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代是中國教育史上的鼎盛時期,有著許多值得我們當今借鑒的教育理念,其中有關學習規范訓練的方法是值得我們研究思考的。宋代治學嚴謹,王安石、范仲淹等學問大家輩出,皆得益于此。我們語文教學新課標的推行也應適當地繼承、發展語文學習規范訓練的方法,這對于完善語文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宋代學習規范訓練的特點出發,重點論述新課程背景下運用學習規范訓練方法的意義與啟迪。
【關鍵詞】宋代教育;學習規范訓練;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學習規范,合乎學習模式之意。劉勰云:“規范本體謂之镕,剪截浮詞謂之裁。”宋代的教育思想與治學方法中對于語文的規范學習、嚴格的方法訓練非常重視。學習的規范訓練利于學生主動感悟知識,立足于實踐。這不只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學習態度,一種學習習慣,是可以實現終身學習的一種有效學習理念。
一、宋代教育學習規范訓練的特點
宋代教育對弟子的學習和先生的教學都有著嚴格的規范,因而學生教師能夠嚴謹地看待語文學習。宋代教育學習規范訓練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要有嚴格、規范的讀寫訓練。朱熹的《童蒙須知》中在“讀書寫字”方面要求學生:“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凡寫文字,須要仔細看本,不可差訛。”由此可見,嚴格要求學生進行讀書寫字是必須遵守實行的。同樣,嚴格規范的讀寫訓練也利于提高當今中學生的語文素質。
第二,熟讀精思,用心感悟。宋代多出學問大家,他們了解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精讀文章,表達疑問,才能事理通達。張載表示“書須成誦精思”,熟讀文章,勤奮思考。同時還指出為學之道需要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習最重要的是用心領悟,一味守舊將會徒勞無功。所以“觀書者,釋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所益,則學進矣,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多讀多思多疑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訓練方法。
第三,為學要具備謙虛謹慎、勇敢克服困難的態度。謙虛謹慎,不畏艱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而這種優秀品質在宋代教育中也得以充分體現,形成一種學習上的規范訓練。“學然后知不足,有若無,實若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不能自滿,要養成謹慎謙虛的學習習慣,在嚴謹的學習環境下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勇敢克服。這種學習訓練方式有助于改變當今中學生浮躁的學習態度以及教師責任心不足,居高臨下的教學態度。
第四,實踐出真知,學習語文要不斷地聯系實際。胡瑗強調,學生除了平日的課業以外,還要進行一些實地考察,他反對不切實際地死讀書。王安石認為,學習語文,最終是要懂得如何運用語文,要用開放的思維學習應用語文,不能神化章句經典。蘇軾在《日喻說》中有著一個生動的比喻:“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南方人之所以善于游泳是因為他們離水近,天天接觸水的緣故。同理,學習也不能脫離實際,只有實踐才會出真知,這對于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當代語文發展有很大的啟發。
二、新課程背景下學習規范訓練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稱“新課標”)實施以來,獲得了不錯的成效。新課標中追求語文綜合性和實踐的統一;強調寫字的規范學習;突出了閱讀語言的積累;明確語文知識的運用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要求教師要研讀教材,準確把握教材內容;放緩教學節奏等。這些新觀點與宋代教育的學習規范訓練的理念不謀而合。在當今的新課程大背景下,繼承和發展古人學習規范訓練不僅是新課標的內在要求,而且還會與新時代的語文教學碰撞出新的火花。
首先,學習規范訓練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保證。當前語文教學,將聽、說、讀、寫都分離開來,側重于聽、寫,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新課標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是學科之本,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最重要的就是打好語文基礎。參考宋代嚴格的讀寫規范,當今學生要熟讀精思文章,慢慢品味其中情感。當學生真正“悟”到的時候,就完成了情感體驗,繼而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也會隨之提升。同樣,如果對學生的口語和作文訓練也能夠進行嚴格規范的練習,那么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將會有一個扎實的基礎。
其次,學習規范訓練有利于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 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具備了語言技巧和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學習習慣會慢慢養成,但這需要規范的訓練方法才能有效實現。宋代教育要求學生有一個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學習語文要一絲不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是新課標的要求,還是實現終身教育學習的基礎。
再次,學習規范訓練會豐富教學方式與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宋代學習規范訓練不是指教學態度上的嚴厲,而是對學生全身心的幫助,對學生在語文上任何細枝末節的錯誤都不姑息。新課標也指出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宋代教育思想也說明學習語文是為了使用語和文,用語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規范訓練要求教師要秉著一個負責的態度,將實踐融會課堂,如此課堂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最后,運用學習規范訓練會放緩學習節奏,回歸語文本真。新課標在語文教學中也在學生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訓練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合理的策略,這些策略方法中蘊含著一個語文本真的理念—慢節奏。語文學習本身是需要時間來積累打磨的,必須循序漸進。學習規范訓練要讓學生放緩自己的識字寫字速度,扎實漢字基本功;要用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文章,熟讀精思,最終才會領悟文章情感;要在寫作時注意立意,構思,煉字,造句等方法,沉下心練習。
三、學習規范訓練對當今語文教育的啟示
新課程實施以來,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討論。加之近年來“翻轉課堂”等西方先進教學理念傳入我國,課堂更是變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堂”。但是漢語不同于西方語言,漢語是語序固定,靠字義理解,重視訓詁的。文言文學習、詩歌學習、語法修辭等等都不是靠學生自主學習就能完成的,若如此下去,語文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也將流于形式。
首先,師生平等并不是否認教師的課堂權威,而是教與學的彼此配合。古人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但發表意見的前提是經過對問題的反復思考與訓練,對于問題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只有在掌握了文章的規范訓練方法之后,方能有效地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課堂的效率也會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便會更好地凸顯出來。
其次,學習規范訓練要求教師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嚴格的規范訓練理念。具體實施上,教師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做到最細致的規范:要讓學生寫字規范,作文條理清晰,熟讀精思課文,善于表達觀點,逐步提升語文素養。雖然現在許多教師都反對“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但這是學習規范訓練中的一種有效方法,它符合孩童理解力弱,記憶力強的智力特點。漢語詩歌文言文不易懂,語法修辭也需要時間慢慢體悟。因此,讓孩童先記憶再逐步理解文章是符合語文學習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的。
最后,學習規范訓練啟發我們要善于突破常規教學,結合實際,制訂周密的學習計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與學生應互相尊重、相互幫助,課堂教學達到“學學半”就是一堂成功的課。學習規范訓練在課程發展的當今世界,也閃耀著光芒,繼承和發展學習規范訓練理念,對當代語文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解光穆.試析“嚴”在語文課程中的正面作用運用技巧—基于張志公《說“嚴”》中的觀點[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5(12).
[2]黃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解讀與思考[J].教育藝術,2013(2).
[3]高阿健.提升語文素養,搭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階梯[J].新課程學習(下),2014(8).
[4]陳紅霞.放慢步伐,提升效率—學習實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感[J].小學教學參考,2014(12).
作者簡介:王波,1993年生,山東青島人,在讀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