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野++李晨依++郭倩倩++楊昆
摘要:小兒腹瀉病是我國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急,病程長,現代醫學治療此病副作用大,預后欠佳,而針灸療法治療此病從根本出發,預后較好,且已得到大量臨床資料的證實。筆者就此收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以及維普數據庫中近25年針灸治療小兒腹瀉病的文獻,對其研究概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評述。結果表明針灸治療小兒腹瀉病健脾益氣,化濕通絡,達到治病求本目的。今后針灸時應多從小兒體質因素出發以完善治療方案,為臨床診治小兒腹瀉病補充新思路。
關鍵詞:小兒腹瀉;針灸;綜述
中圖分類號:R27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7-0083-03
小兒腹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征的一種病癥,又稱泄瀉,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運用針灸療法治療小兒腹瀉病越來越廣泛,療效滿意,本文就近些年針灸治療小兒腹瀉病臨床文獻綜述如下。
1單純針刺
薛艷麗等[1]將40例小兒腹瀉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針刺脾俞(雙)、足三里(雙)、陰陵泉(雙)結合西藥,對照組僅西藥治療,治療組有效率921%,對照組有效率75%。閆文武[2]等將96例腹瀉小兒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給予針刺中脘、天樞(雙)、足三里(雙)、上巨虛(雙)等穴位治療,對照組給予口服、靜脈輸注西藥治療,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為717%,治療組有效率大于對照組(P<005)。王吉軍[3]將48例腹瀉患兒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取中脘、天樞(雙)、足三里(雙)為主穴,對照組予以頭孢曲松鈉 50 mg/(㎏·次),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靜滴;病毒唑10 m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靜滴,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有效率為739%。劉國香[4]選取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雙)、天樞(雙)、大橫(雙)、足三里(雙)、內庭(雙)、公孫(雙)、梁門(雙)穴位治療200例小兒腹瀉者,其中治愈(飲食、大便、精神狀態均恢復正常)198例;好轉(大便次數減少)2例,總有效率為100%。于竹力[5]選取足三里、天樞、陰陵泉為主穴結合辨證配穴治療32例小兒腹瀉者,其中痊愈26例(8125%),有效4例(125%),無效2例(625%),總有效率9375%。王麥絨等[6]取長強、足三里、天樞、四縫為主穴結合辨證配穴治療小兒腹瀉者86例,治療后,痊愈75例,好轉9例,無效2例,治愈率達到872%,有效率達到976%。張叢梅等[7]針刺天樞(雙)、大腸俞(雙)、足三里(雙)、四縫(雙)、中脘、關元、內關(雙)治療患兒65例,治療后,痊愈者39例,顯效者18例,好轉者8例。常樹琪[8]針刺中脘、足三里(雙)為主穴,公孫(雙)、太白(雙)為配穴治療小兒腹瀉50例,治愈率為88%。
2灸法
尚秀葵[9]用溫和灸天樞(雙)、足三里(雙)、水分、命門穴位治療28例患者,其中痊愈15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2%。
3針灸并用
楊忠玉[10]隨機將30例腹瀉患兒分為針灸手法綜合全面組和單純西藥組,結果證明前者效果較好。黃憲紅等[11]運用主穴中脘、天樞(雙)、足三里(雙)對60例小兒腹瀉者行針灸治療,治愈52例,有效8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張萬霞[12]針刺足三里(雙)、氣海、關元、天樞(雙)穴位結合溫和灸足三里(雙)、神闕、天樞(雙)、氣海、關元治療106小兒腹瀉者,治療后,94例治愈,8例好轉,總有效率為962%。曹奕[13]針刺中脘、天樞(雙)穴位結合艾灸神闕穴治療小兒腹瀉者60例,其中痊愈者46例,占766%;好轉者1例,占183%;無效者3例,占5%;總有效率為95%。
4針刺結合推拿
付杰娜等[14]運用針刺結合推拿治療小兒腹瀉者50例,針刺取穴:主穴取天樞(雙)、足三里(雙)、三陰交(雙),推拿為順時針摩腹3 min,揉龜尾2 min,捏脊3遍,治療后,顯效39例,有效9例,無效2例,有效率占960%。鐘敘春等[15]將168例小兒腹瀉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予以針刺四縫(雙)、足三里(雙),結合捏脊自尾骶至枕部;對照組給予肌肉注射復方新諾明,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為696%,2組對比P<001。傅麗艷等[16]針刺四縫(雙)、足三里(雙)、三陰交(雙)、中脘穴合按摩腹部治療小兒腹瀉者12例,治愈率為83%。
5針刺結合中藥
吳斌等[17]用中藥配合針刺三陰交(雙)、中脘、脾俞(雙)、天樞(雙)治療38例小兒腹瀉者,其中治愈29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4%,痊愈率為763%,好轉率為211%,無效率為26%。
6其他針灸療法
林豐蘭[18]將7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口服利巴韋林抗病毒,培菲康調節胃腸菌群;治療組予以丁香、蒼術、肉桂、豆蔻仁、砂仁等份研成粉末,取適量,加入少許生姜汁調成糊狀敷于神闕穴上結合對照組方法;治療組的治愈率為5135%,好轉率為4459%;對照組治愈率為3333%,好轉率為4333%;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袁虹[19]點刺少商放血26例小兒腹瀉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9例,2次12例,3次5例。程聰[20]自大椎至長強沿督脈兩側捏脊治療小兒腹瀉者8例,治療3次后痊愈。華梅芬等[21]運用He-Ne激光照射中脘、天樞(雙)、神闕、水分、內關(雙)、關元、足三里(雙)、大椎、脾俞(雙)治療9例小兒腹瀉者,總有效率為98%。
7針灸綜合療法
鄒揚軍[22]治療小兒腹瀉者8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運用中醫推拿聯合針灸治療,對照組采用針灸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50%,顯著高于對照組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張建民等[23]針刺四縫(雙)、天樞(雙)、足三里(雙)、氣海、長強穴結合灸法加以拔罐治療300例小兒腹瀉者,治愈296例,占98%,好轉3例,占1%;無效1例,占033%。徐曉芬等[24]選取下肢脛骨前脊外側上下虛連線中點(止瀉穴)進行穴位注射654-2注射液,再配合推拿治療50例小兒腹瀉者,有效率為100%。曹金明[25]針刺天樞、長強加神闕拔火罐治療小兒腹瀉264例,1次治愈92例,占348%,2次治愈132例,占50%,3次治愈26例,占98%,無效14例,占54%,總治愈率為946%。霍秋如[26]針灸并臍敷藥治療小兒腹瀉458例,治愈率為100%。
8討論
在現代醫學方面,我國確定的腹瀉病的治療原則[27]為:(l)預防脫水,(2)糾正脫水,(3)繼續飲食,(4)合理用藥。其中,感染性病因所引起的腹瀉,必然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而抗生素的運用中,一是兒童能夠選用的抗生素種類較少,二是存在著過敏等不良反應的風險,三是容易破壞人體內有益共生菌群,削弱了患兒抗病能力,四是反復的運用抗生素容易導致耐藥性的出現;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則容易形成腹瀉的遷延不愈。在傳統醫學方面,《幼幼集成·瀉泄證治》曰:“夫腹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谷腐化而為氣血以行榮衛。若飲食失節,寒溫不調,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下降,而腹瀉作矣。”由此可知,泄瀉的主要病機在于脾虛濕盛,以脾虛為本,濕盛為標。而外感、食積、濕熱等病因均可損傷脾胃,致使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水谷津液輸布代謝異常,水濕停滯而成泄瀉。上述文獻中所用到的針灸療法能針對病因病機實現健脾益氣、化濕通絡而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縮短病程,避免了西醫療法(尤其是抗生素的運用)所引起的多種副作用。然而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充,脾常不足,故在針灸治療中應當注重調護脾胃,且行針手法宜輕柔,留針時間不宜過長,對處于嬰幼兒期的患兒應盡量多使用溫和的針灸療法,例如灸法、推拿、穴位敷貼等。而在本次所納入的臨床文獻中很少提及針灸手法等相關問題,且以針刺治療居多,灸法及推拿運用較少,希望在以后的針灸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研究中,對以上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更好的指導臨床,促進中醫兒科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艷麗,楊增囤針灸聯合藥物治療小兒秋季腹瀉4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4):48-49
[2]閆文武,楊淑琴,周莉針灸治療小兒腹瀉50例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1,33(6):598-599
[3]王吉軍針灸治療小兒腹瀉25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1,43(4):67
[4]劉國香針灸治療小兒腹瀉200例[J].新中醫,2007,39(7):61
[5]于竹力針灸治療小兒腹瀉32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10):19-20
[6]王麥絨,張鵬天,楊惠針灸治療小兒腹瀉86例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函授,2001,13(3):18
[7]張叢梅,楊晨,徐曉針灸治療小兒腹瀉65例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1,17(8):19
[8]常樹琪針灸治療小兒腹瀉50例[J].遼寧中醫雜志,1991,24(6):36
[9]尚秀葵,魏連海溫和灸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8,17(1):21
[10]楊忠玉針灸手法綜合治療小兒腹瀉30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7):311
[11]黃憲紅,周剛,劉玉紅針灸治療小兒腹瀉6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1):59
[12]張萬霞針灸治療小兒腹瀉病106例[J].中國社區醫師,1999,(2):20
[13]曹奕針灸并用治療小兒腹瀉60例[J].針刺研究,1997,22(3):198
[14]付杰娜,邢麗華針灸及推拿辨證治療小兒腹瀉50例[J].中醫研究,2010,23(12):63-64
[15]鐘敘春,許志雄,楊涓針灸結合捏脊治療小兒腹瀉84例[J].陜西中醫,2007,28(3):335-336
[16]傅麗艷,徐凱,郭子杰針灸治療小兒腹瀉12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學,1997,(11):24
[17]吳斌,劉改蓮中藥配合針灸治療小兒腹瀉38例[J].內蒙古中醫藥,1996,(S1):62
[18]林豐蘭中藥敷貼神闕穴施護小兒腹瀉74例[J].福建中醫藥,2011,42(6):59-60
[19]袁虹點刺少商穴治療小兒腹瀉[J].中國針灸,2003,23(1):39
[20]程聰針灸治療72例臨床報告[J].江西中醫藥,2001,32(3):44
[21]華梅芬,胡潔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療小兒腹瀉臨床觀察[J].鎮江醫學院學報,1995,5(2):121
[22]鄒揚軍中醫推拿聯合針灸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5,24(4):268-270
[23]張建民,董秀花針灸拔罐治療小兒腹瀉300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1997,(S1):114
[24]徐曉芬,鞠風華,蔣瑞華推拿與穴位注射654—2治療小兒腹瀉臨床觀察[J].佳木斯醫學院學報,1994,17(2):60
[25]曹金明三針一火罐治療小兒腹瀉264例[J].河南中醫,1992,12(2):75
[26]霍秋如針灸并臍敷藥治療小兒腹瀉458例[J].菏澤醫專學報,1991,(3):61
[27]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組織委員會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