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玲

【摘要】漢語拼音作為一種工具,是學生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基礎。然而,拼音教學的學習時間短、內容多,要讓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認清、讀準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和掌握2種不同音節的拼讀方法實屬不易。要讓學生順利拼讀音節,其前提是學生能讀準每個字母的音,認清每個字母的形,掌握好音節的拼讀方法,這些方面缺一不可。
【關鍵詞】拼音;教學;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3.21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們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思考如何去突破漢語拼音教學中的這一難點。我們也在不斷嘗試,尋找有效的拼音教學策略。以下,就以一節聲母教學課為例,從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和實施中進行分析。
《z c s》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施環節:
課前備課時,對于教學目標的確定,我們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礎而定,而對于教學策略的選擇,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漢語拼音學習的規律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看,依規律、重學情,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確實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一、巧用情境圖,呈現聯想中介,幫助學生讀準音、認清形
言語聯想學習作為漢語拼音學習的一種形式,或是音和形直接建立牢固的聯系,或是借助中介項目將音和形牢固聯系起來,前者屬于機械學習方式,較為枯燥、低效,后者形象直觀,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適合,教學效率較高。這節課中,運用的就是后面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借助教材中的情景圖作為中介項目,起到示音示形作用,很好地幫助學生讀準字母的音,認準字母的形,而且以情景圖為背景創設一個森林學校的大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zi、ci、si時,我們通過看情景圖和講故事作為一個中介形象來幫助學生識記這些音節。我們展示情境圖,讓學生看著情境圖聽故事:“熊老師今天真帥!頭戴帽zi,身穿zǐ衣。他到森林學校干什么呢?原來是來給小cì猬們上課呢!他要教小cì猬們學什么呢?這不,黑板上寫著呢,是聲母z……熊老師的課上得真好!連在葉子上吐sī的蠶媽媽都聽的忘記吐sī了。”邊講故事還邊出示關鍵事物的名稱詞語“帽zi”“zǐ衣”等。在這個中介形象中,具體的圖中事物與整體認讀音節的讀音有聯系,圖中的關鍵事物名稱提示與整體認讀音節的字形有聯系,于是,當學生看到整體認讀音節zi、ci、si的時候,就會先想到情境圖中的事物,再想到事物的名稱,很快就能想起zi、ci、si的讀音,自然而然將音和形對應起來。
又如在進行聲母z、c、s學習時,情境圖中的熊老師寫的字、刺猬的樣子、蠶吐絲的形狀像聲母z、c、s的形狀,這里提到的關鍵詞寫字、刺猬、吐絲等的讀音又與聲母z、c、s的發音有聯系,于是,看到聲母z、c、s,就會先想到與之類似的熊老師寫的字、刺猬的樣子、蠶吐的絲的形狀,再想到這里講到的幾個關鍵詞語的讀音,便能想起聲母的讀音來。
這樣的學習方式,巧妙地借助情境圖這一中介,呈現形的同時呈現形的發音,促進音與形之間聯系的形成,順應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形象直觀,既有意識,又有效率。
二、形式多樣,反復訓練,讓學生牢固掌握聲母的音和形
言語聯想學習離不開大量的練習,對于學生來說,這節課新學習的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不可能僅通過一兩次的認讀就能牢固掌握,我們除了給學生呈現正確的聯想,讓他們讀準音、認清形外,還要給他們提供練習和重復的機會。學生的學習記得快也忘得快,要想將這些短暫的音、形聯系記憶有效化,需要反復的練習來加以強化。這些練習,一則為了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另一則為了促進以后的運用。然而,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要讓他們通過反復練習掌握知識,就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方法來呈現練習內容,激發其學習興趣,吸引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練習項目中。這節課,我們根據學生好動、愛表現等特點,將單一重復、枯燥無味的復習鞏固換成了讀自編兒歌、甩卡片游戲、青蛙過河游戲、猜謎語、做手指操等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玩中復習鞏固知識,既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輕松、有趣,又實現了學習內容的重復強化,達成掌握知識的目的。
例如老師將字母的讀音和字形特點編入兒歌中,編成聲母字音兒歌:“熊教寫字z z z,小小刺猬c c c,蠶兒吐絲s s s”和聲母字形兒歌:“像個2字z z z,半個圓圈c c c,半個8字s s s”,讓學生通過讀兒歌不斷區分和鞏固所學聲母的音和形。兒歌簡短、有節奏,讀起來朗朗上口,一年級學生容易理解喜歡朗誦,這樣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多讀正音,多看記形。
又如老師抓住小孩天性好動的特點,運用手指操練習,讓學生全員動起來,擺手型做字母操,識記聲母z、c、s的形。學生可興奮啦!紛紛站起來想到各種不同的方式擺出相應的字母形狀,在做字母操的過程中,學生便能潛移默化地掌握字母的形,避免了機械的死記硬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及時反饋,正確引導,確保學生知識掌握的準確性
這里所說的反饋主要指的是課堂上的即時反饋,它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能及時糾正學生課堂練習中的錯誤,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節漢語拼音課中的反饋,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發音和書寫提供的指導和修改意見,確保學生知識掌握的準確性。此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讓學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沒過關,哪方面表現好,哪方面有不足,落下的和不足的要及時改正,切實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比如在這節課中,學生在認讀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和聲母
z、c、s時,音節和聲母的讀音區分不清,聲母讀得不夠輕短,教師便可根據具體情況做出了及時反饋,指出學生主要的錯誤,并進行正確的發音指導,親自示范正音,再通過帶讀、反應搶答、對比讀等方式進行鞏固,讓學生反復練讀聲母的音,直至讀準。老師通過這樣的反饋指導,讓學生準確而有效地掌握了聲母z、c、s的準確讀音。
又如在練習書寫字母時,老師及時對學生的書寫情況進行反饋,展示有代表性的書寫作業,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優點和不足,老師在此基礎上做出評價和進一步的指導,學生在老師評價指導的基礎上,檢查自己所寫的字,進行及時的修改,這樣扎實、有效地落實書寫環節,不讓學生的書寫練習放任自流,不讓教師的書寫指導有形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