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鋒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的房地產業和建筑業更是有了質的飛躍,全國各地到處都是大開發、大建設的場景,而高速的經濟發展、大規模開發建設伴隨著的是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因此,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應更加提倡發展低碳經濟,高喊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關鍵詞: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節能環保材料應用;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2-0001-01
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幾十年以來,環境問題越來越多并受到重視,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提出要發展低碳經濟,讓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共進,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發展低碳經濟、開發節能環保新技術的重要性。這種理念已經貫徹到各個領域,包括整個建筑產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建筑節能環保材料被應用到房屋建造中。文章就這一話題,圍繞建筑節能環保材料進行闡述,淺析發展低碳經濟、開發建筑環保新技術的應用和前景。
1 以清潔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
在過去幾十年的里,中國建筑行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一直以來,建筑業經濟都是粗放型經濟,使用了大量的陳舊煉鋼設備,并完成了大量黏土磚的燒制,以至于消耗了大量的煤炭和石油,并導致環境遭到了嚴重污染。針對這種情況,應加快低碳經濟的發展,以清潔可再生能源進行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從而使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的使用得到減少,并使環境污染得到有效緩解[1]。具體來講,就是可以進行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陽能裝置和雨水收集設施等材料設施的設計,從而加強對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利用這些能源,則能實現自己自足,所以能夠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 改善經濟結構,結構轉型
在過去較長的時間里,建筑業在材料選擇、技術工藝使用等方面都很少進行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引入,以至于建筑經濟結構一直為高能耗、粗放型的單一結構進而產生了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發展低碳經濟,還要對該種結構進行轉變,倡導進行新材料和新技術的使用,從而實現建筑的節能、節水、節材和節地建設,進而推動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例如,上海的印象鋼谷就是典型的低碳建筑,采用了混凝土立面結構,從而使花崗巖大理石、瓷磚貼面等材料得到了節省。其地下車庫上方則完成了10000m2綠色坡地的設置,車庫則保持四面通風和自然采光,能夠全方位體現低碳理念。因此,加強對新材料和建筑節能環保技術的運用,將成為發展低碳建筑的關鍵,能夠使建筑業經濟結構得到有效轉變。
3 利用科學技術發展低碳經濟、大力提倡建筑環保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鄧小平先生提出的新時期發展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科技革命的進行,人類對科學技術的掌握已經提升到一個高度了,因此,將科技運用到經濟發展中也是很合理的事情。在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之下,清潔能源利用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清潔能源運用普及率不高,在這樣的狀況下,減少能耗是目前最需解決的事情。想要達到減少能耗的目的,就必須利用科學技術。所以建筑業還應加快轉型,嚴禁使用黏土磚等高能耗材料,并盡快實現鋼廠結構轉型。此外,還要加快對環保新材料的倡導,比如在外門窗上進行Low-E節能玻璃的使用,從而減少冬季室內熱量散失,并避免夏季陽光對室內進行加熱,繼而有效減少空調、暖氣等能源的消耗。目前中國的建筑業發展還處于一個高能耗低回報的階段,主要原因就是對核心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現階段使用的技術都是英美等國所不使用的技術,技術的落后也是中國發展的一大難題。所以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掌握建筑節能環保技術,減少建筑生產的能耗以及污染物排放量,從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兩個方面實現低碳減排的目的,保護生態環境。
4 政府引導,促成產業轉型
自可持續發展提出之后,中國的各類產業面臨著升級轉型的問題。在傳統經濟形態之下,中國企業采取的也是較為傳統的組織結構,而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中國的企業必須改變組織結構和經營模式,以帶動產業轉型。在促進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政府必須引導作用,出臺相關政策,以限制企業生產的能耗以及限制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利用財政手段,提高企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成本,同時,對新能源產業進行獎勵,或者出臺相關政策,給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便利和補償,從政策和經濟兩個方面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具體來講,就是要出臺政策禁止建筑業繼續使用黏土磚等高能耗材料,并為使用節能環保技術的建筑企業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引起建筑企業完成結構轉型。
5 結語
在二十一世紀,世界上許多國家對環境的發展越來越關注,在中國,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發展模式已經被拋棄,現在中國無論是領導人還是全社會都在倡導低碳,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從各個方面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全球變暖的現象。要發展低碳經濟,要從清潔能源的使用,核心技術的掌握,產業的改革轉型,改善經濟結構四個方面著手,全方位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亞麗.淺談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J].黨史博采:理論版,2010(5):26-26.
[2]許青萍.基于低碳經濟背景的中國企業發展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1X):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