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梁艷俊
摘 要: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在學習歷史學科的時候進行適當的閱讀,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核心素質,對于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也有促進作用。因此,高中歷史老師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課堂閱讀,訓練學生的歷史課堂閱讀能力。本文針對高中歷史課堂閱讀,在分析高中生歷史課堂閱讀必要性的基礎上,就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中學生;歷史課堂;閱讀能力;培養
一、高中學生進行歷史課堂閱讀的必要性
首先,在探討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之前,先要了解清楚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征,認清高中生進行歷史課堂閱讀的必要性。一方面歷史學科包含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影響等內容,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學生必然要分析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進行課堂閱讀是為了幫助學生捋清歷史脈絡,對某個時間或者地點發生的事件以及在這個時間和地點出現的人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另外一方面歷史事件或者現象之間是發展聯系的,是一個完整的歷史體系,而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歷史課堂閱讀能力的途徑
歷史課堂閱讀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要閱讀歷史教材,包括教材中開頭的導語部分,課文中的重難點部分,以及拓展部分。其次是要閱讀相關史料,包括歷史資料和文學史料。通過閱讀這兩方面內容可以培養學生歷史課堂閱讀能力。
1.閱讀歷史教材
閱讀歷史教材是每個高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必須要進行的一個環節,雖然現在很多歷史老師會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授課,把教材內容進行提煉,然后通過PPT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但是歷史教材依然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理解歷史知識以及課后復習的重要來源。在閱讀歷史教材的時候,老師主要引導閱讀的是開頭導語部分、重難點部分以及拓展縱橫部分。首先,開頭導語部分是對該歷史事件或者現象的總體概括,雖然文字很少,卻包括了該事件或現象的起源、經過以及結果等,而且還起到吸引學生興趣,更好開展本單元學習的作用。比如在學習我國古代商業發展這一歷史內容時,導語部分就介紹了范蠡棄官從商的傳奇故事,在讓學生認真閱讀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拋出幾個問題,比如問學生范蠡為什么要從商,又為什么叫他陶朱公,對春秋時期的商人有什么看法等。其次是讓學生閱讀課文中的重難點部分,這一部分是學生進行課堂閱讀的重點,主要是通過逐字逐句地閱讀和剖析,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該歷史事件或現象,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得出相關結論。在引導學生閱讀重難點部分時,要注意問題的設計,并且在該過程中教會學生分析歷史事件或現象,概括總結內容的方法。比如在學習商鞅變法這一內容時,在讓學生閱讀之前,先通過PPT或者板書設計相關問題,主要包括該事件發生的原因或者背景,發生的經過,最后的結果以及對當時和后來產生的影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對該歷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討論,老師進行指導和糾正,最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該事件進行概括,得出自己的看法。另外,還要閱讀教材中的歷史拓展或者縱橫部分,這方面內容主要是和該歷史事件或者現象相關的補充延伸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拓寬學科知識,對該歷史事件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我國古代農業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相關知識以后,繼續閱讀歷史拓展中內容,并且向學生提問,世界有幾大農業體系,我國和其他國家在農業方面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差異,怎么去理解人類為了農業發展進行的遷徙等。
2.閱讀史料
在課堂上除了要閱讀歷史教材,還可以閱讀相關史料,通過史料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歷史信息,并且將歷史信息和相關案例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史料內容包括歷史材料和文學史料,歷史材料是指和歷史相關的,雖然沒有明確表明是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但卻從案例中蘊含這一歷史事件或現象內容、作用等的資料。比如老師提供了幾則歷史資料,都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的信息,通過現實案例描述當時的某個現象或者影響,像經濟方面的,人道主義方面的,國際關系有關的。在讓學生閱讀歷史資料的時候,要調動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比如齊聲朗讀,或者分組討論,在朗讀和討論中讓學生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圍繞二戰讓學生總結二戰的影響。老師在選擇歷史資料的時候要注意從簡單到復雜,如果是好幾則材料的話,最好前幾則是分點影響,最后一則是對前幾則的概括。另外,文學史料也是學生進行課堂閱讀的重要內容。因為文學史料中也包括了很多歷史信息,比如從某個文學作品中可以對那個歷史時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當時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環境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從中可能還涉及了某個重要歷史事件或者人物。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閱讀的時候要記得拓展豐富課程閱讀資源,多學科的、社會生活的都可以作為學生閱讀的材料。
三、歷史課堂閱讀的注意事項
進行課堂閱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拓寬了眼界,培養了學習習慣,提高了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等,而且也有利于文化的傳承,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進行課堂閱讀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幾點。首先,選擇的閱讀材料必須是在高中生學習范圍內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比如閱讀的材料要難度適中,要在高中歷史學科范圍之內,內容不能過多,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其次,閱讀的形式有多種,比如讓學生進行朗讀,或者邊讀邊思考,在讀完之后回答問題,對該閱讀材料進行概括;也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編寫閱讀提綱,寫讀后感等。另外,老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指導,比如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進行點撥,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等。
四、結語
綜上,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素質教育發展下的要求,也是為了真正幫助學生培養閱讀習慣,提高綜合能力。在課堂閱讀的時候,老師可以從歷史教材和歷史史料兩方面引導學生閱讀。除此以外,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注意閱讀材料的選擇和引導閱讀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嚴曉芳. 論高中歷史學科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 成才之路,2015(16):51.
[2]牛廣芬.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 基礎教育參考,2017(07):66-67.
[3]張健. 返璞歸真——高中歷史閱讀能力的培養案例研究[J].科教文匯,2014(17):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