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文+蒙萬才+謝幫靈
【摘 要】本文從構建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入手,闡述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中印尼SGMW汽車學院的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和構建過程,為我國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借鑒。
【關鍵詞】國際現代學徒制 專業課程體系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95-02
一、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的意義
實施現代學徒制可以有力促進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企業所需人才,可以促進職業教育與行業對接,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推動力。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2015年柳州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17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地區之一,結合廣西、柳州的發展實際,柳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印發了《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瞄準國際一流職業教育標準,積極開展職業教育輸出服務,參與職業教育國際競爭,提升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探索現代學徒制與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結合,為學院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2015年,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與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為企業的印尼分公司訂單培養汽車生產線設備操作、維護、維修等方面的技術人才。我國的現代學徒制剛剛起步,一些關鍵性問題有待探討解決。面向東盟國際現代學徒制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更是個全新的領域,因此本文就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探索研究,能對東盟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質量提供保障,對其他中國企業的東盟國際化人才培養有現實借鑒意義。
二、國際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工學結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在國際化辦學中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構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為基本要求的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為訂單企業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技術人才,這是構建國際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的追求。職業教育研究專家趙志群博士在《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一書中詳細論述了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的過程和方法,在趙志群博士指導下,我院中印尼SGMW汽車學院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國際現代學徒班進行了課程體系的構建實踐。
(一)明確企業的人才需求崗位(群)和要求。面向東盟的國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是為走向東盟的中國企業服務的,屬于訂單培養,必定會有明確的崗位人才需求,所以進行課程體系構建的第一步,要到訂單企業進行細致的調研,明確企業的人才需求崗位和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才能有針對性地為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正確的研究方向。
上汽通用五菱訂單班的崗位人才要求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漢語溝通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掌握汽車制造四大工藝車間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及管理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能夠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基地汽車生產車間從事機電設備、智能自動化設備的維護、維修、管理及運行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
(二)召開工作分析會,分析出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通過對機電設備維修崗位(群)的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確定崗位(群)的具體工作任務和詳細內容,然后對每一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再對分析得出的結論進行歸納并排序,最后提煉出崗位(群)的專業基礎職業能力、專業核心職業能力和專業拓展能力。
(三)根據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和學生的基礎,得出相應的課程體系。德國按照行動導向學習理念,將職業能力定義為“職業行動能力”,認為職業能力是才能、方法、知識、觀點和價值觀的綜合發展,關注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職業教育強調專業學習和綜合能力發展的過程性、關聯性和情境性。“課程是教育機構為實現一定教育目標為學生設計的學習計劃或方案,是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所做的設計與規定。”我院中印尼SGMW汽車學院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國際現代學徒班通過對職業崗位群職業能力分析,考慮東盟留學生漢語的零基礎,結合教學規律,采用能力導向的課程開發思路,同時考慮為學生奠定相對寬厚的職業生涯發展基礎,構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并設計了有利于學生能力及素質培養的學習情境,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通過“學中做,做中學”,最終實現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課程體系的總體設計。國際現代學徒制的學制是六個學期,其中3個學期在校內進行,主要任務為完成專業基礎能力的培養和部分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0.5個學期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寶駿基地相應生產線崗位進行教學實踐,完成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2.5個學期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車有限公司進行頂崗實習,完成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拓展能力的培養。企業的教學實踐和頂崗實習采用校內教師指導學生,企業師傅帶徒弟的“一徒雙師”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
我院中印尼SGMW汽車學院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國際現代學徒班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能力為導向來設計的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檢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校內課程和企業的教學實踐課程合格率都達到了100%,學生和企業的滿意度高。證明了我院國際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和方法是正確的,構建的過程是科學合理的,可以為當前我國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尤其是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構建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陳秀虎等.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1)
[3]丁金昌.高職院校基于“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4(1)
【作者簡介】彭定文(1978— ),男,廣西合浦人,工程碩士,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機電教學與管理。
(責編 丁 夢)