賞花地美景、品食街美味、享人間親情”為主題,全面整合蓮湖風景區、羊肉美食一條街、逕聯古村落、群眾文藝創作等文化特色,大力宣傳橋頭荷花文化、羊肉美食特色、歷史文化遺產、文藝創作成果等,將美食文化、群眾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等有機結合。二是時尚元素多,推出“花田喜事”大型交友活動及“傳統之美,漢服聚會”等當下青年男女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啟動《等你在橋頭》微電影的拍攝,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高度關注。三是投入經費少,以節約簡單、群眾辦節為宗旨,以景區為平臺,動員各文藝協會及網友組織活動,實現了政府主導、群眾辦節的活動模式。四是群眾參與廣,舉辦了“又見菜花黃”系列作品展、“油菜花·有才華” 橋頭達人匯演、“油菜花”寶寶春節相約在橋頭及“醉美冬日,花海之約——等你,在橋頭…”攝影大賽等一系列群眾參與性強、互動性強的文化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市民在賞花踏春的過程中參與其中,成功為市民打造了群眾文化休閑新體驗。
三、成效:創意利用“一舉五得”
一是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譽度,自橋頭開始播種油菜花后,從油菜花的種植、發芽、生長到盛放,均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東莞日報、東莞時報、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等市內外媒體多次進行大篇幅的采訪、報道,搜狐網、新浪網、騰訊網等網站均進行轉載,網友轉發量達上萬條,城市的美譽度、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二是豐富了蓮湖旅游資源,徹底轉變蓮湖在秋冬季節花朵凋零、湖水干涸、泥土裸露的困窘,不僅美化了城市綜合環境,還豐富了蓮湖風景區的旅游文化元素,打造了“夏賞荷花、冬賞菜花、一湖兩花”的品牌特色。三是充實了節慶文化內涵,蓮湖油菜花盛放期間適逢春節長假,橋頭鎮除了免費開放景區、完善觀賞設施,還以油菜花特色文化為切入點,適時舉辦各類迎春文化藝術活動,有效增強了春節文化活動的趣味性,豐富“我們的節日”文化品牌。四是改善了蓮湖原有土質,油菜花效果極佳的天然有機肥,其含有的豐富綠肥、油肥能有效改善土壤質量,使土壤更加肥沃。四是拉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據了解,每年蓮湖油菜花盛花期的兩個月間,約有30多萬來自市內外的賞花客,各大旅行社還積極推介橋頭油菜花家庭親子游、情侶游等旅游產品,各大影樓也推出了油菜花個人專輯、婚紗影集等產品,景區周邊的酒店、酒樓及餐館營業額、消費額都有大幅度增加,大大拉動了旅游、酒店、餐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啟示與思考
橋頭鎮是因荷而美,因荷花文化而享譽珠三角、粵港澳的文化名鎮。蓮湖油菜花文化的打造,不經意間豐富了地方文化資源,成功為橋頭新的城市名片。這為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豐富公共文化惠民活動提供了有益啟示。
1.因地制宜,大膽創新。黨的十八提出,在扎實推進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橋頭鎮打造蓮湖油菜花文化品牌,正是貫徹落實了這一新的工作要求,該鎮在發現地方旅游文化發展的瓶頸上,結合實際問題及需要,結合為豐富群眾業余文化需求為宗旨,推陳出新地在蓮湖內引進種植油菜花,打造了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為群眾開展節慶文化活動構建新的環境,使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經濟效益得到有機結合。
2.精心策劃,注重經營。橋頭鎮對打造油菜花文化品牌高度重視,成把打造油菜花文化作為提升橋頭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與經濟社會發展一起部署、一起實施,對整體工作進行深入動員和詳細部署,將各項具體工作層層分解落實。同時,該鎮深入挖掘油菜花文化內涵,策劃開展了一系列形式簡潔、浪漫時尚的群眾文化活動,使油菜花節的各類活動更加活潑、更加親民,為活動積聚了更高的人氣與影響力。
3.加強整合,巧妙推廣。橋頭鎮積極創新宣傳方式,運用有線電視、網站、紙介傳媒、微媒體等形式,分時段、不定期地廣泛宣傳推介蓮湖油菜花景區、油菜花節的活動安排,通過召開簡單的媒體通氣、活動啟動儀式,對油菜花文化進行推介造勢。該鎮還有機整合周邊的美食文化、歷史遺產、文藝創作等旅游文化資源,在推介油菜花文化品牌的過程中,一并對“橋頭八景”進行宣傳推介,使該鎮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升了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