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友+陳發杰+張強+蔣威
【摘 要】本文提出新時期下應發揮退役大學生的作用,更好地在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通過分析退役大學生群體的特點,提出相關對策措施。
【關鍵詞】退役大學生 國家安全 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136-02
大學生服義務兵役,不僅是軍隊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們新時代青年履行兵役義務的責任,隨著國家優惠政策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到部隊接受歷練。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近幾年退役大學生逐漸增多,截至2016年,退役復學大學生達120多人,接近在校學生的1.12%。兩年的服兵役生涯,使得他們無論在思想覺悟、意志品質、自我約束能力等方面,都與普通的在校學生有了明顯的不同。如何充分發揮和運用他們所具備的優秀品質和優良作風,是值得各高校去探討和思考的問題。要充分挖掘退役學生的優秀品質,在加強復學管理的基礎上,更好的使退役大學生“退伍不褪色,永葆革命本色”,發揮其在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國家安全是關系國家存亡的大事。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和平穩定的建設環境,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每個公民都負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如何,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關鍵在教育。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境外敵對勢力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重要目標。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如何,將直接關系國家的穩定和國家發展建設的成敗。大學時代是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國家安全意識養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在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能培養后備軍事力量。通過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學習并激發創新精神;有助于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觀念;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建設與發展。
二、退役大學生在國家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在部隊的培養下,他們服從命令、樂于奉獻、吃苦耐勞、遵紀守法,勇于挑大梁,做事雷厲風行,講究高效率。他們身上所具備的這些優良品質可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發揮突出的作用。退役大學生有以下三大方面的作用:
(一)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的“生力軍”
退伍生在部隊大熔爐里要求嚴格,有著嚴密的紀律性,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這不僅僅磨練了他們的意志,也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政治素質,他們是大學生身邊的典型,是強化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活教材。通過在部隊的學習鍛煉,他們閱歷相對較為豐富,社會責任感強,能吃苦耐勞,有樂于奉獻的精神。可以充分發揮其潛力并調動其積極性,利用國家安全教育日等時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普及《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反恐法》等法律法規,增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是在校園內人流密集的圖書館等地向師生發放宣傳手冊。二是積極參與制作相關法律條文的主題故事,并對海報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三是組織各專業學生,圍繞《反間諜法》等相關內容進行精彩激烈的知識競賽,并設立現場咨詢臺解答學生疑問。四是在校內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普及國家安全知識。五是組織各年級學生集中收看學習國家安全宣傳的視頻。六是成立軍旅之家,進一步拓寬宣傳陣地。七是創新宣傳渠道,可建立微信公眾平臺、主題網站等方式,進一步利用多媒體進行宣傳教育。
(二)實施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的“催化劑”
大學生軍事訓練是國家安全教育重要的平臺和載體之一。新生軍訓一般是在學生大學入校伊始,讓軍人的氣質、軍人的紀律、軍人的作風、部隊的優良傳統融入大學生活。在此階段適時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最佳時機。退役大學生軍訓教官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有力地促進新生更加快捷、更加有效地適應大學生活,在訓練當中,他們既是教官,又是師兄或師姐,他們對大學生活的理解潛移默化影響了新生;他們訓練之余與學生交流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他們與大家交流的內容,更容易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他們的訓練方式,更能有效融合和諧融洽的氛圍,彼此建立感情。利用退役大學生進行新生軍訓管理對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起到了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在校大學生深入了解國家安全的意義,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三)優化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的“助燃劑”
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需要引入國家安全教育的新素材,這樣才能使教育更加緊跟國際形勢和社會發展實際,同時也需要貼近大學生的思想潮流,要能對國際國內及社會中出現的種種不安全因素、熱點和問題有一定的敏銳性并做出反應,同時要能與當代大學生在某種觀點上產生共鳴。
當代退役大學生在部隊的磨礪和體驗,使得他們養成敢于擔當,善于思考和較強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他們較之同班同學年齡偏大,經歷也會比同學豐富,考慮問題更為周全。這樣在同學當中既有了威信又不會顯得過于拘束,既是同學又是學長,還可能是特殊的“偶像”。他們經過了部隊嚴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國際形勢教育之后對國際國內局勢有自己的判斷與行為選擇,所以退役大學生參與國家安全教育能拓展教育思路,優化教育內容,同時通過他們活躍的思維,能豐富教育的手段,從而提升教育的效果。
三、通過退役大學生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做法
(一)主要做法
1.成立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為了加強退役大學生的管理,學校保衛部門牽頭成立了專門的學生組織。2014年11月,成立了“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老兵團”,老兵團組織由保衛部門、學工部門領導,由學生負責人負責日常管理、開展各項活動,指導老師全程跟蹤指導。
2.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報告會。每年退伍大學生復學報到后,學校會挖掘出優秀人才,加強培訓學習后在各系開展巡回報告會,大大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觀,培養大局意識、危機意識,更好地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3.開展祭奠烈士掃墓活動,促進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養成。每年清明節,學校會組織老兵團同志到烈士陵園祭奠革命烈士,學校其他社團自愿報名參加。此項活動大大增強了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參與人數逐年遞增,豐富了校園文化陣地,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4.積極組織民兵訓練,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為了保證退役大學生“退伍不褪色,永葆軍人本色”,學校嚴格民兵組織管理。每周組織兩次晨跑,與轄區武裝部密切配合,根據需要開展軍事打靶、隊列、體能等訓練活動。通過嚴格管理,退役大學生在完成軍人向學生轉變的同時,不僅更好學習了相應的專業技能,更加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5.通過參與軍訓管理,不斷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2013年以來,根據部隊所學專長,輔助軍訓管理及教官現場施訓,他們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軍訓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是學校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得力助手。
6.建立學校安全信息員網絡體系。退役大學生團體作為一支特殊的群體,有著特有的敏感性、警惕性。學校將其納入安全信息員系統進行培訓、管理。目前在校人數32人,他們分布在各個班級、各個宿舍,日常生活中,他們遍布校園各個角落,但在緊急情況下又能快速集中,學校建立了快速反應網絡,在遇到可疑事件或突發事件時能第一時間處置或向學校保衛部門報告,由學校快速處置。同時,在學校的網絡安全管理中他們也起到了模范帶頭、監督提醒和預警作用。
7.抓征兵宣傳,促國家安全教育。每年的四月份,學校會對預征對象進行摸底,將有志參軍的大學生集中起來,由老兵團組織開展簡單訓練及教育。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對預征對象起到了鍛煉作用,更加堅定了參軍報國的意志。雖然很多同學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實現參軍的夢想,但是在這個學習、訓練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基本的技能,感受了軍旅生活,提高了國家安全意識,他們就像一張張名片,成為了國家安全教育的踐行者和正能量傳播者。
(二)經驗
1.加強領導,進一步為有效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指明方向。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是國家的戰略目標,是時代的必然要求,是學生的內在需要。學校教育是關鍵,必須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退役大學生的管理,充分支持、充分指導、充分信任其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2.完善制度,進一步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建立長效機制。學校根據退役大學生年齡特點、專業特點和學校工作實際,進一步明確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途徑,建立一套完善的長效機制。建立一支由老師教育為主,退役大學生為輔的國家安全教育師資隊伍。整合退役大學生資源,探索建立一批區域性的教育示范基地。
3.加大投入,進一步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供基礎保障。一是要加大資金、物質的投入。退役大學生需要一定的經費才能順利開展活動,保障教育活動起到效果。二是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幫助其聯系校外專家、機構等社會資源加強培訓,進一步調動退伍大學生開展教育的積極性,保證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參考文獻】
[1]方季紅.淺談新時期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3)
【作者簡介】鄒志友(1984— ),男,湖北宜昌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工程師,研究方向:國防及國家安全教育。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