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外閱讀是閱讀的主要形式,培養課外閱讀的能力對學生獲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結合自己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一些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課外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而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關鍵所在。它的培養與提高離不開大量的課外閱讀,只有通過大量有效的課外閱讀,閱讀能力的提高才不會變成空中樓閣。結合自己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指導好學生課外閱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的策略進行:
一、激發濃厚的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
(一)故事引路—拋磚為引玉
講述一些關于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如:懸梁刺股—楚國的孫敬到洛陽求學,為了不打瞌睡,便把頭發綁住懸于梁上;戰國的蘇秦讀書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錐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趕跑,又繼續苦讀;鑿壁偷光—匡衡因家貧,買不起蠟燭,便偷偷鑿穿墻壁,借隔壁透過來的光而讀書;囊螢映雪—車胤家里買不起油燈,只能每晚靠著螢火蟲的光來讀書,有時甚至看到天明;孫康,也因家貧,冬夜經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來讀書……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產生讀書的渴望,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二)巧借課文—以點帶面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通過課內精讀文章的講授,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與技巧,讓孩子們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在實際閱讀中化方法為能力,使自己的閱讀能力不斷提升,舉一反三。如學《祖父的園子》一課后,我推薦學生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學了《“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人物描寫一組后,向學生推薦曹雪芹的《紅樓夢》;學習了五年級第三單元的《楊氏之子》一課,我又會讓學生們去領略劉義慶《世說新語》的語言魅力……課文學完后,我還會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探究相關的問題,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欲望,并學會在課外書本上尋找真知。
(三)推薦優秀的書籍、報刊
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明的信》中,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要廣泛,例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科幻小說、科學常識、文學小說、《中國兒童報》等等,只要思想內容健康,對學生有正確導向作用的文學作品,都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在百花園里博覽群書,釀造醇香的花蜜。現在學生在校自愿征訂的《江門日報—青蘋果》,我會選取優秀的同齡習作,與孩子們一同賞析,讓他們學習別人如何組織文字,開闊視野。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讓學生高效閱讀
(一)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我要求學生讀書要做到“三定”
一是定書。要制訂一個讀書計劃:每個學生每學期要讀5本以上課外書,并精讀其中5篇文章。
二是定時。主要是抓住在學校的兩個“美讀”黃金段:早晨8:00—8:15的晨讀和中午2:00—2:15的午讀。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每天在校至少有30分鐘的閱讀時間,并且讓學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鐘閱讀時間,雙休日、節假日也堅持每天閱讀20分鐘,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
三是要定量。先讓學生自行制訂計劃,準備一本書花多長時間讀完,然后,堅決按計劃執行。“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為了讓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老師和家長要經常提醒、督促檢查。
(二)為了讓學生讀有所得,我要求學生養成以下的習慣
A.一邊讀一邊想。課外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課外閱讀離不開思維的參與。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要求學生讀書時全神貫注,一邊讀一邊想,初步感知,理解每一層的內容;讀完文章,學會聯系上下文,再仔細斟酌推敲,印象就加深了。
B.邊讀邊動筆墨。“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快速且有效的閱讀方法之一。動筆墨大致有圈一圈、畫一畫、旁批、摘抄、寫讀后感等幾種方法。我們學校為學生統一印發了精美的閱讀積累本,我就指導學生充分地利用好這個本子,讓他們把平時讀書讀報時摘抄的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優美的詞句、精彩片斷、讀書感悟記錄下來。中高年級的學生還可嘗試旁批,這種“手腦并用”的閱讀才更精彩、更有實效,同時對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三)編列提綱
這是理清思路并使之系統化的過程,是把握文章的思路方法之一,更適合高年段的學生運用。提倡學生“善讀”,這樣可以大大地鍛煉他們閱讀文本、篩選信息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文章表達思路和表達方法的理解、概括,以及對中心思想的感悟。
三、創造合適的機會,讓學生享受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為了促進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質量,我們開展精彩的課前3分鐘演講。學生通過觀看電視、收聽廣播,瀏覽網頁,閱讀最近的報紙、雜志等形式,從中挑選最新的、最典型的國內外新聞寫下來,并在內容后面談談自己讀了這條新聞后的收獲。利用每節閱讀課前的3分鐘,按照學號的順序輪流演講,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
又如舉行讀書展評活動。在班級中定期展評學生的剪貼報、手抄報,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我就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而學生在展評過程中,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從而會更堅持走上大量的廣泛閱讀之路。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永不停息探索的腳步,帶領孩子們走進課文所描繪的世界,汲取精華,同時也和孩子們一起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在知識的殿堂自由自在地遨游,浸潤書香……
作者簡介:黃小燕,女,1985年生,小學語文二級教師,現任教于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外海銀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