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長海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不僅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命題本身是思想解放的產物,1978年在全黨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對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導作用,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改革開放這個重大戰略決策的產物;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逐步確立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的廣大理論工作者,都為此付出了各自艱辛的努力,由此決定了今天和今后我國在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過程中,仍應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要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指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方向和出路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和社會制度。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科學確立和堅定實踐這樣的思想觀念,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為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既在基本理論方面科學闡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代表的科學原理,又從社會科學普及這個層面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有效的思想引領,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始終占有絕對的指導地位。在這方面,科學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中心工作。我們今天和今后能否有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廣大人民群眾能否真正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有的概念由我國傳統文化中引申而來(如和諧、誠信等),有的概念與資本主義價值觀在字面上一樣(如民主、自由等),這些都需要在理論上予以科學的說明和論證,才能形成統一的科學的認識。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在得到科學論證之后,才能轉化成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發揮重要作用。
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提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們應當而且可以運用市場經濟的方法和手段加快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這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社會主義社會體制設想的一個重大突破。為了科學說明這一理論觀點創新,有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作出了辛苦的論證貢獻。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發展新常態,如何適應國際上經濟發展停滯、國內面臨艱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特定環境,形成有效的發展模式和治理結構,仍然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這方面,除了繼續深入探討和科學論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性及其規律性,還要科學闡明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涵及前景,以及由此決定的我國當前經濟領域的改革、社會治理的有效模式,如何形成有利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機制,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否堅持和發展,直至最終達到人類的崇高境界,有賴于我們能否形成與中國硬實力相匹配的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經濟建設方面的巨大成就,得到世人公認;而在文化軟實力方面,我們還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面,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需要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另一方面,我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需要在國際社會獲得認可。可以說,如果我們的軟實力不能與硬實力相匹配,我們不僅在國際社會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且自身的發展也難以有效堅持下去。為此,一方面,我們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將我國的經濟優勢轉化為文化優勢,不僅使文化產業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而且這個產業要走出去,進入國外人們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在國際上爭得與我們的經濟成就相適應的話語權,即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轉化成能為國際社會接受的觀念和認識。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爭得國際社會的話語權,也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